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译本对话《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译者林小发:1200多页,翻译花了17年!

撰稿:周睿璇 摄影:卞正锋 “有一首诗说:太初混沌不分/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万物模糊,横无际涯/谁都没有见过那时的景象……”,去年这段话在中国的社交网络微博上走红,它有点像《浮士德》和《魔戒》,有种西方史诗特有的壮美和悲剧感。但其实
原标题:对话《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译者林小发:1200多页,翻译花了17年!撰稿:周睿璇摄影:卞正锋“有一首诗说:太初混沌不分/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万物模糊,横无际涯/谁都没有见过那时的景象……”,去年这段话在中国的社交网络微博上走红,它有点像《浮士德》和《魔戒》,有种西方史诗特有的壮美和悲剧感。但其实,它是《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开头的中文回译。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用了17年,而它的德文译者——瑞士人林小发翻译《西游记》也用了17年。2018年北京国际书展期间,歌德学院(中国)把林小发请到了北京举办翻译工作坊,捕舆者也借着这个机会让她聊了聊关于《西游记》首个德文译本的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事。8月25日,《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林小发在北京分享翻译故事。当日,“对话和讨论:东西方视角下的《西游记》”在北京举行,瑞士翻译家、《西游记》德文译者林小发与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展开对话,德国汉学家米歇尔·康·阿克曼主持。(本文图片未特别注明均来自华舆摄影/卞正锋)丨一个瑞士人是怎么知道有《西游记》这本书的?《西游记》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但在德语世界,知道它的人却很少,练气功、学太极拳、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可能听说过一些片段,但是文学作品却鲜为人知。林小发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注意到这本书。1983年,中国广西的一个杂技团访问瑞士城市比尔,读中学的林小发被介绍册上的中国字迷住,开始自学中文。然后她就发现茵瑟尔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古典小说系列中唯独没有《西游记》。可是当时林小发也没有想要自己翻译,她就希望哪一天这本书的德文全译本出现,自己可以一饱眼福。8月25日,德国汉学家米歇尔·康·阿克曼(左)在活动开场时介绍了德文版《西游记》丨瑞士人翻译《西游记》用了多少年?17年!和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花的时间一样长。所以林小发觉得翻译《西游记》也是自己的“取经”之路。而17年翻译路上的曲折和磨难可能都不止九九八十一。一个持续的磨难是翻译的前十年没有出版社对译本感兴趣。直到2006年,林小发翻译到第60回时,才在法兰克福书展遇到了一位对中国文学感兴趣的编辑。而当年书展的主宾国恰好就是中国,林小发翻译的十年也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十年,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感兴趣,这可能也是出版商愿意出版译本的一个背景。8月25日,《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译者林小发(左二)北京分享翻译故事。丨《西游记》的各色人物怎么翻译?《西游记》人物繁多,同一人物还可能有很多称号,这对译者而言并非易事。比如孙悟空,就有美猴王、齐天大圣和行者等很多称谓。林小发的处理是:孙悟空音译,其余意译。各路神灵和妖精名的翻译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不仅需要理解中文,还需要想象力。像麒麟山小妖叫“有来有去”,就被林小发译为“又来又去的那个(derkommtundgeht)”。“译者要传达的不仅是文字和情节,更要把整个文本背后所蕴藏的异国文化带给对此几乎一无所知的读者。”林小发说。丨德语读者怎么看这个译本?德国汉学家、翻译家米歇尔·康·阿克曼还担心普通读者可能没有耐心读完一本如此大部头的作品,可是完全不需要担心啊!捕舆者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德语读者非常喜欢林小发的译本。用数字说话:2016年出版后没过两个月,书就全部卖光,第二版又是如此。要知道这本书卖得可是非常贵的,在亚马逊上,它定价88欧元,而德国图书普遍定价是20多欧。这本书已经被德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法兰克福邮报》推荐入选德国最适合作为圣诞礼物的图书,资深编辑、作家马克·西蒙斯的推荐理由是“一部超过1200页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第一次被完整地译成了德语并出版”。8月25日,活动现场,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现场展演猴戏。丨六小龄童怎么看这个译本?北京国际书展期间,在“东西方视角下的《西游记》”的讨论中,林小发和六小龄童见了面。虽然是平生第一次见面,但两人都倍感亲切。“翻译过程中,我经常进入角色。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给我翻译很好的影响。”这是林小发的感受。那六小龄童怎么说?“我演绎美猴王,林女士翻译,我们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心灵相通。美猴王不姓章(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它属于全世界。”六小龄童说。他希望《西游记》能够称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的媒介,这正是林小发所做的事情。德文版《西游记》(主办方供图)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9Y20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