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关于火锅的认知,未来的增长点是食材,还是锅底?_清水_餐饮_熊猫羊

翻看与美食相关的指数,“火锅”一词热度常在,而且每到周六的时候就会有小幅的上升。莫非,大家喜欢周六的时候吃火锅? 火锅,最初的印象是紫铜火锅,中间加碳,清水涮肉,配菜只有白菜、粉丝、豆腐。一碗小料二八酱,韭菜花、酱豆腐(红腐乳)、任你二次调

翻看与美食相关的指数,“火锅”一词热度常在,而且每到周六的时候就会有小幅的上升。莫非,大家喜欢周六的时候吃火锅?

火锅,最初的印象是紫铜火锅,中间加碳,清水涮肉,配菜只有白菜、粉丝、豆腐。一碗小料二八酱,韭菜花、酱豆腐(红腐乳)、任你二次调配,讲究点的食客还要配些虾油。

清水涮肉,好坏一口便知,讲求肉的品质,感受切肉师傅手里的活儿。

这里普及一个点,手切羊肉放盘子里不掉下来,跟羊肉品质的好坏没有太大关系,希望大家不要再用这个作为衡量标准了,用冷冻育肥羊缓化后切片照样可以挂盘。知名餐饮企业用冷鲜育肥羊(酮体20元左右一斤),把肉贴在盘子上,照样一餐下来不会掉。

这些餐饮企业是成功的,已经影响大众消费心智与认知,从商业的角度是值得学习的。从饕客的角度分析羊肉立盘是好肉的传播点还是缺少文化的。尤其,那些探店的朋友,没必要拿这些吹捧,不如找找其它卖点,可玩的地方还是蛮多的。

据资料记载,早先一些讲究的大户人家吃铜锅涮肉用口蘑吊汤,口蘑指的是草原白蘑,而不是现在市场上售卖的口蘑(双孢菇)。我尝试过用草原白蘑煮羊肉,有鲜度但没有离谱的好吃,有好羊清水就好。

发展到后期,清水锅中会放一些葱、姜,接着是小虾、小蟹、海带、紫菜、西红柿等配料,随时间推移与饮食习惯变迁,更多食材慢慢入锅,再往后,锅底成为了主力,食材被慢慢忽视。

个人认为一方面是供应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餐饮导向和食客认知所致,最初的火锅认知会回归吗?

我曾读过一些关于食物的历史故事,据说当年机制面条还没出现的时候,市场上售卖的都是手擀面。当有机制面的时候,一时很受市场的追捧,流行过后,手擀面又回到餐饮与零售市场。现今,就算机制面也要模仿手工面的形状与口感,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不知火锅食材是否也会受到关注,会理性回归?

我经常关注火锅品类的菜单,发现多数餐饮企业以锅底为亮点,较少以涮品作为核心。红油辣锅可分为一锅料与半锅料;早先主打先喝菌汤再涮肉,现在主推浓汤番茄更好喝;清汤火锅好像与味精水化为约等号,很少有餐饮企业再作为卖点;清水火锅有些被赋予了泉水概念,执行不好便成了矿泉水瓶倒出的自来水火锅;咖喱风味、寿喜锅风味……锅锅味不同。

站在商业的角度,玩锅底的火锅餐饮更容易做大,玩食材的企业只适合小众人群。锅底的多样化,是餐饮的进步,食材的降级是品鉴能力的缺失。

火锅品类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大家可以互相探讨,是回归食材还是继续创新锅底?

最近,身边有些朋友开始关注内蒙古羊肉,想以“熊猫羊”做卖点,以肉的品质吸引食客。熊猫羊的概念这一两年听到最多,有些人说是苏尼特羊。我见过乌珠穆沁羊,看它们也很像熊猫,不知算不算熊猫羊?这方面知识还是有些匮乏,有了解的朋友可以讲讲。

对于餐饮经营来说,如果用好羊肉打市场成本和供应链都有一些障碍,比如纯草羊不是一年四季可以屠宰,供应链不太稳定,需要在冷库囤货,费用也会升高一些……

让我们持续关注火锅行业的发展,期待更多的增长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Wqjb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