普通人怎么练百日筑基摄影记者都筑响一,介绍普通人生活,却被认为是“另类”|吉井忍的二次会

“吉井忍的二次会”是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好奇心日报专栏。所谓“二次会”,是上班族大家一起去喝酒、喝完第一家后自由参加的第二轮聚会,大家谈得更加舒坦的场合。 我身边很多外国朋友喜欢去京都,他们走进清净又精致的寺院里赏苔,品尝精致的怀石料理,
原标题:摄影记者都筑响一,介绍普通人生活,却被认为是“另类”|吉井忍的二次会“吉井忍的二次会”是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好奇心日报专栏。所谓“二次会”,是上班族大家一起去喝酒、喝完第一家后自由参加的第二轮聚会,大家谈得更加舒坦的场合。我身边很多外国朋友喜欢去京都,他们走进清净又精致的寺院里赏苔,品尝精致的怀石料理,在鸭川[1]边上骑自行车,晚上住进町家[2]。有的朋友回来后认真跟我道,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要住在日本。我只能点点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因为那些风景和生活方式虽然很“经典”,但和我平时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有时候我怀疑:朋友们所认为的日本,和我认识的日本是一个样吗?25年前,都筑响一就是为了展现出所他认识的风景,拿起4×5大画幅相机,骑着本田机动车跑遍东京各区,拍摄年轻人的小房间。都筑响一先生(摄于湖北武汉,2018年)根本没人过那样的生活都筑响一踏进日本出版业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升入上智大学文学部英文专业的第二年,男性时尚杂志《POPEYE》诞生,不久成为引导日本文化的重要媒体。在东京长大、文化吸收力强、又爱玩滑板的青年都筑响一马上成为它的粉丝,后来获取在其编辑部打工的机会,有时还为编辑帮忙翻译美国时尚杂志。“提交毕业论文的时段,我刚好在美国进行采访,都没功夫交论文。”至于自己是否成功毕业,他后来很长时间都没搞清楚,但这也并不影响他的职业生涯。“我这辈子都没找过正职的工作,一向身在自由业界,没人要看你的学历。不过,上班族拿的年终奖金那东西,我有时候还蛮羡慕的。”在八十年代都筑响一继续为《POPEYE》和《BRUTUS》撰稿,虽然在编辑部有自己的位子,但身份和临时工差不多,写了多少拿多少。2016年《POPEYE》迎接40周年之际,WOWOW[3]在官网上播放一系列的视频节目《2016年的CityBoy–POPEYE创刊40年》[4],其中都筑响一介绍当时《POPEYE》编辑部的风景:“你告诉主编纽约那边感觉蛮好玩,主编会问你是不是真的好玩,你只能说‘嗯……应该是。’主编同意你去看一看,到纽约你凭感觉拼命地、尽可能地享受那里的文化、找素材,回来就写数十页的版面。用这种方式来写的内容读者一般都会喜欢,因为大家没听说过。我后来离开(《POPEYE》)后才发现这是很特别的做法,其他杂志通常会开每周一两次的选题会,你先得向主编和其他编辑仔细说明自己的选题如何好玩。说服大家必须得有东西给人家看。但是,你有东西能展示出来,这等于是别人已经介绍过的,那你还要写吗?在《POPEYE》编辑部,若你写出来的东西有意思,能有下一个机会,不怎么好看就没有下一次了。对没有能力找素材的人,这种做法应该很严苛,但若你有触角找东西写,你会觉得好玩的很。”在杂志编辑部的10年间,都筑响一学好撰稿和编辑的心得和技术。而到30岁那年他决定出来单干,自己策划自己写稿。随后发现京都的房租比东京便宜,便到同志社大学(位于京都府)附近租住。他申请了京都大学的旁听生,每周一次骑自行车上课,第一年学日本建筑史,第二年参加日本美术史课程,上完课便到京都各处,看遍当天课程里提到的建筑。他在祗园、先斗町等花街或在居酒屋里认识到当地出版人和海外人士,这成为他后来执笔并编辑全102册的现代美术全集《ArTRANDOM》[5]的基础之一。《ArTRANDOM》(6)KEITHHARING封面(图片来自日本亚马逊)《ArTRANDOM》(78)MartinDisler封面(图片来自日本亚马逊)《ArTRANDOM》(101)JeanMichelBasquiat封面(图片来自日本亚马逊)“在杂志社撰稿的时候我发现,日本媒体对现代艺术的了解并不深,同时得知海外年轻艺术家很难有机会出版自己的作品集。透过《ArTRANDOM》,我一方面想给日本年轻人认识到当时最新的艺术潮流,另一方面想给海外艺术家们一个平台好好介绍自己。所以每一本的定价控制在1980日元(约合人民币120元),作为艺术类的出版物相对便宜,每次书做好,我把100册的样书寄给艺术家,这样他们办展的时候可以卖给观众、好好宣传。”不知不觉,年轻的都筑响一做起日本和海外艺术界的桥梁。