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艺术长廊】一个民族多伟大,就看她的文字!

文字的伟大 民族的伟大 我觉得看一个民族有多伟大,就得看它的文字,很多国家的文字已经灭亡了,但是汉字的生命力,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我们每天都使用文字,不会觉得有多伟大,可是中国方言那么多,如果没有文字,该怎么交流?人在它们面前真的很渺小,
原标题:【艺术长廊】一个民族多伟大,就看她的文字!文字的伟大民族的伟大我觉得看一个民族有多伟大,就得看它的文字,很多国家的文字已经灭亡了,但是汉字的生命力,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我们每天都使用文字,不会觉得有多伟大,可是中国方言那么多,如果没有文字,该怎么交流?人在它们面前真的很渺小,但是为了它,人又可以是非常的伟大。上面这一段话,出自央视《国家宝藏》栏目第一集故宫篇中,“国宝守护人”梁家辉的感悟。石鼓原石(十件)汧殹鼓故宫博物院藏1《石鼓文》是我国石刻文字之祖,为世所重。在文字史、书法史、金石学史甚至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每件石鼓上都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70字左右),共十首,名称取所刻诗篇的前两字,即《吾车》、《汧(qiān)殹(yě)》、《田车》、《銮车》、《霝(líng)雨》、《作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第六件“作原”在流传过程中散落民间,被铲去上面一半文字,做成了石臼。由于古代书法作品不具刻写年代和书者姓名,石鼓文诗句中既无相关帝王称号又无文武官员名氏,也无任何年号;又因为刻石历时久远,文字漫漶严重,所以石鼓文的刻制年代令后人费尽脑筋。唐朝初年,石鼓被发现后,因其上所刻之字无人能识,文人墨客纷纷为之吟诗作对,其中韩愈的《石鼓歌》最为有名。诗中提到,石鼓上的古文字斑斑驳驳,字迹仿佛鸾凤一样飞舞,神仙一样飘逸;错落有致的点画,使人仿佛置身于珊瑚丛生的龙宫水府。2然而,石鼓文又要如何解读呢?北京故宫的宁寿宫,现在已成为“石鼓馆”,馆中除了陈列着“石鼓”原石十件之外,还有一块碑刻,这块碑叫《石鼓文音训》,刻于元代至元五年(己卯,1339年)五月。由潘迪整理并书丹,碑额为古文篆书“石鼓文音训”五字,音训为楷书,后记为隶书。碑石两面刻字。音训的内容为《石鼓文》的释文、音义及宋时郑樵、施宿、薛尚功、王厚之数家对石鼓的排序。潘迪是什么人?在《全元文》(卷一五五五)中找到了他的小传:“潘迪,字履道,一字牖民,元城(今属河北)人。历监察御史、国子助教,升国子司业、礼部尚书。以正议大夫、集贤直学士致仕,著有《春秋庸学述解》、《六经发明》、《格物类编》。”潘氏据旧拓本考订石鼓文字,所缺之字,均以○标识。并在跋尾简述了石鼓的流传经过:“右石鼓文十,其辞类风雅,然多磨灭不可辨。世传周宣王猎碣初在陈仓野中,唐郑余庆始迁之凤翔。宋大观中,徙开封。靖康末,金人取之以归于燕。圣朝皇庆癸丑始置大成至圣文宣王庙门之左右。”3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金人将石鼓置于燕京后,后不知何时又佚。至元代大德之末(1307年),虞集重新发现石鼓“于泥土草莱之中,洗刷扶植,足十枚之数。”虞氏说:“后助教成均言于时宰,得兵部差大车十乘载之于今国子学大成门内,左右壁下各五枚,为砖坛以承之,又为疎櫺而扃鐍之,使可观而不可近。然三十年来摹拓者多字画比当时以多漫灭者,然移来时已不能入薛尚功《钟鼎款文》所载而多矣。……至正改元(1341年)十一月。”(见虞集《石鼓序略》)4至皇庆二年(癸丑,1313)始置文宣王庙门之左右。自此,石鼓就一直妥善安置在文宣王庙门之左右,明清两代皆在此处,安稳度过600多年。至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1951年再回北京,之后便一直存放在故宫。