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生平苏州、北京为“稻香村”开撕,曹雪芹同意了吗?

本文经 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 授权转载 作者:伊森 丨吃货界近期最大的一个瓜丨 - 风物君语 - 震惊!(并不) 美食圈又出事了 北京稻香村与苏州稻香村再次对簿公堂 这次 赢的是苏州稻香村 吓得我放下手中
原标题:苏州、北京为“稻香村”开撕,曹雪芹同意了吗?本文经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作者:伊森丨吃货界近期最大的一个瓜丨-风物君语-震惊!(并不)美食圈又出事了北京稻香村与苏州稻香村再次对簿公堂这次赢的是苏州稻香村吓得我放下手中的点心开始吃瓜▼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又撕起来了!昨天,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法院做出判决。法院责令北京稻香村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糕点商品包装上使用“稻香村”文字标识。▲北京稻香村最明显的是“三禾”标志。图/视觉中国而在今年9月份,胜诉的则是北京稻香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定苏州稻香村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使用涉及“稻香村”的各类标识。停止在各大平台做出类似宣传,并赔偿北京稻香村的经济损失。▲苏州稻香村。图/视觉中国同名不同姓的南北两大点心巨头的争论,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相信吃货们心里也在嘀咕,到底谁才是正宗?北稻与苏稻,真假美猴王?简而言之,两家店名字相同,实则并无渊源。不过,风格确系一脉相承的南案苏氏点心。真要论起“稻香村”三个字的“归属权”,只怕两家都要给曹雪芹打钱。▲两家都认为自己拥有“稻香村”三个字的所有权?曹雪芹有话说。图/网络“稻香村”这个名字最早见于《红楼梦》,是李纨的住处,她也因此得别号稻香老农。两家点心铺的得名,或机缘巧合,或刻意为之,都沾了点《红楼梦》的光。“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老北京传统点心桂花缸炉。图/视觉中国北京稻香村始于1895年。南京人郭玉生在前门观音寺开办北京稻香村,经营南案糕点,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直至1926年歇业。北京稻香村再度恢复,已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苏州稻香村则始于1773年,但是老店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动荡中受损严重。之后又经历百余年的乱世,起落飘摇。1986年成立苏州稻香村糕点厂之后,苏州稻香村才逐渐走上正轨并日益兴隆。▲苏州稻香村的袜底酥。图/视觉中国旧社会没有商标法,两家重名在所难免,更何况,全国各地还有无数家稻香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无所谓说哪家就是假冒的。其实,“稻香村”这个商标,最早是被保定稻香村注册成功的。北稻从保稻取得过授权,保稻又以商标折价入股苏稻。总之,剪不断理还乱。这桩案子还是交给法官去头疼,我等吃瓜群众,还是关心一下瓜,哦不,点心好不好吃,才是正道。清朝的南北吃货大战南北差异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两边似乎都憋着劲儿一定要分出个高低。▲北京稻香村的“京八件”是北京人过年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图/视觉中国北京作为明清两朝的首都,已不再是区域性的城市,而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各地的风俗习惯,或多或少,都能在这皇城脚下寻得痕迹。这个特点落在老北京糕点业上,就是京案、南案两大门派分庭抗礼。京案卖的是花糕、缸炉、萨其马、勒特条、薄脆等等。南案卖苏式月饼、杏仁酥、绿豆糕、桃酥、夹沙糕之类。北稻与苏稻,分居南北,其实都是南案点心。▲苏式月饼。图/视觉中国在南案点心流行于北京之前,京案点心是京城里上到皇室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的不二选择。不仅日常食用,还作为重要的礼仪性用品。从口味上讲,京案的点心受满族传统影响很深,常常选择奶油作为原料。萨其马就是其中的翘楚。简单地用奶油、白糖来和面,搓成条再入锅油炸,成品中加入糖浆、蜂蜜拌匀,吃时切成方块。拿在手里不碎,入口一咬却酥松可口。奶香、麦香调和的恰到好处。▲萨其马是大众最熟悉的满族点心之一。因为早期使用的果脯多为一种俗称“狗奶子”的野生浆果,萨其马也被叫做“狗奶子蘸糖”。图/图虫·创意满族人把所有干粮制作的食物都称作饽饽。有清一代,他们也是京案饽饽铺的最大主顾。由于北方的气候干燥,京案点心大多是又干又硬。做得好能上宴席,做不好能当暗器。比如满族人有种点心叫勒特条。奶油、面粉、白糖混匀,捏成粗条,牛油炸透。最早是打猎时携带的干粮,香气浓郁不说,还扛饿。这种传统满族点心如今已非常少见。▲勒特条在北京已不多见,但是内蒙古常见的果条,可以说是和勒特条有异曲同工之妙。图/汇图网八旗世家逢年过节,或家有红白喜寿事。都要到点心铺定做糕点,往往还是成桌购买。京案点心铺自然是生意兴隆。清朝的灭亡,直接导致了八旗的没落,京案饽饽铺突然没了主顾。南案的崛起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南案点心上位史▲每到过年过节,北京稻香村门口依然是大排长龙。不管是京案为王,还是南案走红,北京人过年预备点心这一习惯从未改变。图/视觉中国在八旗衰微的背景下,北京稻香村就是南案点心“北伐”的主力部队之一。苏式点心入口酥软,和干硬的京案点心迥然不同。重油重糖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又能防止变干,口感始终如一。就这样,南案点心一进入京城,迅速赢得了北京人的欢心。加上做工精致,卖相颇佳,还成为多数人心中的“网红”礼品。▲翻毛月饼就是苏式点心进军北京最显著的成果。图/视觉中国成书于清末的《官场现形记》就提到了北京稻香村:“邹太爷藏好当票,用手巾包好钱,一走走到稻香村,想买一斤蜜枣、一盒子山查糕,好去送礼。后来一算钱不够,只买了十两蜜枣、一斤云片糕。”稻香村的走红,也催生了桂香村、稻香春等大大小小的南案点心铺。京案点心的市场越来越小。随着清朝灭亡,南案点心逐渐一统江湖。不仅老北京人为之食指大动,不少“北漂”也爱用这甜蜜抚慰乡情。▲南北方对待点心差异还在于,北方的点心可作为主食,用料实诚。而在南方则主要作为零食,更多的是起消遣的功能,所以更注重花样与花色。图为苏州桂香村大方糕。图/图虫·创意作为绍兴人的鲁迅先生,一支笔写透了人性。能说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想也知道,任谁也不能让他放下手中的笔。但是,甜食就有这个本事。他在日记里记叙道:“1912年9月25日,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至稻香村买食物三品。”大约两年的时间内,他在日记里提到了十几次“至稻香村买食物”。而且常常是作为夜宵。不知道那些为了减肥连晚餐都不吃的人,听到鲁迅先生的事迹会作何感想?▲关于稻香村,鲁迅有话说。图/网络当然了,早就有人对北京的点心不屑一顾了,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他曾经吐槽说北京积累了上千年的历史,却连个好吃的点心都做不出来。不知道兄弟二人是否私下交流过“北京到底哪里的点心最好吃?”这个问题。▲我敢确定,鲁迅一定没有吃过稻香村的炸串!图/视觉中国不管人们喜好如何改变,不管谁家的点心更好吃。苏稻、北稻之争总归是件好事,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随便挂起牌子就做生意的旧社会了。-END-两家稻香村你觉得最好吃的点心是哪一味?我先提名北京稻香村山楂锅盔...文丨伊森本文经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作者:伊森吃货们都在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XYAD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