有一天海外摄影师和撰稿人来请他帮忙在日本找拍摄场景,他们的目的是做一本介绍“日本风格(JapaneseStyle)”建筑和生活方式的摄影集。外表简洁、清新自然、简洁淡雅。干净的榻榻米上布置一个极简风格的茶几,看着窗外的日式庭院喝茶。这是海外摄影师们想要的场景,但都筑响一发现这种风格的房子很难找,找不出符合他们要求的拍摄地点。很快他发觉其原因所在:“因为很大部分的日本人,包括我自己,根本都没过那样的生活。”Style的本意当时的日本还在泡沫经济的尾巴上,已实现了世界都认可的丰裕社会,美国学者创造的“日本世界第一”这个说法风靡了一时。大学生在五星级酒店开派对、晚上在六本木除非你手里有几张“万札[6]”给司机摇摇看,否则招不到出租车……那个疯狂的时代为后代留下了神话般的种种故事。但都筑响一知道,自己身边的很多年轻朋友并没有尝到这些甜头,他们依旧住在小小的榻榻米房间,一边打工一边追求自己的梦。“他们的房间虽然一点都不符合海外流传的所谓日本风格,但也因为如此能代表真实的普通人和最普遍的生活方式。这才是Style呀,而只能在时尚杂志上方可看到的JapaneseStyle,算是个例外。”第一版《TOKYOSTYLE》(1993年),定价12000日元。“这个价格很可能比书中房间的租金还贵些”,都筑响一笑道。在《圈外编辑者》中他透露,这本书的选题被各个出版社的编辑拒绝过多次,最后找到的出版社也只肯给3%版税。书出版后,他用光所有版税收入买下100多册样书(送给书中的年轻人)并举办出版纪念派对,邀请书中采访过的所有人一起庆祝。他1993年发表的《TOKYOSTYLE》包括100多个在东京生活的年轻人的房间,里面一个都没有完美刻意的家居设计。“在家居杂志上被介绍的房间和主人,实际上是少数派。为什么我们非得要大的房子、买那么贵的沙发?为什么在家里吃饭要配精致的器皿和酒杯?我们就属于多数派的,为什么一定要学那些少数派?从另一方面来看,我认为书中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全。别人忍受昂贵的房价和极为拥挤的通勤电车时,他们选了一个便宜的小房间,房租没给他们太大压力,每周几天骑车去打打工,用剩余的时间做属于自己的事。”艺术家兄弟的房间(此角落属于32岁弟弟)。图片来自《TOKYOSTYLE》。艺术家兄弟的厨房。图片来自《TOKYOSTYLE》。出版后的读者反应,是都筑响一自己也并没有想到的。书中附上的读者回馈用明信片,一般来说没有很多读者寄过来,而《TOKYOSTYLE》读者寄来的明信片真不少。据都筑响一介绍,其中大部分读者住在日本乡下。他们在明信片里写到:“想都没想到东京也有这种地方”、“若东京人的房间真的是这个样子,俺家比他们的好看很多!”……当时在日本特别流行《东京爱情故事》等时尚电视剧,很多年轻人相信了被媒体美化的东京,相信那样才是自己该有的生活。“这种媒体,只给那些中小城市的年轻人一种自卑感。而这个自卑感是来自虚拟而被美化的东西。透过《TOKYOSTYLE》的拍摄和出版过程,我发觉大媒体难免带有这种欺骗。你一旦看清媒体排放出来的虚构,即能发现庞大的现实。这是当时学到的事情中最重要的。”在东京的房屋中介。一般押金和礼金各付一个月房租,另收相当于一个月房租的中介费。图片来自《TOKYOSTYLE》。东京的涩谷区广尾(Hiroo)属于高档住宅区,但仔细找找还会有老房。这些老房子一般没带洗澡间,居民利用附近的公共浴场。图片来自《TOKYOSTYLE》。这栋老房的房租三万日元/月、无洗澡间,附有公共厕所。这里住着一位年轻服装设计师。图片来自《TOKYOSTYLE》。控制好房租开销,经济方面的压力少很多。她每月为自己的爱好——日本舞蹈和长呗(歌舞伎伴奏音乐)——花点钱也无所谓,生活如此舒服又充实。图片来自《TOKYOSTYLE》。你肯不肯掉头回去看一看“为什么日本的小地方总会有大型艺术品摆在外面呢?”1997年都筑响一凭借《ROADSIDEJAPAN珍日本纪行》获得木村伊兵卫摄影奖,这是该奖历史中非专业摄影师获奖的头一次。而这本摄影集的源头来自于他和杂志《周刊SPA!》总编的饭局以及当时随意而出的几句话。东京大阪京都之外的日本到底怎么样?总编觉得这个主题很好玩,同意让都筑响一负责栏目《珍日本纪行》试一试。位于宫崎县日南市的公园SunMesseNichinan拥有世界唯一从复活节岛长老会获许可而复制的“摩艾石像”(高5.5米),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这张后来成为《ROADSIDEJAPAN珍日本纪行》封面。当时网络并没有普及,要去日本乡下根本没有能参考的信息。他花了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00元)买了马自达的旧车,载上4×5大画幅相机、单反和大量的胶卷,自己开着车找素材。