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生命的意义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你老了,还是太闲了?

人长大了,就容易思考生命的意义。你可以说,这是个伪命题,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就是活得太单调,活得太长,才开始思考些有的没的。蒋勋老先生就曾对话剧《等待戈多》中的一句台词记忆犹新:“生命就是在荒芜之中度过,神不会来,救世主不会来,生命的意义与价
原标题: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你老了,还是太闲了?人长大了,就容易思考生命的意义。你可以说,这是个伪命题,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就是活得太单调,活得太长,才开始思考些有的没的。蒋勋老先生就曾对话剧《等待戈多》中的一句台词记忆犹新:“生命就是在荒芜之中度过,神不会来,救世主不会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也没有来。”对这句台词,他再赞同不过。对于这个观点,我认同七成。我之所以后来不再爱看鸡汤文,是开始怀疑并审思那诸多文章中对倒霉男主角或悲情女主角一夜之间重返坚强,最终走上光明大道,成为无敌仁者背后的真相。人可以一时坚强,但在长期的压抑与折磨中,还是会垮的。在身体与精神轮番被折磨的情况下,不落下病,也是会老的。所以我更喜欢印度电影《午餐盒》里费尔兰德写给伊拉的话:“生活推动着我,前进、后退、左摇、右晃。”这句话道出了生命的本质——它是被动的,尤其是在许多人生的转折点上,我们只能等待“被降临”,被降临好事,以及被降临坏事。在这种不可抗外力的干扰中,生命呈现了它的被动性,我们被动地等待并接受命运的拐点,然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出反应。我们可以为减掉身上的几斤肉而努力,也可以为在百米赛跑时取得更好的成绩而苦练,可生命中还有许多事是努力做不到、达不成的,这样一来,就削弱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我们没法在自己活着的这几十年里完全靠努力去实现理想中的预期,人一旦做不了生命的主,生命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再来说说那剩下的三成,也就是我对《等待戈多》那句台词内容的不认同。虽然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可控,但也有一些事情是可控的。在这些可控事件上,我们是可以赋予其意义的。在谈论这个观点之前,我要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我所认为的“生命的意义”。从前,我把“成就”看作衡量生命意义的标准,解释说来,就是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做得相当出色。比如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比如他出了自己的著作,比如她成为了某个芭蕾剧院的首席。到目前为止,我依旧认为有些人一旦实现了这样的成就,他就为生命赋予了某个层面的意义,可以被更多的人赞扬,可以被更多的人认可,可以被更多的人记住。要知道,他们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多是攻克了重重难关、克服了自身惰性得来的结果。所以,我至今仍然愿意将“成就”与生命的意义挂起钩来。但如今,我却不止认为“成就”就是衡量生命意义的唯一标准,或者说,我重新划定了“成就”的范围与衡量它的标准。我将“快乐”与“充实”两种元素纳入到了衡量生命意义的新标准中。先来说一说快乐。这里的快乐,更多是指“自我愉悦”,也就是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坦然与开心。要知道,这个时代,许多人被痛苦与成长的代价所牵绊,不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自己也有本看不懂、参不透的人生账册。这时,如果一个人还能够追随乐观的心态,保持豁达的态度,就已经很不简单。我有一位舅舅,如今已不在人世,他在得知自己换上胃癌后,依旧在人前与大家开玩笑,坚持与北京风筝队的兄弟们比谁的“鹰”飞得高。病情严重时,他自己休养的时间居多,也许那时,他正在经历来自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煎熬。可每当他感觉好一点了,就又会拿起电话来打给他的亲人,还在电话里与人讲笑话,关切他人。他的样子偶尔会浮现在我的脑海,每一个有他的记忆里,他要么自己在那里笑,要么在与他人开玩笑,像个健康的人,没有一丝萎靡不振与对命运的愤恨。虽然我终究不知道他心里是什么想的,可起码从表面看来,他是快乐的,这就是我这位舅舅的“成就”,每当想起,就令我佩服,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以这样的态度化解痛苦,可他做到了,他对生命的态度后来一直扎在我的心底。我的朋友圈里有那么几位快乐小主,其中也有我的大学同学。浏览他们的朋友圈,我还未见他们取得了哪些工作亦或生活上的成就,但他们上传的每一张照片,都洋溢着童真般的笑容。哪怕是到地里揪下一根高粱杆,也会成为他们摆拍的工具,高粱杆的叶子遮着他们被阳光照射而不得不眯起的眼,可他们的嘴角却总是上扬的,不像是刻意,更像是真情流露。多年以来一直如此,令人羡慕。他们的生活条件是特别好吗?我想也未必。他们每天都能接到命运掉下的开心果吗?自然不是。但他们总能从平凡中找到乐趣,我认为,这就是他们的成就。起码,他们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了无悔的何止一笔。再说充实。说起充实,还是要说回朋友圈,圈中有三位朋友,一位用课堂充实自己,一位用绘画充实自己,还有一位,用打球充实自己。我在此暂称他们为ABC吧。A平日上班,周末上课,上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课。每上一堂,有些感悟,他就发到朋友圈记录下来,陆陆续续,已坚持至少两年。B酷爱美术,于是找了老师去学,老师每日布置作业,她每日完成一幅,就发到朋友圈来,日渐一日,作品愈发成熟,细节愈发耐看。有时,她发出作品来已近凌晨,但她依旧保持着几乎一日一幅的频率,从我关注她开始,已数月有余。我想,如果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每晚还去坚持完成作品,周末还去坚持学习,应该是很难做到的。再来说一嘴C,他的生活多与篮球为伴,下班了打个球,周末到了打个球,平日得闲也去打个球,篮球成了他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从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想必也会如此。以上的ABC,或是那些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或几件事的同龄人们,都在执着中获取了充实,他们的精力集中在自己心之向往的领域,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些有的没的,更是为生活留下了充实的印记,饱满的意义。对于他们的这份坚持,我心生佩服。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突发事件,它们中有好的,也有坏的,它们的确推动着我们,前进、后退、左摇、右晃,有些猝不及防的变化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也是久的。可生活并非日日如此,我们还有大量的时间,是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安然度过的。把这些日子过好,靠的是意识对于行动的支配。“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个年代无需战斗,更不需要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但从另一个层面理解奥斯托洛夫斯基的这句话,或许也是一种督促,一种指引,一种对于生命意义新的诠释。文中所有图片都来自于我说的那个姑娘,那个每日坚持绘画的石晓倩作者简介:小羊妞,海归,媒体人,写作爱好者。二十出头开始海外留学之路,来到人称“冲浪者天堂”与“日光城市”的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在GriffithUniversity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不甘学士学位,故又飞到文化底蕴深厚的英国纽卡斯尔市,于NorthumbriaUniversity攻读传媒专业,硕士学位归国。回国初在《环球时报》工作四年,后成为人物专栏访谈记者。现于新华社工作。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羊妞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V9Kbw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