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好书推荐】《web2.0时代的非国家行为与世界政治》

(编者按:本书是好友周意岷的最新力作。其才子一枚,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外交学博士。现为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伊斯兰极端主义、文化安全、军事理论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主
原标题:【好书推荐】《web2.0时代的非国家行为与世界政治》(编者按:本书是好友周意岷的最新力作。其才子一枚,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外交学博士。现为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伊斯兰极端主义、文化安全、军事理论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厅级项目。本书京东、当当等都有售。京东:https://item.jd.com/12492205.html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6511470.html有兴趣的朋友多多支持吧。)简介‍本书主要目的在于分析Web2.0技术影响下,非国家行为体的变化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具体将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分析非国家行为体的变化在国家内部结构、国际社会和国际体系三个层次中的影响。综合上述三个层次的分析,本书认为,非国家行为体在Web2.0技术的推动下,其权力、地位和作用均会达到以往未曾有之高度,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国际秩序将进入一个多中心的时代。目录‍导论1一、研究问题的缘起3二、学界对互联网技术的研究5三、国内外基于非国家行为体的研究13四、本书主要观点18五、主要研究方法20六、本书基本框架21第一章Web2.0:信息革命的新阶段24第一节网络发展开启Web2.026一、20世纪60年代:阿帕网27二、20世纪70年代:TCP/IP协议28三、20世纪80年代:NSFnet30四、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图形浏览器与网络泡沫32五、21世纪:Web2.0时代35第二节信息领域的三重变化38一、第一重变化:信息的透明化40二、第二重变化:信息能力的对称化43三、第三重变化:信息传播的自由化45小结47第二章Web2.0时代的非国家行为体49第一节专业化的非国家行为体51一、信息整合能力增强52二、电子动员能力形成56三、成员个人技能提升59第二节分散化的非国家行为体60一、总体数量激增60二、类型逐步多元化63三、网状组织结构确立65第三节全球化的非国家行为体68一、活动范围的全球化68二、影响范围的全球化72小结76第三章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内政治77第一节非国家行为体改变公民社会运作方式78一、参与国家政治议程79二、影响公民认同取向85第二节非国家行为体削弱政府权威91一、社会管理难度增加92二、经济权力受到侵蚀96三、安全风险上升100四、合法性危机显现104第三节国内政治结构的演变动向105一、排列原则未变107二、单元功能转移111三、权力分配扩散114小结118第四章非国家行为体与国际政治120第一节非国家行为体引发国际政治深层变化121一、议题多元化122二、商业平坦化127三、安全脆弱化134四、行为体一体化和分散化139第二节国际政治变化的影响144一、非国家行为体转变角色144二、主权国家实施反制148第三节国际政治的新格局155一、网络权力形成155二、权力争夺加剧161小结166第五章非国家行为体与国际体系168第一节非国家行为体干扰国际体系结构演变169一、无政府状态继续存在170二、单元功能复杂化174三、权力分散177第二节国际体系演变的三条路径184一、单极体系:前景黯淡185二、多极体系:可能性上升190三、无极体系:存在局限199第三节国际体系的未来202一、地缘科技进入视野203二、全球治理的重构206三、多中心的世界209小结212结论214摘要‍第一章Web2.0:信息革命的新阶段1990年8月,伊拉克发动突然袭击,短时间内占领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成为其第19个省。这一严重侵犯他国主权、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几乎遭到全世界的反对。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对伊军发动进攻。经过42天的空袭和100个小时的地面进攻,科威特全境得以恢复。与以往不同的是,海湾战争是一场真正的“电视直播”的战争,全球的人们可以直接在电视机前看到战场前线的画面,连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HerbertWalkerBush)也说,他每天都会通过CNN了解战况。2003年,美军再度踏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彻底推翻萨达姆·侯赛因(SaddamHussein)政权为目标,展开了新的激战。与上次一样,美军凭借武力优势,短时间内即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并成功抓捕了萨达姆本人。然而,这场战争却远未结束。美军占领期间,伊拉克成为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的“天堂”。他们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手段建立联络网,在各地发动恐怖袭击和游击战,并将其“战果”上传网络以提高声望、招募新成员。这种非常规的作战方式让美军付出了惨痛代价。2003—2013年10年间,美军在伊拉克阵亡4488人,同时还有3400名美国商人、近1.1万名伊拉克警察、318名盟军士兵以及62名人道主义者在各类袭击中丧生。最终,美国在未完成其重建伊拉克任务的情况下,于2012年10月单方面宣布自伊拉克撤军。2011年,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局在中东地区突然爆发。突尼斯、埃及、巴林、利比亚、叙利亚相继陷入动乱,其中利比亚和叙利亚更是走向了内战。