“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旅游节目,主持人拿麦克风问问当地人,问出一个好玩的地方看似挺容易的。但实际上你真的跑过去问,人家根本不晓得应该给你介绍什么。哪怕在附近有个秘宝馆(色情博物馆),他们不会告诉你的,要么认为那个东西不好,要么根本没发觉那个东西是值得介绍给外地人,对他们来说那种地方是‘不存在’的。这也不能怪他们,你想想,人家觉得自己的家乡没意思,才出来东京呢。所以,所谓有趣的地方还是得靠你自己找。”和歌山县印南町的“青蛙桥”。在日语里,“蛙(kaeru)”和“回来(kaeru)”、“变(kaeru)”谐音,当地人故此托这座桥许愿离乡背井的年轻人日后平平安安地回到故乡、这里的小镇也随着时代变化改变自己。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带有童话趣味的水果型公交车站,位于长崎县小长井町(现为谏早市)。该县在1990年主办“长崎旅博览会”,当时的町长为迎接从日本或世界各地来的观众而设置。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TokyoStyle》可谓是对“日式”形象的反击,《珍日本纪行》则是沿着国道开车的过程中他发掘的、大都市东京之外的日本。本来只试试两三个月的《珍日本纪行》栏目,因为他发现的材料越来越多,最后连载时间长达约5年,1996年末汇集成大型摄影集《ROADSIDEJAPAN珍日本纪行》。“我是在东京长大的,其实我也开始这栏目后才发现,其实很多地方和东京完全不一样,而且这样的地方占有日本的大部分。但是,很多日本小城市的年轻人觉得自己穿得很丑或生活不够时尚。不管是衣服、音乐、文学或艺术,绝对少数派的媒体人从大城市发来的信息控制着剩下大部分住在郊区或乡下的日本人。”共有435页的《ROADSIDEJAPAN珍日本纪行》,每页都让读者啧啧称奇。向往童话趣味的“加拿大世界”(北海道)、青森县的“基督之墓”、当地人崇拜为“乳神”的神社、山口县的“杨贵妃之乡[7]”、山区突然出现的黄金色巨大佛陀像、当地居民手作的地狱变……这本摄影集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想象之外的日本,让读者发现所谓“日本风格”给人的冷静、整齐的幻想背后,还有杂乱并且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您到底怎么找出这些地方的呢?”这是都筑响一每次在活动现场,必被读者问的一句。对此他表示无奈:“假如真的有秘诀,我也想知道呢。”“很多时候快到截稿时间都找不着采访对象。抱着绝望的心情,也只能继续开车。天快黑了的时候,你在路旁会看到一个手写的牌子:当地‘天才’画家正在办展,免费。其实你再继续开车半个小时就能到温泉街,你已经很疲劳、脑子不清醒,而且这种展览很可能没什么可看的,在99%的情况下你的期待会落空。但是还有1%的可能性,这会给你带来一个让人兴奋不已的偶遇。能否抓住这个1%,就靠你肯不肯把车掉头回到那个牌子,下车去看一看。”他在东京采访百名年轻人、开车跑遍日本的都在上世纪末,当时和现在最大的不同应该是网络带来的信息量。撰稿人和编辑能否把网络作为信息来源,对此都筑响一还有些谨慎。“为快速理解某件事情的整体情况,当然用网络最方便。但你写作的时候用它太多,就被拉进网络上的世界,你会以为网络上写的就是这社会的所有。但你得记住,这网络世界是擅长用网络的人来构建的,而这社会上还有很多人不怎么在网上表态。比如日本的snack[8],不管你住日本什么地方,这种店在你家附近肯定有一两家,但在Tabelog[9]上怎么搜都找不出他们的信息,社交网上也没人点评。因为这种店根本不需要用网络或媒体来宣传,每晚好好接待住在附近的常客就够了。若你只靠Tabelog来搜集信息,永远不会知道日本最普及的、乡下大叔们每天去喝酒的snack到底是什么情况。网络比过去确实很发达,但只用它,你对世界的眼界会越来越窄小。也是同样理由,在网络上对我的评论如何,有多少人关注我或点赞,我不管了。刚开始我还有点在乎,但仔细想想,我采访的snack女主人们、独居的老人、色情旅馆或秘宝馆的主人,他们压根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就专心做自己想要的事。我是托他们的福而幸好有料写成稿子而已,他们不在乎的事情,我更何况呢?”东京都中野市的小街风景。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图为snack的妈妈桑。和居酒屋不同,snack一般采用密闭式店铺设计,从外面无法看到里面的主人和客人,因此陌生人踏进他们的世界有一定难度。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若你喜欢另类,我想全力支持暴走卡车、色情旅馆、秘宝馆、暴走族的特工服、死刑犯们在狱中写的诗歌……因为都筑响一的文章和拍摄主题总有种冲击力,他很容易被视为“四处探寻珍奇物件”的猎者。