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路改造善意的川流中,每个人都在改造自己

什么文艺作品曾影响过你的“三观”?当横跨时代与文明,我们应当如何体认“出离三观”的“异托邦作品”?如何与文艺作品“共情”?以“黑白分明”的“三观维度”对文艺作品作出价值判断,是否也体现了我们的不安和焦虑? 策划|中青编辑部 精神家园|
原标题:善意的川流中,每个人都在改造自己什么文艺作品曾影响过你的“三观”?当横跨时代与文明,我们应当如何体认“出离三观”的“异托邦作品”?如何与文艺作品“共情”?以“黑白分明”的“三观维度”对文艺作品作出价值判断,是否也体现了我们的不安和焦虑?策划|中青编辑部精神家园|“三观醒木”,为谁而拍?我要到力量耗尽才住手诚然,除了末流作品中恶俗、阴鸷、含混的内容外,凡可称“艺术”的文艺作品,皆有其自洽逻辑与“三观”架构。那么,册页翻转,我们生出何种嗟叹,并汇入“我之三观”的汩汩伏流?而热衷擎起“三观”醒木的观众们,咄咄鼓噪中又潜藏着怎样的心思?文艺作品的韧度在于“微妙的回甘”——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眼眶微润、如鲠在喉——爱情泯灭前的一念留恋、亲密无间里的片刻猜忌、英雄心间闪过的虚荣或恐惧、恶人小心翼翼守护的温情与天真。令人感怀的(也深为被“三观党”所诟病的)还有另一类——英雄临渊长嗟、侠士穷途之哭、刚直者的无奈掣肘、平凡人徒遭变故。然而,也许正是这彻骨的痛楚使得我们明白,当被抛入世间、掷向生活,诡谲难测的际遇便迎面而来,这是人类共临的命运。在古希腊语境里,“幸福”这个字的本义便是“被眷顾”——面临出离掌控的际遇,“脆弱的命运”坚硬而酸涩。亚里士多德《诗学》中说,在悲剧里,“善恶终有报”的情节是第二等结构,是“被观众的喜恶所左右,为迎合意愿而写作”。但正是如锥刺骨的“命运”重塑了“人的尊严”——在命运顺逆中,我们以文学、以哲思、以探索、以集体规戒和个体意识,以林林总总的智慧和勇气,在瀚海中荡起属于人类的微澜。索福克罗斯笔下的安提戈涅说:“命运的威力不是破浪的黑船可以阻挡的,但我要到力量耗尽才住手。”我们在命运顺逆之中建立坚韧的人格,因此,即便星云如尘,我们依然可以并肩挺立、坦然拥抱。@文/韩冬伊善良实乃人心瑰宝戴维曾这样写道:“英国有许多迷人的城市、城镇、乡村和小部落,不过,只有当你来到规模巨大的首都后,才会真正感受到英国的魅力。不同的人对伦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绝不会是平庸的感觉。”我想这可能就是伦敦及其街头风貌在小说和影片中大幅度出现的原因吧。而伦敦与我,是一份特殊的存在,这份特殊来源于《雾都孤儿》。小说结局是美好的,善与恶在川流中是混杂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改造自己的血液。恶从何处而来,善也从何处而生。如今金钱、权利、杂念、欲望诸多,但我们仍愿相信查尔斯·狄更斯所说——“善良将永世存在;恶,将同作恶者一同消失。”善良实乃人类瑰宝,在人心和人心之间,纵使世间光怪陆离,变化多端,可是一颗勇敢善良的心,于己,仿佛能抵抗太多太多的明枪暗箭;于外,能让世界变得光明温暖。@文/郭磊真正的人性哪里可以一语说尽?“我只不过是没有杂物的放在掌上的一把灰,一口气就可让它无影无踪,仅此而已。”这句话出自渡边淳一的长篇小说《无影灯》,男主角直江庸介留给情人志村伦子的遗书。从小到大我已数不清读过这篇小说多少次,最初是出于对成年人世界的猎奇心理,后来则是出于对直江庸介这个角色的难以忘怀。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直江庸介都是个非常复杂的角色,他做假手术欺骗病人惹得同僚不满,有滥用麻醉药品的嫌疑,混迹于不同的女人之间利用她们的爱慕,甚至能够在收到住院押金前将伤者关进厕所强制其醒酒。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面对难以承担医疗费用的拾荒老人夫妇时,一边劝慰老妇人不要勉强自己出去工作,一面悄悄地承担了扣除医保费用后的全部差额。如果用最近涌现的“三观党”简单肤浅的那套来评判直江庸介这个人,答案铁定离不开“渣男”“骗子”“冷血”这几个关键词。