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佛学词典作文辞典|超实用的作文36计之众星拱月计(衬托术)

有句俗话说得好“红花还得绿叶衬”,意思是说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坏的东西衬托,也就不会显现出它的好来!用于作文,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常常要用另外的人或事物来陪衬、对照,以达到突出主要描写对象、深化主题、提高文章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这种写作
有句俗话说得好“红花还得绿叶衬”,意思是说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坏的东西衬托,也就不会显现出它的好来!用于作文,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常常要用另外的人或事物来陪衬、对照,以达到突出主要描写对象、深化主题、提高文章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衬托,也称烘托、映衬。【计法故事会】在一次世界剑术表演大会上,首先出场的是排名第三的剑手。工作人员放出一只苍绳,只见剑手用剑快速一挥,苍蝇就被劈成了两半,全场掌声雷动,接着排名第二的剑手把苍蝇劈成了四份。这时全场鸦雀无声,人们静候全世界最伟大的剑手表演。只见他运剑如风,剑锋直向苍蝇劈下,但是那只苍蝇看起来好像“依然如故”。最伟大的剑手竟然没有劈中目标,全场观众大惊失色,可是剑手依然满脸堆笑。这时有人大喊道:“你有什么可以得意的?你失手了!”剑手平静地回答道:“你们看仔细些,苍蝇还活着,可它永远不能做父亲了。”巧用衬托,是这篇小幽默《剑术》成功的最大诀窍。【技法大秘诀】人靠衣裳马靠鞍,红花还需绿叶配。正衬反衬起波澜,突出主体侧面衬。【技法大点拨】衬托是对描述对象采用的一种间接表现手法,使用形式主要有正衬、反衬和旁衬三种: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如“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正衬加深了程度;反衬,就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不好的”衬托“好的”,用“动的”衬托“静的”,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通过反衬,加倍凸显所描绘的事物;旁衬,就是以旁人的反应来衬托,如通过路人的反应写某人打扮的奇特;写某人摔得很重,不是直接去写,而是写行人的惊呼和围观,以此来旁衬。1、景物衬托法。一是景景衬。如《松坊溪的冬天》,一下笔并不是就写松坊溪冬天的美景,而是用了很多笔墨去描绘松坊溪平时优美的景色,然后再写雪后松坊溪的美景,衬托出雪后的松坊溪更美。《日月潭》一文在对台中附近的群山、树木及周围的名胜古迹等大的“背景”作了描写和介绍以后,再介绍“日潭”与“月潭”,这样日月潭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更深更美了。二是景情衬。如《苦柚》中一位归国老华侨被家乡的一个卖柚子姑娘善良诚实的心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秋阳高照,映红了美丽的山乡小镇”一句景色的描写,暗示老华桥对这位小姑娘的无限敬佩之感。在老华桥的眼里,山乡因为姑娘的善良诚实而妩媚动人,故而使得他油然而生一股浓浓的爱乡之情。三是景人衬。如《草原》一文,开头着力描写草原的美丽景色,这与下文描述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和热情欢迎、殷切款待客人有密切的联系。作者以写草原之美,生动地衬托出蒙古族人民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又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写天黑、下雨、路泥泞,泸定桥离水面几十丈高、没有木板、摇晃难行,大渡河水流湍急、叫人心惊胆寒,对岸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守敌狂傲嚣张等,都很好地反衬出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革命精神。2、人物衬托法。《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的作者在写了“茶室后院的金鱼缸旁”聚着许多爱鱼的老人、孩子、青年以后,引出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用众多的人托出的某一个人物,会给读者留下“鹤立鸡群”的感觉。再比如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少年闰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作者强调“我”空虚、知识贫乏,目的就是与闰土形成对照,反衬闰土知识丰富,表达自己对闰土的羡慕和敬佩之情。用人物进行反衬,如“真假、善恶、美丑”,《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是真和善的代表、神父是假和恶的沆瀣、吉卜赛女郎是真善美的化身,每个人物互为衬托,使主题多元而且突出。3、动物衬托法。如《翠鸟》一文是这么运用的:小鱼在水里是非常机灵的,但是翠鸟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水中小鱼的机灵竟敌不过翠鸟,可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4、声音衬托法。一是动与静。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呜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观潮》一文,写潮来之前钱塘江江面平静、薄雾笼罩,完全是为了反衬大潮来时的奇特、排山倒梅的气势。