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代表作这篇茨威格的推文……写不出来……

前几天和责编哀叹“茨威格的推文写不出来,没有灵感” 然后顺手做了这个茨威格大大的表情包发泄情绪 ☟ 关于斯特凡·茨威格(Stefan Zweig)的人设,我们通常会说他是“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因为犹太人身份以及对纳粹统治的
原标题:这篇茨威格的推文……写不出来……前几天和责编哀叹“茨威格的推文写不出来,没有灵感”然后顺手做了这个茨威格大大的表情包发泄情绪☟关于斯特凡·茨威格(StefanZweig)的人设,我们通常会说他是“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因为犹太人身份以及对纳粹统治的反对,遭到驱逐不得不离开祖国奥地利的和平主义者。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茨威格照片,都是上面这样非常儒雅文气。一战时,不愿意参加军队,发誓“永远不写一句赞美战争的话”的茨威格成为一名军事档案馆的文件管理人员。一战结束后,茨威格搬到了萨尔茨堡,在那里结了婚并长期定居。那个时候的茨威格身上,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轻松和自在。当然,对茨威格来说,对他来说最轻松、最愿意投入的,自然就是写作的时候,或者是与书籍、与出版社、与艺术界的朋友交往的时候。1930年时,茨威格与瓦伊金出版社的本雅明·许布施(W.HuebschoftheVikingPublishingCompany)在一起。1936年,茨威格在出版社签书。和好朋友、法国作家、诗人保尔·瓦莱里(PaulValéry)在一起。而1941年,也就是茨威格自杀的前一年,即使是安坐在纽约Ossining的家中,也能在他表情和目光中轻易地看到混合着焦虑、不安、茫然的情绪:“我知道:过去的一切又全完了,所有的业绩早已化为乌有——欧洲,我们曾为它而活着的故乡,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连同我们自己的生活。有点不同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但是要达到这个新时代,还要经历多少地狱和炼狱啊!”(摘自茨威格作品《昨日的世界》)德语翻译家张玉书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茨威格:“茨威格也许会给我们一点启示,生活里面有一些很美好的东西,我们还是要让它写得很美好,要把它变得很美好。”而经历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文化、艺术与文明一段黄金爆发期的茨威格,无疑是对“美”的最忠实的追逐者和表现者。就是不知道,假如茨威格本人看到这个位于巴黎卢森堡公园内他本人的头像雕塑作品会是什么表情……毕竟,巴黎可是茨威格挚爱的城市之一啊。在《昨日的世界》中《永葆青春的城市》一章中,他写道:如果想生活得自由自在,就到巴黎去。特别是当你年轻的时候!在这里,东游西逛也是一种乐趣,这也是在巴黎生活的必修课。因为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向每个人开放,你可以走进旧书店,看一刻钟的书,店主不会抱怨更不会发牢骚;也可以去几家小型画廊;还可以去旧货商店慢吞吞地挑选自己需要的一切。……如果走累了,就从上千家咖啡馆中找一家有露台的坐下,可以用这里的免费信纸写信,听小贩们兜售那些过时的多余的小商品。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塞纳河上碧波微微,林荫道上的树木开始吐绿,年轻姑娘戴着用一个硬币买来的紫罗兰花环。这个时机,谁还能待在家里,又有谁想回家呢?另外,茨威格挚爱巴黎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在那里,茨威格与自己的一号偶像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奥地利诗人)无数次相谈甚欢,偶尔还能得到偶像赠送给自己的礼物:每当这种时候,心情自然是棒棒哒!而比见到里尔克更让茨威格兴奋的,是与文学巨匠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的一次“精神与时间”的直接交流:还有在伦敦时亲眼见到了叶芝(WilliamButlerYeats,爱尔兰诗人):在俄国到托尔斯泰(LeoTolstoy)的墓地祭拜一代文豪:哪怕俄罗斯这个国家在他们这一代欧洲文化精英眼中依然是一片“荒漠”……当然,那也要看是谁评价的,偶像里尔克说什么都是对的!(突然想到了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面那句:你从来也没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其实,茨威格的“路转粉”对象,绝不仅仅限于作家、诗人这样文学范畴里面,比如,当他看到雕塑家罗丹(AugusteRodin)时,茨威格秒变无可救药的小迷弟——只是,全情投入工作的罗丹,“态度”略让人尴尬:还有音乐家施特劳斯(RichardGeorgStrauss,德国作曲家):追星族茨威格也会遇到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的时候,比如在纽约发生的那一幕:即使是崇拜和喜欢的偶像,改吐槽时偶尔还是要“毒舌一下”,就像好朋友施尼茨勒(ArthurSchnitzler,奥地利剧作家)的服装品味和发型:因为,必须要做一个诚实、忠于自己内心的人:这,也为茨威格偶尔悄咪咪地自嗨一下找到了借口:重版出来!今天必须加个鸡腿!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结尾时这样写到:“只有经历了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过。”所以,当谈论茨威格和他的作品时,你是不是更应该关注一下这位在作品中关注人类伟大情感、揭露社会黑暗与不公的作家呢?送上福利:欢迎在文末发表评论,告诉我你心中的茨威格所代表的文学精神,送出五本上海译文出版的茨威格作品。留言有效期至2018年9月20日晚24时。(完)以上整理自茨威格作品《昨日的世界》感谢文案整理:张鑫再次感谢大家的耐心,以及不杀之恩(这回真的完了)(点击上图即可购买)《昨日的世界》[奥]斯特凡·茨威格|著徐友敬等|译在这部写于1939年至1941年间作品里,茨威格把个人命运与时代融为一体,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生活风貌,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描述了他与一些世界闻名的诗人、作家、雕塑家、音乐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茨威格从出生的城市维也纳和自己的犹太家庭写起,一直写到1939年9月已满60岁的时候,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认为,这是“我们这些六十岁人的时代彻底结束”。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j36EXxD8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