可他真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吗?我想不是的,假使这个角色真的如此不堪,他是无法让我心心念念记挂这么多年,甚至连为人处世都在某方面受到一定影响的——谎言并不全是坏的,有的人值得温情与怜悯,有的人不值得。即便是在文学世界中,礼仪道德也不该被损坏,但这些真的是在阅读时需要第一时间关注的东西吗?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脱离时代与背景谈对错是在耍流氓,用现代人的条条框框来评判古人更是显得可笑至极。在文学作品中,复杂深刻的人性和微妙的感情变化应该享有优先权。道德应该存在,但不该喧宾夺主,成为评判一部作品的唯一标准。偏偏如今的许多“三观党”喜欢将万事万物强行划分得明明白白,脱离时代和背景宛如空中楼阁,因此而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人性从来都不是黑白分明,中间有许多道德与规矩无法触及的灰色地带,这片灰色就是我们不受任何东西控制的、最真实的情感。看似拿着尺子衡量他人人格,根源上不过是害怕任何超出他们控制的事物。我们的社会一直在朝着更加宽容的多元化进化发展,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更加不应该故步自封。任何流传下来的作品都并非一无是处,我们要学会的是在阅读时正确地安置自己的道德感,理性地看待那些不那么符合当今价值观的情节,而非一股脑劈头盖脸地指责。连书中人物都难以一言蔽之,真正的人性哪里又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可以说尽?@文/谢春华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张爱玲曾笑言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它实在是常读常新的可写文本,也承载和分享着每个时代的忧伤与阵痛。越来越多女性敢于站出来披露自己所遭受的不平甚或不幸,越来越多女性能够在悦纳自己的前提下,意识到任何时候自己都有说“不”的权利,而自我尊重、有意识地自我保护确是需要坚守的底线,这种坚守并不是以对抗异性、廓大两性交往障碍为目的。尽管现在我们似乎还并未获得勇敢说“不”的安全感,但总有那些勇敢的先行者,即便是萤烛之辉,也分外闪亮。而这绝不仅仅是现代女性的专利,正如《红楼梦》里的金鸳鸯。她痛骂了兄嫂、抢白了邢夫人,剪了头发冲到老太太跟前评理。这样真性情又能坚持自我的女孩子,在众芳云集的大观园里都是不多见的。在一个丫头都努力奔着姨娘去的时代,能坚守己志、不屈从权贵、不盲从亲伦,真是难能可贵。秋桐的“愿意”或因贪慕富贵;香菱的“无如不可”也有几分身世飘零;尤二姐的不怒不争,多半是因早年的荒唐而失了底气;袭人更是乐意之至,尽一切可能表忠心。她们不管是真心还是曲意逢迎,为了自保或是为了过得更好,都一律选择了不反抗、不挣扎,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宿命”。鸳鸯是家生子,金家世代在贾府为奴,深受主子器重的她,压力绝不会小,在那个知恩图报和主仆观念极强的时代,她能不听兄嫂“规劝”、不受邢夫人“利诱”、不惧贾赦“威逼”,豁出一切sayno真的相当不简单。在一个女权意识稀薄的时空里,《红楼梦》已然是时代的最强音了,然而依然有这样多沉默的大多数,但曹雪芹到底还是将率真独立、诗意性灵,勇于反抗、大胆sayno的美好愿景投注在了黛玉与鸳鸯身上,在繁花似锦的大观园里,毕竟还存在过一株寂寞仙姝,还有一只勇敢啼叫的鸳鸯鸟飞过⋯⋯我相信独立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大概是每个时代的女性都需要面对和修习的课题,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文/唐嘉责任编辑:宋泽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XoXY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