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鸽盛宴点燃城市烟火气_中山_美食_集市

7月30日,中山市第二届鸽肴大赛在中山博览中心举行,百米鸽宴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 中山市第二届鸽肴大赛上,厨师在进行摆盘。 最近,一场以美食为名的盛事在中山博览中心举行——中山市第二届鸽肴大赛精彩上演。 这是一次行业的盛会,近百名厨师

7月30日,中山市第二届鸽肴大赛在中山博览中心举行,百米鸽宴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

中山市第二届鸽肴大赛上,厨师在进行摆盘。

最近,一场以美食为名的盛事在中山博览中心举行——中山市第二届鸽肴大赛精彩上演。

这是一次行业的盛会,近百名厨师同台比拼,20家知名乳鸽餐饮企业现场烹调鸽肴、直播推介,被业界称为“南厨宗师”的中山籍粤菜大师梁奀,中国烹饪大师、广东粤菜师傅五星名厨李睦明,从事传统粤点行业50多年的粤菜大师阎广华,烹饪专业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注册烹饪大师、广东省五星“粤菜师傅”名厨郑耀荣、林开胜等粤菜师傅到场担任评委。

这也是一次全民参与的美食盛宴,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品鉴官到场品鸽,石岐鸽主题“粤菜师傅+香山夜韵”美食创业集市开集,用一道道美味的小吃引来“吃货”关注,吸引10万人进场消费。

连续举办两年的鸽肴大赛,已成为中山规模最大的石岐鸽粤菜师傅赛事。而在赛事的举办地中山博览中心,美食集市已常态化开展,成为中山最具人气的节日经济、夜间经济“爆点”。

这个昼夜接续、永不落幕的美食集市,融合了赛事、创业就业、夜经济等多种元素,展示出强大的活力。赴一场永不落幕的美食集市,中山粤菜也画出了发展的新路径。

撰文:雷海泉 苏芷妍 吴森豪 黄海清

摄影:叶志文

中国粤菜名城再出发

百米长的岐鸽盛宴如流水般铺开,各色造型精致的乳鸽菜肴香气飘散,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竞赛场上,近百名烹饪者同台“论鸽”,以300多道鸽肴一比高下。直播间内,梁奀、李睦明等粤菜行业大咖坐镇点评,20家中山本土餐厅的大厨拿出各自的“招牌菜”,邀请百名大众品鉴官共品鸽肴。

在梁奀看来,石岐乳鸽是中山粤菜的“魂”,代表了中山粤菜的辉煌,是中山的城市名片。

12年前,中山斩获全国首个“中国粤菜名城”称号。12年以来,中山粤菜接续传承创新、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烹饪技能比拼赛事渐成品牌。连续举办两年的石岐乳鸽主题烹饪赛事,成为“中国粤菜名城”中山再出发的重要一笔。

石岐鸽的培育和发展历程,凝聚着中山人开放创新、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据《中山市农业志》记载,1915年中山华侨从国外带回优良种鸽,与中山本土种鸽配对杂交,逐步育出一种大型肉鸽新品种,因产自石岐及其周边地区,故被人们命名为“石岐鸽”。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画卷中,石岐乳鸽也为中山人的闯劲添了浓重一笔。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中山温泉宾馆是“新派粤菜”的起点。20世纪80年代,在中山温泉宾馆开业宴上,红烧石岐乳鸽给各方宾客留下了深刻印象。1994年,中山温泉宾馆厨师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为外宾烹制石岐乳鸽,石岐乳鸽飞上“国宴”,成为中山粤菜的一段佳话。

在以“新”取胜的餐饮市场环境下,爱尝新的中山人让石岐乳鸽这道经典菜式变出更多“花式”,1991年,郑耀荣凭着“生炸石岐乳鸽”获得亚洲美食金奖。在本届鸽肴大赛上,融合中山本土和全国各地以及中西元素的鸽肴层出不穷,石岐鸽的菜单不断延长。

全产业链打响升级之战

华灯初上,中山市第二届鸽肴大赛“粤菜师傅+香山夜韵”石岐鸽主题美食创业集市,在浓郁的烟火气中登场。神湾菠萝、三乡茶果、芦兜粽等各种中山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当属这次大赛的主角——石岐乳鸽。

一边是紧张、快节奏的烹饪赛场,一边是轻松、欢快的美食集市,这样的场景反差是本届中山鸽肴大赛的最大特色。现场汇聚的100多个集市摊位,不仅有各式小吃和手工艺品,还有款式多样的石岐乳鸽预制菜。

预制菜为百年石岐鸽提供了新的市场开拓思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石岐鸽菜式有望以更加便捷的方式直达市民餐桌。例如中山食出公司已销售了超过10万只预制石岐鸽,销售收入超4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

预制菜的背后,是中山粤菜产业链的升级迭代。作为“中国粤菜名城”,中山拥有一支强大的“粤菜师傅”人才队伍。近年来,中山深入推进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改革,评选出郑耀荣、林开胜、黄镇威等一批烹饪专业正高级工程师,通过连续几年开展技能培训,不断壮大粤菜师傅技能人才队伍。

以“粤菜师傅”为人才支撑,中山积极探索“粤菜师傅+预制菜+中央厨房”的发展模式,用更多新理念和新模式,带动中山粤菜产业链升级蝶变。

不断延伸的中山粤菜产业链,不仅涵盖了预制菜等蓝海市场,也扩张到了集市等新兴消费场景。不少粤菜师傅凭借一技之长,走上了创业致富路。赛事期间的美食集市上,就出现了中山星级名厨林礼永等不少粤菜师傅的身影。粤菜师傅的加盟,也赋予了集市更多本土粤菜元素和美食文化底蕴。

塑造“中山夜经济”城市品牌

美食集市出现的背后,实则是消费模式的转变。美食集市往往以夜经济形式出现。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不仅延长了消费时间、拓展了消费空间,更创造出丰富的消费场景。

今年初,中山市出台《关于做好2023年促消费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八条促消费举措,其中就包括构建夜经济聚集区。推动各镇街加大特色夜经济集聚区建设,营造消费“白”加“黑”氛围,打造“夜中山”特色消费热点。

在中山,以美食集市为代表的夜间经济和文旅市场升级战已经打响,纳入统一规范管理的火炬开发区张家边东镇夜市、小榄镇盛丰夜市、南朗街道东堤夜市等夜市群涌现,“一镇街一美食街”“一镇街一集市”的夜间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美食集市的出现,也是中山城市商业格局升级的缩影。集市往往与商圈共生,中山夜经济有着鲜明的“商圈化”特点。近3年来,天奕星河COCO City、华发商都、石岐万象汇、天虹购物中心等商圈陆续开业。一边是繁荣的夜经济,一边是不断加密的新商圈,低中高端消费层次逐渐鲜明且各具特色,消费场所呈现出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等特色。

美食集市的成长,也是城市软实力提升的新抓手。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饮食,往往是一座城市最真实的魅力。在“粤菜师傅”工程加持下,各式美食集市正成为外界认识和感受中山魅力的入口,不断推高中山的城市热度。

这两年来,中山先后举办中山“中国粤菜名城”十周年系列活动、中山市鸽肴大赛、中山市“粤菜师傅”创新创业大赛等近10场“粤菜师傅”工程主题大型活动,美食创业集市逐渐成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粤菜师傅”工程+美食集市的组合越来越火。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其中就包括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等。中山“鸽肴”大赛等新形式正是中山促消费的生动实践,活动期间吸引了超10万人进场,带动消费超70万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ewb472n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