但实际上,他的采访对象一向“伸手可及”:虽然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存在,因为太亲近或太“普通”,没人认真考虑过其重要性。发表《TOKYOSTYLE》之后,他在日本关西地区[10]进行类似的拍摄(《KansaiStyle》)、记录了服装品牌痴迷者的房间和生活(《穿衣穿到穷HAPPYVICTIMS》[11]),也有一段时间在中国上海拍摄年轻人的房间。这一系列的拍摄和采访行为中我们能看出都筑响一从来不变的立场:对无名人群——等于是对大部分的我们——的尊重,以及细腻入微而敏锐的眼光。《衣穿到穷HAPPYVICTIMS》封面,该书里共介绍85位服装名牌狂热爱好者。“他们拼命盯着某个固定的服装品牌,买到自己天天穿也穿不完的程度。一般人认为,到了一定年纪应该有一种balance,为了生活,应该把自己的收入安排好,如三分之一付房租,三分之一是伙食费,还要存款什么的。但这样平衡的生活太四平八稳。《HAPPYVICTIMS》中的人们没有这种balance,反而有意思。”(出处:《城市画报》2009年第五期)有时候,“日本风格”的框架会给日本人本身有种压力。都筑响一曾在巴黎、伦敦或墨西哥等地方办过展览,以《IMAGECLUB[12]》、《HAPPYVICTIMS》等主题为当地人介绍真实的日本人生态。办展之际有当地日本官方来参观,他们一脸苦愁建议他不要介绍“这么丢脸的”东西。“当时我还真想跟他们说,那么他们自己来介绍日本给我看看。”都筑响一淡淡道。“秘宝馆里展现出的创意、独居老人画出的一幅水彩画或暴走族在特攻服上刺绣的一句话,这些难道比东京一家美术馆里的油画或著名诗人笔下的一行字差吗?我不觉得。若有一个人很爱书,天天买书买到1万册,大家通常会夸赞,但若是你不顾一切地买名牌服装,弄不好还被嘲笑。你不觉得这很奇怪吗?我写《珍日本超老传》、《HAPPYVICTIMS》这些书就是因为想给大家更多的选择,你跟别人不一样、跟主流媒体不符合都没关系,你本身就有同等价值的style。我也并不是要说哪个更好,这就是喜好问题,若你还是喜欢时尚,那就由你来定,但若你喜欢另类,我也想全力支持。”《独居老人》介绍的荻野Yukiko女士,她的工作是早稻田松竹电影院(东京)的清洁工,早上5点上班,打扫、擦窗后开门前离开影院。她的手工品在影院门口、柜台旁或在洗手间窗边出没,获不少粉丝,影院官方网站也有介绍她作品的页面。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在浅草(东京)人人都知道的小丑“别卓林(Puccharin)”,本名为中岛理一郎。都筑响一在《独居老人》中详细追朔他的人生经历,中岛先生目前开出租车赚生活费。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ダダカン(Dadakan、本名糸井贯二),1920年生、日本前卫艺术家,现居宫崎县仙台市。著名的艺术行为是1964年东京奥运之机在银座四丁目的全裸驰奔,1970年大阪世博之机也在“太阳神塔”之下全裸出现过,故此有人称他“活着的传说”。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秋山祐德太子、现代艺术家。《独居老人》中都筑响一仔细问出他的人生哲学,值得一读。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首くくり栲象(上吊栲象)先生(1947-2017)的自缢表演,在位于国立市(东京)的自家庭院进行自缢表演长达40年。都筑响一采访后不少媒体开始关注他,但真的来参观他的表演的寥寥无几,“有时候花园里除了他在表演之外并没有人,一只猫缓缓走在自缢中的他的脚下。”(出处:《独居老人》、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独居老人》和《无法扔掉的T恤衫》封面。都筑响一的作品在日本艺术圈也获好评,经常在美术馆里的商店或在特色独立书店里销售。(2018年6月摄于东京都武藏野市立吉祥寺美术馆)“若是评论家,可不能这么说。评论家要把自己的观点固定起来,方可评论某种东西。但我是journalist(记者)。记者的使命是尽可能为大家扩大眼界、提供更多的选择。可惜现在大部分的记者变成评论家,动不动说这个好那个不行,把自己放在比别人更高的位置来指挥大家。但我跟你说,大部分的记者和写手,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大家差不多的。难道时尚杂志上介绍百种手表的记者,真的天天用那些高档品牌吗?介绍一个晚上10万日元的温泉旅馆的你,难道每次出游就住那些高级旅馆吗?我不相信。写自己都买不起的东西干嘛呀?要写的话,就写自己最了解的吧,至少写个自己能花钱买下的东西吧。”