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通讯】一百年的等待——新型结核病防治技术正在“这里”培育_疫苗_抗结核_检测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在北京胸科医院“让肺部更健康,胸科在行动”——2023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布人医院细菌免疫学研究室主任逄宇围绕新型结核病防治技术研发工作进行新闻发布。 众所周知,结核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在北京胸科医院“让肺部更健康,胸科在行动”——2023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布人医院细菌免疫学研究室主任逄宇围绕新型结核病防治技术研发工作进行新闻发布。

众所周知,结核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上到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下到当今社会的普罗大众,结核病一直伴随着我们人类的发展。时至今日,结核病仍是全球范围内单一传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更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对任何疾病,预防、治疗非常重要,但能够从本质上阻止疾病的就是疫苗,像天花、麻疹、破伤风等十多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都是因为疫苗的出现而逐渐泯灭。

结核病也如此,很幸运,我们拥有对付它的疫苗,就是我们熟知的卡介苗,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针疫苗。但也很不幸,这个疫苗来自1921年,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洗礼,效果并不完美,它只能预防新生儿重症结核病的发生。因此,我们急需不断研发新的可行、可用、可推广的新型疫苗来打破这一僵局。

此外,结核病的诊断发展迅猛,从原来的细菌学检测手段升级到分子生物学检测,但是基于痰标本检测的常规方法无法满足临床需要,需要创新型的诊断技术服务患者精准诊疗。

对此,北京胸科医院作为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军单位,一直走在新型结核病防治技术研发的最前沿。在疫苗领域,医院多管齐下,分别在重组卡介苗、mRNA疫苗和纳米融合膜疫苗这三种具有前景的疫苗种类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是 重组卡介苗方面。重组卡介苗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卡介苗的抗结核疫苗之一,让卡介苗变得更“强壮”,激发更强的保护效力,实现对入侵结核菌的早期清除,目前已经构建了多个过表达特异性抗原的重组卡介苗疫苗株,并正对疫苗的免疫功能进行相关评价。

mRNA疫苗是最新型的疫苗类型,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基于mRNA疫苗平台,我们通过覆盖结核菌全生命周期特征性抗原,联合国内最强的mRNA疫苗企业,鉴定到多个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mRNA结核疫苗组合。疫苗研发实现突破,离不开技术创新。

近年来纳米材料和技术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纳米递送系统显示出它较好的组织相容性、靶向性以及高效的抗原展示能力。因此,我们将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微生物细胞膜与包含大量抗原信息的结核菌细胞膜进行融合,进一步搭载纳米材料PLGA形成结核 纳米融合膜疫苗,这种高覆盖、高活性、高效的疫苗系统为结核病疫苗研发注入新的活力。

截止到目前,这三项疫苗研发工作都很顺利,有的进入有效性研究阶段,有的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未来的数年内,新的结核病疫苗将从这里问世。

在结核病诊断领域,医院在全面推广国内外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在痰标本替代的新型结核检测技术上持续发力,主要聚焦于唾液、尿液和呼气在结核检测中的产品研发和评价。未来基于唾液、尿液等无创标本检测结核菌将变成现实,利用“吹一口气”发现结核患者不再是梦想。此外,我们通过自主研发,首次鉴定到一种全新的结核感染诊断标志物,可以将结核感染患者诊断的灵敏度提高20%以上,不仅是对结核病诊断贡献,更是对结核感染高危人群的及时发现的重大突破。后期北京胸科医院将继续推动一系列产品转化,让好的国产技术服务于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我相信,这些新型防治技术的诞生,不仅会成为结核病患者的福音,同时也将助推健康北京、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

稿件提供:宣传中心

图片提供:宣传中心

页面编辑:宣传中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Q6mV5g1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