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藏有必看:大清金币为何持续升温

藏品名称 库平一两大清金币 年 代 清“因清政府藏金不足及"金本位制"未立,大清金币没能发行,存世的仅见丙午、丁未大清金币两种样币。馆内收藏的即为当时"户部造币总厂"铸造的试样币,钱币面由圆珠纹连成内环,环外有币文"光绪丙午年造库平一两",
原标题:藏有必看:大清金币为何持续升温藏品名称库平一两大清金币年代清“因清政府藏金不足及\"金本位制\"未立,大清金币没能发行,存世的仅见丙午、丁未大清金币两种样币。馆内收藏的即为当时\"户部造币总厂\"铸造的试样币,钱币面由圆珠纹连成内环,环外有币文\"光绪丙午年造库平一两\",金币背面有云纹和龙纹组成的图案”实际上,从战国一直持续到西汉时期的“黄金盛行”,其实是一种假象。当时黄金作为贵金属,一般只在上层社会中流通。到了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物价飞涨,黄金更是急速贬值,一斤黄金只能买到一斗小米。从东汉起,即使是在上层社会中,黄金的使用量也骤然下降,流通中的金铸币越来越少。历史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曾经实行“金本位制”,即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但是在中国,尤其是东汉以后,黄金一般不作为货币流通。在这种情况下,设在天津的大清户部造币总厂却铸造了大清金币,这是为什么?这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本位”之争有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政府并没有对白银进行货币意义上的统一管理,白银一直以银锭子和散碎银两的方式流通,而且银锭子中的银含量各地并不统一,全国范围内的白银流通极不方便。自清朝中期以来,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的银元陆续传入我国并在市场上流通,造成白银外流、币制混乱。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的不少手工业部门实现了机器生产,而中国的货币制造却仍旧采用传统的模铸法。样币1887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在天津主持洋务运动,于是利用天津机器局雄厚的基础和先进的军工设备,创建“宝津局”。除了从天津机器局分出的机器设备外,“宝津局”还大量购置进口先进设备,聘用外国技师,开始使用机器铸造银元。据李君介绍,“宝津局”于1890年改名为“北洋铸币厂”,又名“天津机械局铸钱局”,只可惜,这座造币厂毁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1902年,为了整顿金融秩序,统一币制,让被洗劫后的天津保持稳定。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按照袁世凯的命令,组织人员挖掘“宝津局”被掩埋在废墟下的设备并加以修复,建起“北洋银元局造币厂”。这座造币厂建成后,日夜不停地铸造钱币,有效缓解了当时混乱的金融状况,有助于天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1905年,直属户部的“户部造币总厂”建成。这座造币总厂又名“天津造币总厂”,于是天津出现了两座造币厂并存的局面。当时各省的银元局相互独立,所造的银币含量和成色并不相同,所以,1909年清政府改组全国银元局,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并将广东、湖北、福建等地的9个造币厂改为分厂,隶属\"天津造币总厂\"管辖。就这样,天津成为了全国的造币中心。在这一过程中,有人提议结束我国一直以来的称量货币制度,到底是实行“银本位制”还是“金本位制”的争论也随之而来。光绪丙午、丁未年间,还曾打制过大清金币和大清银币金样。然而,因为黄金储备金不足,“金本位制”遭到了张之洞等人的强烈反对。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制”,以“元”为货币单位。行情“因清政府藏金不足及\"金本位制\"未立,大清金币没能发行,存世的仅见丙午、丁未大清金币两种样币。馆内收藏的即为当时\"户部造币总厂\"铸造的试样币,钱币面由圆珠纹连成内环,环外有币文\"光绪丙午年造库平一两\",金币背面有云纹和龙纹组成的图案。”李君介绍说,库平是清政府收征租税、出纳银两所用的衡量标准,订立于康熙年间。1908年清廷度支部拟订统一度量制度,规定以库平为权衡标准。“库平两”为37.301克,这枚金币重量为37.2克。因为这种库平一两大清金币传世不多,所以极为珍贵。此文章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原创,特此声明!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RW7m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