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当自觉自信自强】匠心传承这“湘”有礼 湖南娄底打开传统辣酱产业新格局_永丰_产品_辣椒

2月23日,“湘”当自觉自信自强——全国网络媒体湖南行之“市州和县域经济发展扫描”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娄底市双峰县永丰镇,在湘和森辣酱厂体验了一次独特的“辣之美”。 辣,是湖南人餐桌上不可避免的元素。小小的辣椒里,孕育着湖南人的豪爽和热情

2月23日,“湘”当自觉自信自强——全国网络媒体湖南行之“市州和县域经济发展扫描”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娄底市双峰县永丰镇,在湘和森辣酱厂体验了一次独特的“辣之美”。

辣,是湖南人餐桌上不可避免的元素。小小的辣椒里,孕育着湖南人的豪爽和热情。

一走进湘和森辣酱厂的预冷库,便看到一缸缸辣酱整齐排列,一股辣酱发酵的味道扑鼻而来,酱香里混合着辣味,初尝一口,咸、鲜、甜、辣几种味道冲向味蕾,在嘴里融合出一种奇妙的口感,让人不禁想着应该拌一碗米饭吃。

作为双峰县一道传统美食,永丰辣酱据传已有400余年。《双峰县志》载:早在公元16世纪,永丰一带就有人开始晒制辣酱,以味鲜肉厚的灯笼辣椒为主要原料,先把小麦蒸熟、发酵、磨制、加盐、调水制成酱胚,再掺和碎辣椒,然后暴晒成酱。

“这些辣酱今年四月份卖完以后,五月份就要晒制新的了。”湘和森辣酱厂负责人张小燕说,这些辣酱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靠盐防腐。整个制作周期需要120天,其中天然晒制100天,晒制期间,工人每天每坛要搅拌10次以上。

一瓶辣酱需要经历29道工序,更需要的是制作者的用心和丰富的经验。“我们和其他品牌的区别在于晒制,我们要求在35℃气温下进行纯天然晒制。”张小燕作为制酱手艺的第五代传人,她指着户外晒场里正在“休息”的发酵坛子说。“酶化”和“晒制”过程,历来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制酱艺人口传心授,根据酶化的程度和气温的变化调制而出,经得起口味和品质的考验。

“2022年,我们凭借优秀的品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张小燕介绍,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湘和森酱业产品在传统制作及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智能工业技术,产品包装都是在无菌车间采用机械实行自动包装,使用特制的瓦罐、瓷坛、玻璃瓶盛装,严禁用塑料制品盛装,确保产品装得越久味道越醇厚。

为了让辣酱品质更优,湘和森酱业还建立了480亩的辣椒种植基地,“去年我们基地产出辣椒500余吨,此外,我们还要去农户家里和市场收他们自己种的辣椒。”赵小燕说,市场收的二荆条和灯笼椒也要符合他们的品质要求——籽小皮厚。

近年来,湘和森酱业公司形成了以辣酱制品加工为核心,形成育种、种植、精深加工、食储、物流、销售、服务为一体,辣椒制品分原味永丰辣椒酱、风味豆豉酱、正宗永丰豆豉以及湘中腊味四大系列。

绝美的味道、优良的品质,满足了食客们的味蕾,湘和森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小罐子传承的“辣之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并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重新设计产品包装,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永丰辣酱这百年品牌也焕发了新面貌。

湘和森辣酱厂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群众走向致富路。“我们公司下辖农业合作社1个,连接种植基地5个,现有管理人员17人,技术人员50多人,对接187户贫困户,安置下岗职工200多人。”张小燕说。

不仅如此,湘和森辣酱厂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当地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家庭作坊达到286家。202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权的企业7家,获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基地11家,注册商标20多个,全省著名商标4个。双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规定,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并且每年安排1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引导永丰辣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产品研发、基地建设、重点企业集群发展和申报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等奖励。

张小燕说,做好一缸酱是使命,今后将继续秉持匠心,用心选料、用功做酱、用情待人,奋力擦亮永丰辣酱这一品牌,让优质的永丰辣酱代代传承下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何涛

三审 田旻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lXgQd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