《第一场雪》“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雪花飘落下来是很轻的,人睡在屋里竟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响,可见山村的冬夜是多么的寂静啊!二是强与弱。如,“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地上都能听到”,形容学生遵守纪律。三是多与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伐木的深山中,遇上天气严寒和食物短缺,大伙七言八语商讨解决办法,而一个青年像从地窖里发出怪腔调:‘我可不干,我不想死在深山老林里’。”突出布尔什维克的坚强。5、气味衬托法。一个是香与臭,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酒肉臭”反衬“冻死骨”,更显人民的痛苦、悲惨。再一个是浓与淡,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表明梅花香淡雅的风格。“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说白梅没有雪白,白雪缺乏梅花的香气,各有优缺,各有长短。6、温度衬托法。一是冷与暖。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是反衬梅花的坚强。二是冷与冻。如“凉水不能喝,冰棍就更不能吮了”,表现一个人身体的脆弱。三是温与热。如“春季去上海看世博会,不冷不热;可是夏天就不行喽!”说明春季是游览的好季节。7、色彩衬托法。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形容“红”的稀少与突出。来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父亲身穿青布棉袍、黑布马褂,手捧橘子”,衣着传达父亲失意的境遇,而朱红的橘子表达父亲的爱子情怀。8、光线衬托法。一是明与暗,如《海底世界》“阳光照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那么到底黑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看见“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身上发出的许多微弱的光点。再如“整个剧院的灯光暗下来,只有一盏聚光灯追随着主角”,这是聚焦主要人物的手段;二是强与弱。如“台下观众席一片朦胧,而台上演员十分清晰”,是为了突出演出的效果;三是点与面。如“整个大楼一片漆黑,只有一个窗户亮着灯”,突出了窗下人夜以继日的生活。9、情感衬托法。一是忧与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作者借此来肯定自己以及好友滕子京的人品。二是悲与喜。如《小英雄雨来》:扁鼻子军官将雨来拉到怀乡河边枪毙,乡亲们非常难过,他们有的流泪、有的呆立在河沿上,有的喊着雨来的名字,悲痛极了。忽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啦?”这时,大家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面对着亲人的“死”而复生,大家的惊喜、高兴之情被“托”到了极点,从而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雨来的机智和勇敢。三是喜与怒。如“婚礼正在进行,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一片,这时门外走来一位不速之客”此刻婚礼的主人新郎官肯定心生狐疑,转喜为怒,反衬这位“不善”的来者。四是安与危。如高尔基《海燕》:“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等。衬托的写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可以综合运用。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从三个方面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的始末。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以侯生的故作傲慢来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来烘托信陵君的急人之困;以平原君不能自比于人来烘托信陵君的义勇有为。二是以环境或气氛烘托人物: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的紧张气氛来烘托信陵君不能说服魏王的焦虑;以赵王与平原君亲迎公子的隆重场面来烘托信陵君的盖世之功。三是以事件烘托事件:以信陵君对侯嬴的态度和宾客的反应来烘托侯嬴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的急切、魏王的惧秦观望、信陵君欲赴秦军死来烘托侯生巧设奇谋的机智。【魔图大扩散】著名演员吴孟达给周星驰当了多年配角,例如大家所熟悉的电影《大话西游》,多年来甘做绿叶衬红花,吴孟达却一点也不介意自己当配角,还拿做菜来说明配角比主角更难演:“就好比清蒸一条鱼,鱼同样的新鲜,但如果加葱加姜加火腿,加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就能做出不同味道的鱼来……”我们写人、描景、状物的时候,要想突出主题、渲染主体、鲜明形象、吸引眼球、让人回味无穷的话,那就快快运用“衬托”这种方法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Pv3O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