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氪精选开氪精选|三条建议让你不被年轻人甩在身后

理解技术,洞悉未来!你好,我是赵嘉敏。欢迎来到我在开氪的课程《理解未来32讲》。 上节课我们讲到,文化基因的演化速度是非常快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有一种焦虑,就是生怕被时代抛在后面。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就得拼
原标题:开氪精选|三条建议让你不被年轻人甩在身后理解技术,洞悉未来!你好,我是赵嘉敏。欢迎来到我在开氪的课程《理解未来32讲》。上节课我们讲到,文化基因的演化速度是非常快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有一种焦虑,就是生怕被时代抛在后面。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就得拼命向年轻人看齐。三十岁的朋友,看的是二十岁的年轻人;三十五岁的朋友,看的也是二十岁的年轻人;四十岁的朋友,看的还是二十岁的年轻人;而四十岁以上的朋友,有很多人已经开始追求一种退休状态的生活了。我想,这是文化基因在互联网时代加速演化,带给我们社会的一个副效应。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快,流体智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认知心理学中把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类型。简单说,流体智力是我们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晶体智力则是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或经验,解决老问题的能力。绝大多数人的流体智力在30岁左右时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但我们的晶体智力几乎一直在保持增长,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六、七十岁时才开始走下坡路。本来,如果时代的变化不是那么快的话,那么晶体智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意思就是说,人是越老越吃香的。但现在,由于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快,流体智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在三十岁以后,就会有“跟不上时代”的感觉,一个很可能的原因,就是因为流体智力在三十岁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如何跟上时代的变化?这里有三点建议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这里给你三点建议,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或启发。第一点,就是要认识到,文化基因的生命力,与其稳定性成正比。越稳定的文化基因,其生命力越持久。我们在前面的课中讲过,文化基因的演化,也遵从“适者生存”的规律。你可能会认为,我们的大脑喜欢新鲜感,那是不是意味着,越是标新立异的文化基因,就越有竞争力,就越能生存下来呢?这是个误解。越新奇的事物,越有传播力,这点不假。但这顶多意味着,这种文化基因有更强的繁殖力而已。单纯以新奇取胜的文化基因,一旦失去了新鲜感,就会立马被取代和淘汰。在我看来,文化基因要适应三重环境:第一重环境是我们的大脑,越有新奇感的文化基因,繁殖力越强;第二重环境是我们的社会,越能引发身份认同的文化基因,存活率越高;第三重环境是我们的外部世界,越能与外部世界相符合的文化基因,生命越长。繁殖力强的文化基因,很可能存活率很低,也很短命,比如说,谣言和假新闻。存活率高的文化基因,生命不一定很长,比如说,流行文化。而生命很长的文化基因,比如说,知识,则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代代相传,它们的生命周期,要远远超越了人类个体的生命周期。所以,与其去追逐那些繁殖力强的文化基因,不如去追求那些生命周期很长的文化基因。第二点建议是,要对我们使用的技术有所选择。KK在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提到阿米什(Amish)人的故事。阿米什人主要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他们对现代技术持保守态度,但并非拒绝。他们会选择一些他们认为是必要的技术,比如说,电锯——因为电锯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率地砍伐树木。KK对阿米什人的态度非常赞赏。他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奉行这样的态度。比如说,他的家里没有电视,他很晚才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他也不用推特。在他的圈子里,他常常是最后一个添置某种电子设备的人。这似乎和他未来学家的身份非常不符。