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生活有剥夺也有馈赠张幼仪|生活有剥夺也有馈赠,庆幸的是她只看到了馈赠

从被离婚到银行副总裁,她完成了最华丽的逆袭。 提起张幼仪,很多人都会想到她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长相平庸的她,和那个年代很多平凡女人的命运一样,没有接受过多的教育,甚至于在自己家里的时候她就习惯了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
原标题:张幼仪|生活有剥夺也有馈赠,庆幸的是她只看到了馈赠从被离婚到银行副总裁,她完成了最华丽的逆袭。提起张幼仪,很多人都会想到她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长相平庸的她,和那个年代很多平凡女人的命运一样,没有接受过多的教育,甚至于在自己家里的时候她就习惯了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就这样草率的决定了她的前半生。张幼仪13岁那年第一次听到徐志摩这个名字,“头大大的,下巴微尖,一副圆圆的金丝边眼镜落在高高的鼻梁上面”这是张幼仪第一次看到徐志摩照片时候的印象,看完之后,张父问女儿的观感。张幼仪静静的说道“我没意见”,他俩的“缘分”也由此开始。一直以来,张幼仪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三从四德、孝顺父母,而在张家也有明显的重男轻女观念,张家有12个孩子,四女八男,而对外宣称只有八个孩子,在张家眼中只有男孩子才算数,女孩子在张家是被看不起的,不仅如此,张家在教育上也是极其重视男孩子。在教育这个问题上,张幼仪父亲的态度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一致。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和四哥张嘉璈都早早的出国留学,张父依然觉得让女孩子接受哪怕最基本的教育都是奢侈之事,甚至于在张幼仪幼年时,她母亲还试图给她裹脚,后来在她二哥的坚决反对之下才停止,通过这一举动也可以看出她父亲的想法在当时多么普遍和封建。张家会给男孩请私塾,只有当私塾先生有空的时候,才过来给女孩子们讲点《孝经》、《小学》之类,但张幼仪是要强的人,她想要读书,想要接受教育,于是她千方百计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机会。十二三岁时候,她在报纸上看到有一所学校的招生启事,收费低廉到让她父亲不好意思拒绝,她又煞费苦心的邀请并不爱学习的大姐与她一同前往,同时在二哥张君劢和四哥张嘉璈的帮助下,张幼仪才为自己争取到进入那个教学水准极低的学校。彼时的张幼仪虽然没法改变家族对于女孩的看法,但是她还是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她就读的那所学校重视女子教育,张幼仪在此接受了一段时间教育。婚姻是家族大事,在那个年代,更要求门当户对,婚姻往往是各大名门望族增加自己势力的大好机会,对于张家也不例外,一直以来,父母都是儿女婚姻的最大责任人,于是张家把挑选女儿丈夫的重任,交给了当时承担着张家经济支柱的四子张嘉璈,也是当时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一天,张嘉璈到杭州府中学视察,结果发现一个男学生的作文极好,文笔气势恢宏,书法笔力遒劲、气韵生动。便打听起来。得知这位年轻士子名徐志摩,其父是实业家徐申如,而徐志摩也是当时徐家的长孙独子。徐家世代经商,徐申如除独资经营祖传徐裕丰酱园外,还广泛投资于钱庄、商业和实业,家资日丰,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当晚,张嘉璈便写信给徐申如,为妹妹张幼仪提亲。信寄去没多久,徐申如就回了一张便条,言语极简: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就这样一纸婚约,把15岁的张幼仪打入了冰冷的婚姻牢笼。张家也是名门望族,和徐家比,不分上下,虽然家族重男轻女,但是对于女儿出嫁还是要风风光光的,为了让张幼仪嫁得风光体面,在夫家获得足够的地位与重视,也为了自家的面子,她的娘家人可谓是用心良苦,不仅特地派人去欧洲置办嫁妆,而且陪嫁丰厚的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礼曾经轰动一时,几年之后,人们还会讨论那场婚礼的盛大。处于对哥哥的信赖和敬仰,张幼仪也对于自己未来的丈夫有着无限的期待,再加上传统的熏陶也让她对于《礼记》中婚姻的看法十分认同“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虽然只看到过照片,但张幼仪十分坚信,只要是自己孝敬公婆侍候丈夫勤勉持家恪守妇道,丈夫就会因为自己的温顺和安分而爱上她。显然,张幼仪还是低估了做为诗人的徐志摩对于崇高爱情的信仰和他本身的浪漫多情。为了履行婚约,当时结婚的时候张幼仪还未毕业,也许,从那时开始她和徐志摩就有了无法跨越的鸿沟。她的孝顺、勤俭持家、恪守妇道打动了除丈夫以外每一个人,而唯独徐志摩始终对她如冰山一般冷酷。多年之后,她说,当时照片是相互交换的,徐志摩看到她照片的第一反应是“乡下土包子”,而这个标签也在她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结婚之后,张幼仪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徐志摩很快就去国外留学,而当时张幼仪也已怀孕,当她把这个自以为完成了传宗接代的好消息告诉徐志摩时,他的反应令人心寒“打掉孩子”。而后,徐志摩就失踪了,难以想象一个女子在异国他乡,没有经济来源,还怀有身孕,面对丈夫的冷漠是怎样的孤独无助,随后在二哥的帮助和陪伴下,张幼仪只身一人前往法国、德国,最终产下了次子彼得。次子出生一个月,徐志摩很快追到了德国,不是对妻子孩子的想念,而是一纸冰冷的离婚协议书,当时徐志摩疯狂的爱上了林徽因,面对丈夫的热切的眼神,和爱情毫无关系,更多的是对妻子的摆脱。如果说之前面对丈夫的冷漠,张幼仪选择了隐忍和接受,而这次的要求“打掉孩子”事件则成为了压垮张幼仪对于婚姻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既然不爱了,那就各自安好。没有过多的纠缠,张幼仪签署了离婚协议书,而这场离婚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桩西式离婚案。离婚后的徐志摩再次返美追求林徽因时,却得知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经回国,不久后便嫁作人妇。离开徐志摩之后的张幼仪像是变了一个人,目标明确,独立坚强,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也开始了她的学习生涯,在异国他乡,一个人学习未知的语言,熟悉陌生的环境,还要照料自己的孩子。张幼仪说:在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去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成名后的张幼仪先在一所大学当老师,随后又受到邀请担任了中国女子银行的副总裁,而这些经历都很好的展现了张幼仪的才华和能力。做为徐家的儿媳妇,张幼仪无疑是成功的,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部被张幼仪打理的井井有条,而张幼仪的重要性也在随后徐家遗产的分割上得到了验证,虽然后来徐家认张幼仪为干女儿,但自始至终,它们只承认张幼仪这一个儿媳妇。若张幼仪不是个女性,论出生、论才智也许并不比徐志摩的成就要小,但是她是位巾帼,她生在了一个女性必须沉默的年代。接受和隐忍是她唯一的选择,接受自己的出生,但是更要接受自己的婚姻,这是宿命。多年后,她功成名就,提起这场沸沸扬扬的离婚,她淡然一笑:“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所以,我们都要相信,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只要你永远抱有希望,对生活充满热爱,既然没办法改变,那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对于张幼仪的一生,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的评价最为中肯:“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令人尊重。”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5002r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