“可能因为我后来得了奖(木村伊兵卫摄影奖),大家认为我是摄影师。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摄影师,也没受过专业的相关训练。我去拍照是因为到现在还请不起摄影师,若别人能负责摄影部分,我马上会把相机交给他,这样我可以专心采访或写稿呢。因为我的主要目的是报道,所以我不在乎拍出来的东西美不美。有时候当记者的会忘记这点,拍照的时候过于注意美感,我也得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拍得太美。比如你去拜访一家酒吧拍摄女主人或客人,把这一张当作自己的作品、个人像来拍,还是为展现出这家酒吧的氛围、好让大家想去那里喝喝酒而拍,是两码事儿。说起来前者容易些,后者需要锻炼才行。”“说回媒体问题,我们也过于习惯透过它来获取信、认识某些事。反过来说,我们很容易认为因为别人很特别,所以才会过那么特别的人生。很多人以为人家那么厉害,才会上电视、被记者们采访。但实际上,比如你去snack喝喝酒、和妈妈桑聊天就发现,她或她身边的普通人就过着波澜动荡的一生,他们人生的那种精彩一点都不逊于电视上的那些艺人或明星。我采访的也都是普通人,却经常被被人归类于另类,真摸不着头脑了。”snack风景。让人放松的一刻。snack风景。幸福就在生活的角落里。自由身份带来什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他在各种纸媒或网络媒体上有过连载栏目,连载结束之后马上做成纸质书。每年至少出一本,出两三本都算正常。在这个过程,从做选题、搜集信息、采访、摄影和撰写,除了出版社的责编偶尔参与之外,通常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刚开始想到《TOKYOSTYLE》这选题后,我找过很多出版社,结果没人理我。那是25年前,日本的景气还是可以的,但每个出版社就是不肯。我又请不起摄影师,只好自己买相机和胶卷,没有任何人支持我的情况下开始拍摄。真不知道当时为大量的胶卷和洗片花了多少钱呢。”拍摄期间一直陪伴都筑先生的本田机动车。图片来自《TOKYOSTYLE》。“接下来的《珍日本纪行》也一样,自己开车跑各地,写稿拍摄都单干的,这样才能控制成本。而这个过程让我慢慢发现,其实很多事情若一个人干,哪怕没人理解,最后还是能做成。回想过去的每本书,其实因为我是一个人才能做出来。若组织成一个团队,每个人的负担可能会少一些,但选题上会有不同意见,出去一趟采访旅行什么的成本也会变得庞大。一个人就自由很多,选题或写作方向能由自己来控制,不用听别人的提议。”从没上过班、也没拿过工资(主要收入为稿费和版税),四十年当自由编辑兼撰稿人的他,曾在书中坦诚地写道:“一直当自由业,这意味着除了自己外的编辑都不是同志,而是竞争对手。”那么,什么事情和动机能够让他奔跑这么久?“年过花甲,体力一年不如一年,而我做的事儿就是打电话申请采访、为了采访路费精打细算,和四十年前没啥差别。但我还是认为自己能做这份工作是个侥幸,只要你能保持好奇心和素养,总能有个结果。”电邮杂志《ROADSIDERS’Weekly》都筑响一从2012年1月起主办电子杂志《ROADSIDERS’Weekly》,至今已出刊三百多期。每周三的凌晨被发到读者邮箱里的该刊物满载大量的文字以及高清版的色情、残酷、幽默和热情,让读者们在早晨的通勤电车上或办公室里面红、偷笑或流眼泪。“我最初的想法是办纸质杂志,但这成本太高了,杂志至少需要几亿日元的资金。另外,纸媒还有几个问题,如出刊节奏和版面。假如你找到一个有意思的展览,若是纸媒必须用开展前的媒体用材料写简单的介绍文,才能为读者提供及时的信息。或者你进行现场采访,排版、印刷、出货……等读者看到信息时,很可能这个展览已经结束了。若电子媒体,这方面的顾虑少很多了,你今天去现场采访并写出详细的介绍,读者明天就可以去看看展览了。”《ROADSIDERS’Weekly》的官方网页截图“版面幅度之大也是电子媒体的好处之一。我的稿子一般会附上大量的图片,纸媒的版面根本无法接受。电子媒体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放多少图片没关系,读者还可以扩大图片,方便许多。我是希望尽可能多的人看到我发的信息,这点很重要。在电子媒体上禁止复制黏贴很容易,但我故意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禁止复制这个行为并不符合数字时代的趋势。照片也绝不加水印。你想复制很容易的。因为我的报道中使用的照片并非个人作品,而是报道用的照片,本来就是为了尽可能扩散而存在。有人很在乎版权问题,加水印禁止复制,但你怎么保护自己,最后还是会有技术把你的东西复制出来,这种没完没了的转圈子我不想参加。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看到我的文章的人自己会行动、去听听年轻人的嘻哈音乐、来参观展览或买本书。