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蒋勋:打破传统观念

我们在对孤独下最后结论的时候,其实常常在我们的脑海里会出现某些让我们觉得感动或者心痛的画面。我这样讲的原因是,最初也许我想到的并不是孤独的主题,而是一些很鲜活的生命的形式。 记得有一位比我年长的女性,她在一个大学里任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外
原标题:蒋勋:打破传统观念我们在对孤独下最后结论的时候,其实常常在我们的脑海里会出现某些让我们觉得感动或者心痛的画面。我这样讲的原因是,最初也许我想到的并不是孤独的主题,而是一些很鲜活的生命的形式。记得有一位比我年长的女性,她在一个大学里任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外语人才。她在大学里面教了大概有40年之久,最后从大学里面退休了。可是学校还是认为她的贡献很大,而且她还在继续翻译很多书,表现的也非常优秀,所以学校才给她一个讲座教授这样的身份。我想在比我年纪更大的那一代的女性里,在社会里有这样的成就,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像我母亲那一代,她们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妇,她们很少受到很高的教育,即使受了很高的教育,最后她做了家庭主妇,变成妻子与母亲以后,她就把自己所有的才华都牺牲掉,或者她所有的才能也都牺牲掉。所以我在这里要讲的是,当我们特别观察社会女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儒家的社会里牺牲了占一半人口女性的才华跟才能,她们的才华,她们的表现能力从来没有被重视。我们过去的社会说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她们就被认定女性一定是在厨房里每天做菜的。可是我常常有时候很顽皮地想,会不会这个主外的男人他其实比较适合在家里管孩子跟做料理,因为我认识很多男性的朋友很爱做菜,可是你说让他就留在家里做菜,让她太太出去工作,他又觉得这个很丢脸,不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因此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说,社会里面很多的习俗跟传统观念的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他可能剥夺了每一个人真正的性向所在。如果一位女性,一辈子做菜,她的味觉不好,很迟钝,那他丈夫也吃到不好的菜,孩子也吃到不好的菜,但也许她恰恰好是一个在职场上很能干的女性,那也许她可以扮演在职场的角色。我的意思是说,为什么男主外女主内这个习俗不能变成女主外男主内?我们究竟在延续什么?那这样的观念是人定出来的,可是它并不见得在现代的社会一定合理。所以我这样讲的原因是刚才举的这个例子,这一位比我年长的女性,她的先生在前几年过世,孩子都很孝顺,可她不要跟孩子住。其实我们都不太懂,我们觉得孩子这么孝顺要奉养母亲,她现在从大学退休了,那就做一个老太太含饴弄孙,可是这可能又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她的头脑非常好,记忆力比我还好,然后她在翻译所有英文作品的时候,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而且因为她中英文都好,完成的非常出色。所以,其实她的才华跟才能并不是去跟孙子玩,而是去做另外一个角色。结果她就选择了到一个退休老人的公寓去住。这个又是一个观念,因为我们总觉得说有这么好的儿女,她不跟儿女住,反而住到老人院,好像儿女也觉得没有面子,可是她会觉得她得到一个很大的自由。她不要跟儿子跟孙子住在一起,但每个周末吃个饭还是可以的,可她因此有了一个自己的空间。有一天我听她讲一句话非常非常的震动,感动加上心痛,她说她这一辈子在大学教书教了40年,现在终于有一个自己的书房了。我吓了一跳,我说怎么可能?她翻译了这么多的书,还在大学里教书,怎么会没有书房?她就叹了一口气,告诉我她们这一个年龄的女性在家里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空间只有给丈夫,给孩子的。我就问她以前翻译那么多的书是在哪里翻译?她说在哪里都可以翻译,在厨房可以翻译,在餐桌也可以翻译,可是她是没有自己空间的。我特别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是说,我觉得是不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在一个群体里面,这个个体她用多么大的智慧完成了一个家庭的和谐。大家都说她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一生把丈夫照顾得很好,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可她现在说她终于可以不要照顾孙子了,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翻译工作。因此我觉得她帮助我修正了很多我的看法。过去觉得一个女性应该就是扮演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那么退休以后应该是一个好祖母,可是也许我错了。也许这个孤独的个体其实有很多他自己生命里面我想象不到的渴望,因为她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她受了现代的教育,她对她的生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本文选自蒋勋音频转译稿,版权归蜻蜓FM和蒋勋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5daqnWk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