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人他们将要往何处去?哪里才是土尔扈特人的归宿?父亲的去世激起铁穆洱的血性

第2章:牧野雄鹰(中2) 小说:《大地雄心》 作者:杨阿南 本章字数:2124 老黄牛越走越远。消失在地平线处。 铁穆洱突然发狂一般弹了起来,跳上了白马,扬鞭策骑奔了出去。 “铁穆洱,你干什么?回来!快回来!”罗宾叫着,也跑去他的坐
原标题:他们将要往何处去?哪里才是土尔扈特人的归宿?父亲的去世激起铁穆洱的血性第2章:牧野雄鹰(中2)小说:《大地雄心》作者:杨阿南本章字数:2124老黄牛越走越远。消失在地平线处。铁穆洱突然发狂一般弹了起来,跳上了白马,扬鞭策骑奔了出去。“铁穆洱,你干什么?回来!快回来!”罗宾叫着,也跑去他的坐骑前。他解开缰绳时白马已经不见了。铁穆洱一直纵骑越过山坡,越过高岗,来到了里海边缘,孤崖之上。面朝大海,足以让所有人心旷神怡。可惜不是春暖花开时节。他呆立良久,回望草原,大地辽阔,一顶顶白色的穹庐连绵延伸开去,蓝天,白云,白云下马儿在跑,只是没有牧歌。他一直渴望着早日长大。如今他终于长大。而他的部落却日渐衰败。他抬起头来,望着天上变幻的浮云,有把声音突然从心底最深处喊出:“我要这天空任我飞翔,我要这大地由我闯荡,我要世人皆可听到我说,我要和爱的人永不分离!”这话犹如盘古开天辟地的第一声霹雳,绵绵无尽地从苍茫的伏尔加河流域弥漫到辽远的天山山脉,久久不散。当铁穆洱牵着马往回转的途中,他无意地经过了位于陵顶的墓园,这里埋葬的是土尔扈特人的祖先,最早来到这里的和鄂尔勒克汗。土尔扈特原是西北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厄鲁特蒙古是明代瓦刺之后,分为四大部,即: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他们游牧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土尔扈特部游牧于雅尔之额什尔努拉(今新疆塔城西北及俄罗斯境内的乌尔扎)地区,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其西部牧地已达额尔齐斯河上游、伊施姆河一带。当时,厄鲁特蒙古四部已有壮尔本·卫拉特的联盟组织,但各部却是“部自为长”,“各统所部,不相属”。在这种情况下,松散的联盟不可能有效地解决诸如因牧场等等而引起的纠纷,也不可能控制各部因力量发展的不平衡而出现的矛盾。十七世纪初,准噶尔势力日益强大,其部长巴图尔浑台吉意图兼并土尔扈特。土尔扈特部长和鄂尔勒克不满于蒙古王公之间的纷争,与巴图尔浑台吉交恶,两部关系紧张,于是率一部分牧民向西游牧到额尔齐斯河上游。在这里,他们又受到沙皇俄国扩张主义者的威胁。沙俄塔拉将军加加林要他们“宣誓效忠沙皇”,签订相应的条约,加入俄国国籍。厄鲁特蒙古各部断然拒绝了俄国的无理要求。俄国塔拉当局也拒绝了土尔扈特希望与俄国和睦相处,允许他们在该地游牧的要求。而这时厄鲁特蒙古四部之间的纷争也日益加剧,和鄂尔勒克迫于形势,大约在1628年(明崇祯元年),率土尔扈特部二十多万人离开游牧故土,从今新疆的塔城一带向西迁移,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来到了当时尚被俄国占领还是人烟稀少的伏尔加河下游各支流沿岸、里海之滨。并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在当时,俄国政府的实际控制力量虽然尚未达到辽阔的伏尔加河草原,可是当土尔扈特在这里建立起新的游牧生活之后,沙俄政府立即对他们施加强大的压力。早就与俄国人打过交道的和鄂尔勒克,在认识俄国人的初期,就对俄国人的道德品质留下了极坏的印象,根本就没有宣誓隶属俄国之意。于是俄国政府决心用武力征服土尔扈特。土尔扈特部众奋起反抗。不幸的是其部长和鄂尔勒克战死于阿斯特拉罕城下,他为土尔扈特部的独立自主献出了生命。在这里,铁穆洱看到了一幕很神秘的景象:好几个牧民——他们是属民也是战士,穿着传统的服饰,手执马头琴一排站着,正弹着一首古老的土尔扈特民歌。这是一首充满悲伤的离别调子,只有那些老人家在极度思念遥远的东土故乡时才会弹奏。这几个牧民年龄由三十到六十不等。原来他们都会这一首曲子。他们正在做什么?他看到那些属民们围绕着坟墓转起圈子,马头琴的声音不绝从手下流出,音乐似乎在他们的血液骨髓里流动着,再由他们的身体流出,流向大地,流向天宇。然后,所有的人停了下来。马头琴声也嘎然静止。有人默默地注视着高坟;有人动着嘴唇,念念有词,在低低祷告;有人在抽噎;有人在无语落泪;另一些人则脸现愤愤不平之色,似乎作着诅咒。铁穆洱终于明白,他们正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在跟他们的先人说再见,跟这块土地说再见。也就是是说他们将会离开。离开。那么他们将要往何处去?哪里才是土尔扈特人的归宿?4“大汗,蒙阗带了一支人马出走了!”渥巴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正在跟天文师研谈着未来数月的天气变化情况。虽然早已预计蒙阗会有所动静,但乍一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忍不住微微一震。蒙阗和他的部属几乎全盘撤走,除了个别舍不得的老牧民,蒙阗也没有勉强他们,据说还给他们留下了必要的牲口。蒙阗虽然有点冲动,却不是个暴戾无情的人。听说是去了西岸。那里并不适合放牧,而且更加接近俄罗斯。这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孤军深入,无异于送羊入虎口。渥巴锡暗暗摇了摇头,蒙阗是条硬汉,奈何不会转弯。“蒙阗远走西岸,俄罗斯人必然有所警觉,这对我们的东迁非常不利。”伊诺朗不无忧虑说。“我们不能等到封河了。”他们原计划等到伏尔加河结冰之后,携同北岸的一万多户土尔扈特人同返祖国。非常不幸的是,是岁(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冬温,河冰不冻。“真的不等他们了?”“我们已经等了两个月。风声多少已有走漏。如今蒙阗出走,俄罗斯大军随后必到,形势迫在眉睫。久待河北人口的话,全部的人都走不了。”伊诺朗望着北岸,浩然长叹。“传令下去,三日后我们举行丰收大会,庆祝去岁有好的收成。”伊诺朗打了个突,丰收大会?此情此景,渥巴锡还有兴致搞这种劳民伤财的庆典?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待续。。。。。。【本文由“杨阿南小说圈”发布,2018年9月26日】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49g0d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