但KK认为,正是这种对技术有所选择而不是无条件接受的态度,反而让他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发现技术更长远的趋势上。KK对阿米什人非常欣赏的另一点就是,他们使用技术,但不求拥有技术产品。比如说,他们会乘出租车,但不会想着自己要有一辆汽车。我想,也许正是阿米什人的这种态度,启发了KK,才有了KK很早就表述过的,“使用权优于所有权”的论断。第三点建议是,去做那些只有你能做的事情。这其实不是我的建议,而是KK的建议。在很多年前,我曾经问KK,可否给我一些个人的指点。KK说: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做好别人要你做的事情;第二个阶段是,做你喜欢而且擅长做的事情;第三个阶段是,做只有你能做的事情。前两个阶段,我们都好理解。而且我相信,很多人会把做自己喜欢而且擅长做的事情,看作是一种终极目标。那第三个阶段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KK在他自己的博客里是这样写的:很多年来,我都认为这是做事的最高境界了。还有什么能比把你的精力只花在你擅长且喜爱的事情上更让人享受的呢?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在擅长和喜爱之上,还有另一层境界。事情要从我做杂志编辑说起来。编辑的一大块工作就是找各种各样的人,按照编辑的创意来写出故事。所以我对向别人讲述好的创意这件事情是驾轻就熟。尽管绝大多数时候,我都能找到人来把我的想法写出来,但时不时地,就会有一两个绝妙的创意无人能领会。我只好让这样的创意胎死腹中。不过,有些创意不甘心这样沉寂下去,它们会复活,会逼着我再试一次。有些可能找到了投缘的人,有些则依然无人问津。一个创意可能要经过十几次这样的循环,直到最终我不得不决定:好吧,这个创意实在是太棒了,我不能就这么扼杀它,其他人也不会愿意看到这种结果。在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之后,我认识到,这是一个信号,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只有你能做这件事。’而且,这些故事将会是我写得最棒的故事,因为没有其他人能写了。我不经意间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把少数几个只有我能写的绝妙创意,从那些我能写但其他人也能写得好的创意中拣选出来。做得好、喜欢做、有回报,这些还不是做事的全部。做事的最高境界,是做只有你能做而其他人做不了的事情。这个目标可不低。找到只有你能做而其他人做不了的事情,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穷尽一生来达成这个目标。只有通过丰富的实践以及其他人的帮助,你才能做到这点。不过,回报也是巨大的。当你能做一件别人都需要但又只有你能做的事情时,你会获得与众不同的奖励。并不是只有那些丰功伟绩才需要这种努力,平凡的事情也是一样。开餐馆的,送外卖的,种地的,教书的,帮别人照看宠物的,或是做研究的,都可以做出与众不同的成就。没错,任何一个职业,都有与众不同的空间。最难的部分,反而是放弃模仿那些成功者,去发现你自己的独到之处。从我的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得到一点对你有用的建议。如果其他人做的事情跟你做的一样,那就放手吧,因为即便没有你,这件事情也会有人做。如果有人偷了你的创意,模仿你的做法,而且也做得不错的话,那要好好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帮助你认识到,这样的创意并不需要你来实现。当然,这可能会让你感到心虚,因为你放弃了你做得还不错的事情,你可能会觉得放弃了这么多好想法,也许不会有什么事情更适合你了。相信我,你能做的事情绝不会仅仅如此。但你确实要花上一生的时间,才能找到那件真正需要你做的事情。我是说一生——你一生的最大任务,就是甩掉那些不需要你去做的事情。上面这些话,都是KK博客中的原话,我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引用过来。我想,在我们的文化中,缺失的恰恰是这种超越了自我的使命感。马斯洛晚年修订了他的五层需求模型,在原来的最顶层——也就是“实现自我价值”——之上,又增加了一层,就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确实很难做到。就像KK说的,这也许需要你花上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在我们的文化中,也还缺少对“超越自我”的认同。但我相信,这是人性进化的一个长远目标,是更有生命力的一个文化基因。小结这节课我们讲到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区分,也对“如何避免被时代抛弃”这个问题,给出了三点建议。下节课,我来领读理查德·道金斯的经典著作《自私的基因》。感谢你的收听!我是赵嘉敏。我们下次见。本文来自36氪付费栏目《赵嘉敏·理解未来32讲》领券后89元洞悉商业的6个趋势,理解技术的本质,教你聪明的面对智能时代【文末彩蛋】戳此领取10元优惠券>>>附:《赵嘉敏·理解未来32讲》课程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l9PB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