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火锅为什么9个格子相互是打通的?都是一个汤底,有必要吗_食材_内脏_下水

天气一变凉,就想吃火锅,热气腾腾又火辣的川渝火锅立刻安排起来。每次吃火锅,我都想问,为什么川渝的火锅有那么多选择,有九宫格锅,有鸳鸯锅,有红油锅,锅子都不太一样。 而九宫格锅,最开始我还以为是九个格子有不同的味道,后来才被科普,原来九宫格

天气一变凉,就想吃火锅,热气腾腾又火辣的川渝火锅立刻安排起来。每次吃火锅,我都想问,为什么川渝的火锅有那么多选择,有九宫格锅,有鸳鸯锅,有红油锅,锅子都不太一样。

而九宫格锅,最开始我还以为是九个格子有不同的味道,后来才被科普,原来九宫格火锅的9个格子都是相互打通的,格子和格子之间的隔片有小孔,方便汤底流动。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汤底都一样,九宫格火锅还有什么必要弄9个格子?

这还从川渝火锅的起源开始说起,川渝火锅源于重庆的码头,当时的码头工人贫穷而勤劳,看动物内脏和下水被丢掉实在可惜,就把它们捡回来做菜。但内脏和下水腥味重,需要味道重的调料盖住腥味,做菜的速度又要快,不能耽误下一场工作。

于是重庆火锅被发明出来,以热辣的红油为锅底,将动物内脏和下水切成薄片放在锅里涮煮,片刻间就能涮好内脏片,下饭一绝。这就是川渝两地火锅的原型,味道香辣,擅吃各种下水。

但这个时候呢,又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的码头工人围坐一桌,大家都挺穷的,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码头,都把自己买回来的、捡回来的内脏和下水放在一个锅里煮,这玩意儿怎么分啊?一块内脏涮熟了,怎么区分是谁的?

大家又不能一筷子就夹着一块食材,吃完这块再涮下一块,节省时间很关键,大家还得干活呢,当时可是多劳多得的时代。于是重庆火锅第二次升级,变成了九宫格,每个人占一个格子。

所以九宫格火锅和现在的鸳鸯锅不一样,鸳鸯锅是为了区分口味做出来的,隔片是完整的,一边是白汤,一边是红汤。九宫格火锅是为了区分不同人吃的食材,保障当时码头工人能吃到自己涮下的食材而做出来的。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人们对卫生的要求也高了,和陌生人共用一个火锅的情况几乎没有,但九宫格火锅无疑是川渝火锅的文化标志,依然留存下来。而且,九宫格火锅的作用又进化了。

虽然九宫格火锅是9个格子,但标准的重庆火锅是烧天然气的,这意味着格子中间的火力最猛,一般是沸腾状态,横竖交叉的4个格子是中等温度,边角的格子温度是最低的。

而重庆火锅对食材的涮煮时间有极高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看火候。那些要吃“嫩”口感的食材,比如说鸭肠、毛肚、黄喉、腰片、肝片等,放在中间的高温格子里,烫几秒钟立刻夹出来,吃的就是鲜嫩。

还有一些食材,要求是要吃“耙”的口感,比如说土豆和脑花,要一开始就放进火锅里煮,慢慢煮,煮到最后才捞起来吃,这时候的口感软绵易入口,最受欢迎,所以要放在边角的格子里。

其他的食材,例如牛肉、虾滑等,就是普通的煮,煮熟就能吃,既不用烫,也不用炖煮,那么横竖交叉的4个格子正好能满足。再加上重庆人吃火锅格外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这4个格子也能让坐在桌上四个方向的人夹到食材。

从东南四北四个角度来看,每个人的手边都会有一个中温格子和低温格子,分别对应普通菜和需要久煮的菜,中间的沸腾的格子是大家公用的,烫菜速度快,不会出现“拥挤”的状态,这样分配正是九宫格火锅的魅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Jk29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