音乐早就适应这个数字时代了,很多歌曲你可以免费下载听听,若真的喜欢就去看演出或买T恤衫来支持音乐人。若是真正喜欢我的文章的读者,我相信他们愿意付钱订阅我的杂志、买书或参加我举办的活动。”都筑响一过去撰写、拍摄的内容广泛、数量也多,他正在进行这些内容的电子化。在日本亚马逊网站上已经能找出他的几本作品kindle版,但他对大企业框架里的销售方式有点疑惑,加上目前的价格和格式对他来说也不太理想。比如《圈外编辑者》的纸质版(日文)定价[13]约为人民币111元,而kindle版为90元,才便宜20%不到。从制作成本来看,他认为电子版的定价比纸质书更便宜才对,目前两者差距太少的原因是因为大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电子版《TokyoStyle》,定价为3800日元(约合人民币230元),在纸质版的内容上加了新的内容。小巧玲珑的小盒子里有一张交通卡大小的USB,插进电脑即可打开PDF文档。“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好,还是文化或内容也好,我认为过于保护自我的态度并不会产生特别好的结果。我从几年前开始把过去的作品做成电子版,把内容复制到U盘里后卖出去。这种形式比纸质书好很多,比如《TokyoStyle》的电子版,里面收藏的图片比纸质书多得很,共有800多页,而且每张图片非常清晰。若你要做同样内容和清晰度的纸质版,不知道成本会多高,定价肯定不便宜。我最希望能看到这本书的读者们买不起这本书,那就本末倒置了。电子版的定价控制到3800日元,若你不要U盘那就更便宜,直接下载到电脑只要2000日元。电子版的好处就是读者自己能拉大照片,房间的桌子放什么样的杂志、他们抽什么烟、书架上的书到底有哪些、在厨房里的厨具是什么样子的,你看得都很清楚。这就是纸质版、尤其是几年前出的文库本无法提供的信息,开本太小。说到电子版,你可能会想到kindle或iBooks,但他们的问题是必须有他们指定的APP或阅读器。这个做法也是大企业为了赚钱而设想的,这种做法只会成为信息传播的障碍。那些电子书平台的问题还有……他们还会审查。我的秘宝馆那本书被iBooks拒绝过,可能人家觉得太色情什么的。我以后没有打算透过这些平台发表电子版,而我会继续把作品复制到U盘销售。里面的档案是PDF版,照片并没禁止复制,在电脑上或在手机上看都很方便。我的电子版作品目前做了四种[14],U盘是和台湾的厂商合作的,附上说明书后装进小塑料袋里。”秘宝馆纸质书封面和PDF版。后者有777页1.8GB。“一般电子书有1.5M,漫画也最多100-200M。可以说《秘宝馆》电子版拥有其他电子书的100倍分量。”(出处:roadsiders)寻找“中国Style”今年(2018年)6月,都筑响一受邀到湖北武汉进行一次演讲。武汉周边的三国遗址多,不少日本的“三国粉丝”直飞到武汉,按其故事来展开《三国演义》巡礼之旅。但都筑响一更加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旅途中剩余的时间全投入到普通街道里,看看菜市场和超市,或游走社区。在武汉的都筑响一先生“在日本,关于中国的报道还是蛮有偏向的。媒体要么说中国人现在太有钱,我还听说过有人收集12款不同颜色的法拉利跑车……要么报道中国贫困农村,说是人家没东西吃。但是,在特别有钱和特别贫穷的中间,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到底怎么生活、住什么房间、房租和工资的比例是多少、早餐吃什么东西,这些细节我们日本人并不清楚。我相信大部分中国人也并非那么爱钱,过着平常而安稳的生活就很满意了。我感兴趣的就是这些普通中国人。特别奇异的建筑设计或特殊突发事件,我都不感兴趣,因为那些不能代表普通老百姓呀。就像我巡礼日本各地拍出《ROADSIDEJAPAN》时一样,我很想去看看本地人都认为‘啥都没有’的地方。没有特别出名的观光地、没有特别好吃的名产,也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日本九成以上的地方也就是这个样子的,媒体抽出剩下10%不到的地方拼命宣传那就是日本。一个晚上10万日元的温泉旅馆,大部分日本人没去过,但一次2000日元的健康Land[15],大部分大叔和没赶上末班车的白领都享受过。色情旅馆也是如此,上了一个年纪的日本人,至少一次有拜访过那种地方吧。这些风景才是我们的日常。真正的生活就在这种不出名的地方。”他十多年前在《东京鱿鱼俱乐部如何在地球上迷失》一书中写到的几句话,至今铭刻在我心中:“在不怎么出名、看起来不怎么好玩的地方,努力找出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享受那里的生活。在不怎么样的平凡人生中,努力找出快乐而活下去。