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诗,读起来不像诗,却是经典之作

在中国古诗里,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一种诗比较奇特,和传统的诗歌不一样,用词行句看起来很普通,却能出人意料地让人折服,读起来不像正常的诗歌,却成为经典。我们来品读这样一首诗,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体会不一样的文化情怀,今天要说的便是郑板桥的《
原标题: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诗,读起来不像诗,却是经典之作在中国古诗里,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一种诗比较奇特,和传统的诗歌不一样,用词行句看起来很普通,却能出人意料地让人折服,读起来不像正常的诗歌,却成为经典。我们来品读这样一首诗,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体会不一样的文化情怀,今天要说的便是郑板桥的《咏雪》。郑板桥是清代诗人,他有着许多成就,写了很多诗,但有一首诗和其他的不同,这便是《咏雪》。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读了这首诗,是不是会有些疑惑,为何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能这样写?其实,这种写诗的方法在古代有很多类似的,这类看起来奇怪的诗歌也有一种分类,叫做“逆挽诗”。何为“逆挽诗”,像这首诗便是,通常是那种在诗的开头比较口语化比较通俗地去描写诉说,让人觉得很口语化很通俗,乍一读起来还会觉得这不是诗,但到了诗的结尾便会提炼观点逆转回来,成为点睛之笔,与前面的口语化通俗化诗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前后联系,让人觉得精妙。对于这类诗歌,很多文人都喜欢写,古时候的人们也喜欢去读这类诗,既通俗又深刻,既简单又绝妙。再来看看郑板桥的这首《咏雪》,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以数字罗列的方式来写雪花,从“一片”到“十片”,说明雪下得大下得多,但这种写作手法读起来会让人为之一怔,心里会冒出一些疑问,原来诗歌还能这样写。这首诗第一句罗列之后,后面两句便开始升华了。许许多多的雪花飘落下来后,飞到梅花里便看不见了,诗人为何要这么说?品读这两句,我们得先看看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原来当年郑板桥去拜访友人,途径山林,正好遇到下大雪,在一个山馆前看到很多读书人在读书吟诵作诗,这些读书人看到郑板桥孤身一人,且看起来还比较寒酸,然后故意刁难,瞧不起郑板桥。但是郑板桥并不在意,看着大雪纷飞和山林美景,便吟出这首《咏雪》,这些读书人听罢十分佩服郑板桥的才华。所以我们再返回看最后两句诗,这两句写的是雪花的多,继承前两句的一片至十片雪花,用千万片雪花的飘落描绘雪景,然后将人、雪花和梅花融为一体,天上飘的雪花,飘落在梅花丛中的雪花以及走在雪地上的人有机结合起来,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整首诗动静结合,将雪中美景描绘地惟妙惟肖,但用词出其不意,十分高深,通俗化口语化的诗句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成为经典。致敬经典,致敬千古绝诗,诗词的魅力让人陶醉。(文/云冗雾)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lxr2Z85rk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