说到文物南迁,不少人会有些担忧,那么大那么重的石鼓是怎么包装的呢?2010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郑欣淼在《故宫文物南迁及其意义》中追叙:“故宫人经过反复商量,使用浸湿的高丽纸覆在石鼓面上,用棉花轻捺,使纸张接近石身,干了后就固定在那里,即把石皮上的字紧贴于鼓身上;然后每个石鼓包上两层棉被,棉被外又用麻打成辫子,缠紧棉被;再把石鼓放在厚木板做的大箱子中,箱内用稻草塞严实,箱外包上铁皮条。”5石鼓文的刻画痕迹至今明显为什么要将纸覆盖在石头上?近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原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文物南迁的主要参与者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写到:“其损字原因,必系北徙之时,修縆大索,长途挽致,遂使石皮脱落,可断言也。自虞集潘迪以后,至于今日,皆在孔庙大成门左右,有大厦盖覆之,有疏棂扄鐍之,保护不可谓不周,然五百年来,又损五十余字,皆分离之石皮,经椎拓而脱落者也。余鉴于此种情状及既往之事实,知保护石皮,为先务之急,乃就存字之处,糊之以纸,纵使石皮脱落,猶可黏合。次乃裹以絮被,缠以枲缏,其外复以木箱函之。今日之南迁,或较胜于当日之北徙也。”正是专家学者的细心呵护,在运输设备不发达的年代,才能保石鼓安然无恙地回到故宫。6潘迪为什么要刻这个碑呢?我们接着看潘氏后面的跋文:“(石鼓文)字画高古,非秦汉以下所及,而习篆籀者不可不宗也。迪自为诸生,往来鼓旁每抚玩弗忍去。距今才三十余年,昔之所存者今已磨灭数字。不知后今千百年所存,又何如也?好古者可不为之爱护哉。闲取郑氏樵、施氏宿、薛氏尚功、王氏厚之等数家之说,考订其音训,刻诸石,俾习篆籀者有所稽云。”可见早在元代,像潘迪这样的好古之士,便具传古之心,为了后人努力去保护我国的石刻文字之祖——石鼓文。潘迪整理刊刻的壮举,也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尊重。7《石鼓文音训》刻成之后,影响极为深远。明清至民国时,习篆者多取《石鼓文音训》通晓其意。有不少《石鼓文》善本中将《石鼓文音训》拓本附装于后。如上海博物馆藏明中期“黄帛不连石花本”(汧殹鼓二行首字未全泐)及故宫博物院藏“黄帛早本”(汧殹鼓第二行“鲤”字上部未损)之后皆附有《石鼓文音训》。亦有将《石鼓文音训》中释文直接写在拓本之上的,如上海图书馆藏“黄帛本”(汧殹鼓第二行“鲤”字上部损及横画)等。近代书画印俱堪称大师的吴昌硕一生最好《石鼓文》,其通临《石鼓文》所见数件,也有将《石鼓文音训》录于临本之侧者。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作及名家临作鉴赏雅集”正在进行中,在距阮元重摹天一阁旧藏北宋拓《石鼓文》220周年的今天,重新认识、了解石鼓文,望你能得到别样的收获。来源:网络—END—郭晶书法家推荐●艺术长廊文章分享▶【艺术长廊】于右任:西北奇才痴人说梦▶【艺术长廊】明年高考注意啦,书法也列入了考试中▶【艺术长廊】颜真卿遭《阁帖》抛弃,因赵颜家仇根深?▶【艺术长廊】令人感到可怕的楷书你可知是谁写的?▶【艺术长廊】20个专业术语,和内行人谈书画可别丢了脸▶【艺术长廊】《爨宝子碑》高清原石,来感受线条的震撼!▶【艺术长廊】金农收金石文字千卷,绝对涨姿势!▶【艺术长廊】《怀仁集王圣教序》诞生记,看大师如何铸就经典!▶【艺术长廊】钤印讲究特别多!你用对了你的印章了吗?▶【艺术长廊】郑板桥:完美的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醉”▶【艺术长廊】古纸美容术▶【艺术长廊】斋号,中国人最美的名字!▶【艺术长廊】陈振濂:书法教育不是写字教育▶【艺术长廊】现代人真的写不出超越兰亭序那样的书法了么??▶【艺术长廊】何绍基书法大观▶【艺术长廊】启功:练字,我说些良心话▶【艺术长廊】90岁的美院,一夜白头!美不哭你算我输!!▶【艺术长廊】战火中的居延汉简▶【艺术长廊】金农的失败,是这个时代艺术家最稀缺的成功▶【艺术长廊】纸上十分钟,纸下十年功▶【艺术长廊】点击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l386V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