不过,此次变局并非由西方国家蓄意挑起,而更多的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在变局中,主权国家依旧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民众、宗教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等非国家行为体也开始走向前台。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和无线网络技术进行组织、动员和制造舆论,不但在短时间内发动起大规模示威游行,而且成功迫使一些威权政府下野,甚至与西方国家合作赢得内战胜利。可以说,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大规模动员武器”,通过对它的使用,民众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因此而大幅提升。从上述三次事件中可以看出,短短20年间,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变化背后的推动力量正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海湾战争爆发正值Web1.0时代,那时的互联网虽然已经开始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但更像一个单向平台。用户在网上只能浏览和获取信息,却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大多数信息均由国家、跨国公司等大型团体发布。而昂贵的硬件设备和复杂的操作系统,也使得用户数量极为有限。所以,海湾战争虽有独特之处,但依旧是一场主权国家间的战争。伊拉克战争处于Web1.0与Web2.0的交接之际。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使得信息技术进入一段相对低谷时期,但正是因为泡沫的破灭反而为新技术的出现提供了空间。与Web1.0相比,Web2.0更加注重交流与互动,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用户之间的交流也更为便捷。反映到伊拉克战争中就是恐怖组织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国家难以完全监控的方式相互联络,并以此建立起网状的组织结构。同时,他们利用上传技术将各种视频、录音散布于网络,不仅扩大恐怖袭击的影响力,还以此传播其信念和主张。伊拉克战争已经体现出非常规战争的特性。2011年中东变局则是一件Web2.0的“杰作”。在智能手机和无线技术的帮助下,民众随时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件录制下来并上传到网络,再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短时间内即可聚集一大批响应者。而维基揭密等网站则将以往难以为公众所知的信息曝光于网络,使公众成为知情者。至此,国家对于信息的垄断权被打破,民众真正获得了挑战威权的能力。所以,仅仅是一次突尼斯的暴力执法事件便可以掀起席卷整个中东的巨浪。以利比亚内战为例,西方国家仍发挥着提供武器、空中打击等重要作用,但是地面战争以及政权重建等任务则已经由非国家行为体接手。实际上,Web2.0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局限于战争层面,其对于政治、经济、外交乃至人类社会都有着重塑之功。“上传正在不断拓展,因为使上传成为可能的平坦世界平台也在不断拓展,也因为上传回应了人们希望参与其中并使自己的声音被他人听到的渴望。”那么,Web2.0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带来了何种影响?第一节网络发展开启Web2.0自20世纪60年代阿帕网(ARPANet)诞生以来,网络已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期间,无论是上网设备、接入方式、操作系统,还是工作流程、网络标准、网络服务都有了长足进步。最初服务于军事目的的阿帕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全球并集金融、贸易、学术、通信、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全世界的人们从未像今天一样联系得如此紧密,也从未如此地依赖于互联网。可以说,人类个体、组织乃至国家的行为方式,都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摆脱网络而正常生活下去。恐怕美国军方在组建阿帕网之初亦未料到会有今日之局。一、20世纪60年代:阿帕网阿帕网,全称Th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Network,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也是互联网的始祖。其诞生过程颇具故事性。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希望制造一种机器,以代替人类从事数据计算等枯燥乏味的工作。为此,包括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赫尔曼·何乐礼(HermanHollerith)、克劳德·香农(ClaudeElwoodShannon)、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阿兰·图灵(AlanMathisonTuring)在内的许多优秀学者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二战期间,为了完成破译敌方密码、训练轰炸机飞行员等任务,美英两国开始使用一些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设备。这为计算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其设计者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被推举为“电子计算机之父”。然而,此后十余年间,计算机都被作为主机系统使用,并未相互连接,程序设计也是耗时费力。1957年,当东西方冷战如火如荼之际,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得美国大为震惊。其实,就综合实力而言,当时的苏联仍不及美国,但是出于对科技全面落后的恐惧,美国毅然决定接受苏联的“挑战”……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W00Aw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