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所念叶小文:常念家国在心怀|人物

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这是叶小文最喜引用的至理名言。空前的创新性思维和大胆的实践探索,使他成为中国处理宗教事务与统战工作的专家型官员。漫漫六十余载,叶小文的热情和志趣,都倾注了他浓浓的家国情怀 这不是叶小文第一次来湖南讲学了。
原标题:叶小文:常念家国在心怀|人物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这是叶小文最喜引用的至理名言。空前的创新性思维和大胆的实践探索,使他成为中国处理宗教事务与统战工作的专家型官员。漫漫六十余载,叶小文的热情和志趣,都倾注了他浓浓的家国情怀这不是叶小文第一次来湖南讲学了。白衬衫、黑夹克、黑西裤、黑色皮鞋,身材魁梧,叶小文站在讲台上语调铿锵,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说真话讲实事,引来台下阵阵掌声,在座学员纷纷被这位正部级“讲师”折服。▲《文史博览·人物》5期封面4月25日下午,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350多名湖南省政协委员在现场认真聆听叶小文讲课,主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因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演讲技巧,他每一次报告和演讲,都能产生轰动效应,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叶小文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有人这样描述他:他身居庙堂,政务繁忙;又勤出江湖,周游讲学;如此还不罢休,60多岁拉起大提琴,还担任满天星交响乐团团长,走出国门开了独奏音乐会。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这是叶小文最喜引用的至理名言。空前的创新性思维和大胆的实践探索,使他成为中国处理宗教事务与统战工作的专家型官员。漫漫六十余载,叶小文的热情和志趣,都倾注了他浓浓的家国情怀。回首往昔,叶小文说:“花落还开,水流不断;多少沧桑赴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统战工作要守住政治底线的圆心事实上,叶小文与湖南缘分不浅,他的祖籍在湖南宁乡,除了多次来湖南讲课,还曾到湖南参加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叶小文说:“年少时曾经乘着火车来湖南买肉吃,最喜欢的湖南食物是毛氏红烧肉与火宫殿臭豆腐。”在这次十二届湖南省政协第一期委员学习培训班上,叶小文与委员们分享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同心圆”。▲叶小文所著部分书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叶小文说,“同心圆”的提法,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新形势下推进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工作主线和基本方针,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统一战线工作的具有创新和指导意义的重要观点。多年来,虽然角色转变,身份变化,但是叶小文搞好统战工作之心恒久不变。他的思考,也一直围绕于此,不断深入。1990年,叶小文从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调任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翌年又调任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局局长。1995年,叶小文出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后改为“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长达18年的宗教工作的磨练,使叶小文成为中国处理宗教事务的专家型官员,因而他对统战工作有立足实际的独特见地。▲1989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转世灵童寻访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程序寻访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图为时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验签叶小文表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的“圆心”,无疑是坚持党的领导。要在全党特别强调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调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什么又说要包容多样性?叶小文认为,欲事立,须是心立。立众心,就是要同心同德而不是离心离德,要强调向心、同心、齐心,固守圆心。但同时,既强调“政治底线这个固守圆心”,也要明确尽量拉长“包容的多样性半径”,才能“画大同心圆”。存异应该求同存,但求同还要存异,这就是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坚持统一战线团结和民主的两大工作主题。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叶小文气质儒雅,彬彬有礼,且对传统文化与宗教有着精深独到的见解,与内地及港台众多高僧大德都成为好朋友,即便在他离任之后,仍旧在他们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叶小文任国家宗教局长期间,有缘与星云大师交往甚多,两人为推动两岸佛教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2008年,台湾有人企图通过“入联公投”绑架民意搞“台独”,挑起两岸冲突。星云大师在台北举办数万人的“佛光山祈祷两岸和平大法会”,从大陆苏州寒山寺请来“和平钟”。星云大师在会上赋诗云:“两岸尘缘如梦幻,骨肉至亲不往还;苏州古刹寒山寺,和平钟声到台湾”。叶小文也以诗相和:“一湾浅水月同天,两岸乡愁夜难眠;莫道佛光千里远,兄弟和合钟相连”!▲叶小文与星云大师叶小文很认可星云大师常说的一句话:“有佛法就有办法。”他表示,弘扬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可以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化解文化冲突中的诸多问题。在与南怀瑾先生的交流讨论中,叶小文同样秉持这一观点。2018年3月,叶小文在“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中致辞,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曾经和南怀瑾先生讨论过的“生命的安立”“回归本位,均衡发展”的问题。叶小文说,这其实也就是一个民族现代化过程中“精神的安顿”问题。他对南怀瑾先生说,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大家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如果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叶小文(左二)与本焕长老携手出席活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与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这是南怀瑾先生给出的答案。这与叶小文的观点不谋而合。叶小文说,在一个信仰、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因而,在叶小文看来,“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要想保持持续、良性增长,整个国家必须保持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一定要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多少沧桑赴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为什么叶小文身居庙堂又勤出江湖进行周游讲学?这与他深藏心底的家国情怀分不开。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叶小文认为,“小家”连着“大家”,关乎“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以“孝”文化为起步,由孝而忠。爱乡方爱国,尽孝常尽忠;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孝,其实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他爱家乡湖南,来湖南讲课时“我们宁乡老乡”的话常挂在嘴边,喜欢湖南的菜、湖南的景,讲到湖南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眼里放着光;他也爱家乡贵州,提到那里的“春晖行动”——共青团员们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动员他乡游子,为促进自己的贫困家乡发展做贡献,积极参与到反哺故土亲人的行动中来。这种升华了的亲情乡情让人感动。▲太湖世界论坛圆桌会议叶小文发言叶小文曾专门撰文道:治国、平天下,以“家国”文化为真谛。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家国,在中国人心中,总是一股“沛乎塞苍冥”的浩然正气。“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如此,每个中国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便融入永恒与深沉的无限之中,汇集成永续发展永葆青春的动力。”知名媒体人傅振国在为叶小文所著的《望海楼札记》所作序言中写道,叶小文的文章中有根隐藏的“金线”,那是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天下情怀”。文|《文史博览·人物》记者吴双江转载注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WMBwQ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