我相信,这两者的态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感人至深的一点是,他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并没有违背当时自己写的这些话,继续在日本和世界各地奔跑、进行采访,在经济酒店里用笔记本电脑撰写,把文章按时发到读者手里。介绍日本人充分地发挥色情相关创造性的《LOVEHOTEL(色情旅馆)》。随着时代和建筑相关规定的变化,过去“到处都有”的这些酒店已面临绝灭危机。图片由都筑响一提供。本文作者简介吉井忍(YoshiiShinobu),日籍华语作家,现旅居北京。毕业于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曾在成都留学,法国南部务农,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经济新闻编辑。现专职写作,著有《四季便当》《东京本屋》,审校有“MUJI轻料理”丛书等。附注[1]鸭川(kamogawa):京都府京都市内的一条长31公里的一级河川。[2]町家(machiya):别称为“京町家”,指的是按照传统的木造轴组构法修建的木造家屋。外形细长,一般在宅邸的最深处设有庭院。[3]WOWOW:日本第一家收费民营卫星电视台,成立于1984年12月。[4]视频名称为《创出POPEYE的男人们》,该视频采访时间为2009年12月。[5]《ArTRANDOM》1989年由京都书院出版,共102册。每一册是48页的精装本(1980日元),日英双语。每一本介绍一位艺术家,包括凯斯·哈林(KeithHaring)、尚米歇尔·巴斯奎亚特(Jean-MichelBasquia),辛蒂·雪曼(CindySherman)、文森特·加洛(VincentGallo)等。该系列中都筑响一主要负责编辑,美术编辑为宫川一郎。[6]万札(mansatsu)指的是日本最高面额一万日元纸钞[7]在日本山口县长门市有个传说,杨贵妃并没自杀(而有人替她),后来她坐船到日本西南部的山口县。市内的寺庙“二尊院”有块墓地,号称是杨贵妃的,附近还有大理石的雕塑“杨贵妃像”和中华风格的凉亭等,被称为“杨贵妃之乡”。[8]Snack(スナック)指的是小酒馆、家庭式酒吧,营业时间通常为20:00至凌晨,有女性在柜台接待客人,饮酒、聊天、或唱歌。[9]Tabelog(食べログ)指的是餐饮指南网站,类似中国的大众点评。[10]大阪、京都为中心的日本西部。[11]《穿衣穿到穷HAPPYVICTIMS》最开始在杂志《流行通信》连载(1999年4月-2006年8月)。[12]ImageClub/イメージクラブ:日语里的“和制英文”,缩称为イメクラ,可译为“幻想俱乐部”。在这种风俗店客人可以选各种服装风格的女性(如学生、上班族或空姐等)以及配合情境的房间(如车厢、办公室或机枪)。[13]日本在书籍、杂志、报纸、音乐软件这四个媒体种类保留“再贩卖价格维持”制度,它允许出版社等机构规定书籍、杂志等出版物的价格,在一定时间段内,书店等销售渠道必须以此价格(定价)销售,不得擅自降价。[14]指的是“ROADSIDELIBRARY”,至今做出四种PDF版作品,如“秘宝馆”、“LOVEHOTEL”、“卡巴莱(cabaret=有歌舞表演的夜总会)“Belleamie”和“TOKYOSTYLE”。[15]健康Land(健康乐园):指的是休闲设施与公共浴池并立的娱乐场所,提供毛巾、肥皂、洗发水、剃刀等各种洗浴用品。健康乐园一般设有餐厅、卡拉OK、按摩服务、游戏中心和漫画区,也有附设住宿设备。都筑响一先生著作挤满在独立书店的书架上(摄于东京都新宿区“模索舍”)受访者简介都筑响一(TsuzukiKyoichi),日本著名编辑、记者暨摄影师。1956年生于东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担任《POPEYE》和《BRUTUS》的撰稿人,其后持续现代美术全集《ArTRANDOM》等美术以及设计相关领域的编缉和执笔。1993年发表东京居住空间的摄影集《TOKYOSTYLE(中文名:日常东京)》,凭借1996年出版的摄影集《ROADSIDEJAPAN珍日本纪行》获得第23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2012年起发行独立电邮杂志《ROADSIDERS’Weekly》,至今忙于日本以及世界各地进行采访、摄影或办展。