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画拍卖俊骨逸韵的书画大家董其昌,是你喜欢的类型吗?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1626年)辞官,以太子太保衔致仕。卒
原标题:俊骨逸韵的书画大家董其昌,是你喜欢的类型吗?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1626年)辞官,以太子太保衔致仕。卒赠太子太傅衔,谥文敏。董其昌天才俊逸,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是晚明当之无愧的书画大家。他少时曾因字拙而在郡考中被降为第二,从此发愤临池,每日习帖不止,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曾将《淳化阁帖》全部临过,颜真卿的《与蔡明远书》也临过五百本,晋、唐、宋、元各家无所不学,无所不精,并自成一体。其书圆劲秀逸,平淡古朴,风华自足。结构自然秀美,布局闲适舒朗,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董其昌唐人诗《赠张旭》卷,草书纸本。此卷典型地表现了董其昌书法淡、秀、润、韵的风格特征。董其昌《试笔帖》,草书纸本。此幅草书,清新空灵,气韵贯注,游丝牵连,生动流美,是董其昌草书的代表作。从墨迹来看,此幅作品是在怀素之后草书艺术的又一次创新,它继承了《自叙帖》精妙细劲的线条而更加婉丽,意境转向空灵,颇具禅意。尤其是在墨法上,董书追求疏淡之美,这和他整体的艺术观是相一致的。明代书家董其昌草书《试笔帖》,请欣赏:人们常爱把董其昌与赵孟頫的书法相提并论。二人都是集古法之大成者,但赵书圆熟,董书纤秀;赵书强调法度,董书常有率意之作。这点董其昌自己说得十分中肯,他说:“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清康熙帝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复绝。临摹最多,每谓天资功力俱优,良不易也。”后世对董其昌的书法褒贬不一。褒者赞其天然俊逸,含意无尽;贬者则认为董书纤弱柔媚,缺乏骨气。不过客观而论,董书堪称古代帖学的最后一座高峰,对后世书法的影响十分深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WDYO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