都筑响一作品一览表[1]:(书名由吉井忍翻译,括号内为出版社名称)1989-1992年艺术丛书《ArTRANDOM》共102册(京都书院[2])1992年《京都残酷物语》[3](建筑城市workshop)1993年《TOKYOSTYLE》(京都书院→2003年筑摩文库)1996年《ROADSIDEJAPAN-珍日本紀行》(ASPECT→2000年改订增补后分为东日本/西日本版,筑摩文库)1996-1999年艺术丛书《ArTRANDOMCLASSICS》共8册(LampoonHouse)1997-2001年《STREETDESIGNFILE》系列[4]、共20册(ASPECT)———《HellonWheels(暴走族的单车改造)》———《RossoITALIANO(意大利开胃酒金巴利的广告设计)》———《PortableECSTACY(成人情趣用品)》———《CruisingKINGDOM(装饰货车)》———《SouvenirsfromHELL(香港的随葬品)》———《CityofGIANTS(印度马杜赖的手绘电影广告)》———《FROZENBEAUTIES(日本的电影广告摄影)》———《LUCHAMASCARADA(墨西哥摔跤手面具)》———《NightmareinBangkok(泰国周刊杂志的封面画集)》———《PlanetMAO(中国文革时期的平面设计之力》———《BuriedSPIRIT(加纳的装饰性棺材)》———《TheGermanSOUL(德国的陶制花园小人)》———《InstantFUTURE(1970年大阪世博)》———《GenerationSEX(色情电影的海报)》———《VoiceofAFRICA(南非的伪装收音机》———《SpaghettiEROTICO(意大利的刺激感官/血腥漫画)》———《SatelliteofLOVE(色情旅馆空间设计)》———《DancingSKELTON(墨西哥亡灵节》———《Rock’n’RollCATS(昭和时代席卷日本的“暴走猫”》———《TechnoSCULPTURE(素人制作的电动游戏)》2001年《精子宫:鸟羽国际秘宝馆・SF未来馆》(ASPECT)2001年《赁贷宇宙UNIVERSEforRENT》(筑摩书房→2005年筑摩文库)2001年《地方城市RoadsideJapan》(与大竹伸朗、北川一成共著)(ASPECT)2003年《IMAGECLUB》(amusartsPress)2004年《珍世界紀行欧洲篇》(筑摩书房)2004年《东京鱿鱼俱乐部如何在地球上迷失》(与村上春树、吉本由美共著)(文艺春秋)2005年《仰看法国哥特式建筑》(与木俣元一共著)(新潮社)2006年《性豪安田老人回想录》(ASPECT)2006年《夜露死苦现代诗》(新潮社→2010年筑摩文库)2006年《泡沫经济的肖像》(ASPECT)2007年《巡礼~珍日本超老传~》(双叶社)2007年《HENRYDARGER\'SROOM》(IMPERIALPRESS)2007年《为瘦身而上路》(筑摩书房)2008年《没人买的书也得有人买呀》(晶文社)2008年《色情旅馆―SatelliteofLOVE》(ASPECT))2008年《穿衣穿到穷HAPPYVICTIMS》(青幻舎→2018年fukkan.com)2008年《大阪世博InstantFUTURE》(ASPECT)2009年《秘宝館》(ASPECT)2009年《BORO(破布)青森的破布文化》(ASPECT)2009年《现代美术场外乱斗》(洋泉社)2009年《设计猪快爬树去》(洋泉社)2010年《ShowaStyle―再编・建筑摄影文库(商业建筑)》(彰国社)2010年《ROADSIDEUSA珍世界紀行美国篇》(ASPECT)2010年《HELL~环游地狱泰国篇》(洋泉社)2010年《天堂的掺水酒味~東京家庭酒吧米其林~》(广济堂出版)2010年《HEAVEN与都筑响一巡礼的日本》(青幻舎)2011年《东京家庭式酒吧巡礼—妈妈桑我要存酒了!》(MILLIONPUBLISHING)2011年《独立系演歌的世界》(平凡社)2011年《珍日本超老伝》(筑摩书房)2012年创刊电邮杂志《ROADSIDERS’Weekly》(至今每周三更新)2012年《东京的右边一半》(筑摩书房)2013年《嘻哈诗人们》(新潮社)2013年《独居老人Style》(筑摩书房)2014年《监狱良品―MadeinPRISON》(ASPECT)2014年《ROADSIDEBOOKS—书评2006-2014》(本の杂志社)2015年《圏外編集者》(朝日出版社)2017年《无法扔掉的T恤衫》(筑摩书房)[1]该一览表中包括都筑响一的著作、摄影以及编辑的作品。他参与的作品居多,笔者已尽可能把所有作品列出来,但若有漏洞请多原谅。[2]因后来出版方倒闭,该丛书不再出版。[3]在泡沫经济的影响下,在当时的京都出现由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各种建筑。都筑响一在八十年代住京都居住两年,其期间记录下来这些奇特的(按他的说法,“怎么看都像个玩具”的)建筑群。日英双语。[4]该系列中,都筑响一主要负责编辑。图片由作者及受访者提供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8V6zDeLw2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