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狗为什么不好家有宠物狗,所以工作就干不好?|一周国际文化观察

早上好啊,请“听”书评君为大家播报“一周国际文化新闻联播”~ 每一天,国际文化圈都会发生些事情,可能是一本书的出版,可能是一位作家或思想家引来的争论,它们或多或少反映了当下思想的趋势。也有时,一位新的作者出现,或者,一位作者去世,也需要我
原标题:家有宠物狗,所以工作就干不好?|一周国际文化观察早上好啊,请“听”书评君为大家播报“一周国际文化新闻联播”~每一天,国际文化圈都会发生些事情,可能是一本书的出版,可能是一位作家或思想家引来的争论,它们或多或少反映了当下思想的趋势。也有时,一位新的作者出现,或者,一位作者去世,也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目光去关注。“书评君”对每周世界文化圈内的事情进行一次整理,希望让读者们看到在地球上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也希望若干年后,这能成为一份独特的文化日历。撰文整理|新京报记者宫照华01-“美国舞蹈之父”保罗·泰勒去世-年轻时的保罗·泰勒。8月29月,曾经宣称自己“从来没有人生观”的美国现代舞先驱保罗·泰勒因肾衰竭去世,享年88岁。他去世的消息成为了国外所有媒体文化栏目的头条,虽然自1970年退休之后,保罗·泰勒就没有再进行公开演出,但他的几段舞台表演已经成功奠定了自己在舞蹈界的地位——“第三代舞蹈的最后一位大师”“现代主义舞蹈开创者”“后现代舞蹈先驱”——没必要把第三代、现代、后现代这些术语搞清楚,只需要通过几段表演就能了解保罗·泰勒在舞蹈艺术上的独创风格。1957年,将自己称为“美国杂种”的泰勒登上了舞台,开始给他眼中落后的舞蹈形式进行创新改革。在7个精简的新式舞蹈中,保罗·泰勒坐在一个女人的身后,持续四分钟时间,沉浸在音乐中一动也不动,什么动作都没有做——听起来有点像约翰·凯奇的《4`33》。而在另一端表演中,泰勒每10秒钟才会做出一个动作,这与观众对传统舞蹈目不暇接的动作衔接的认知截然相反,而且这些缓慢的动作看上去毫无相关性,都是泰勒从日常生活中截取出的姿势。(这几场演出结束后,泰勒收到了美国评论界的一致嘲讽)大胆的表演形式让泰勒的舞蹈极具冲击力,之前从没有人这样表演过。在这之后,他的舞蹈样式还发生了许多变化,有时候变得更加流畅,借此表达关于爱、性和宇宙的主题。“我没有受过任何音乐训练”,在一次采访中,保罗·泰勒谈到了他的音乐历程,在小的时候他参加过一次茱莉娅音乐厅的课程,但课程还没结束他就觉着那些东西太无聊。在他听到音乐的时候,总想通过直觉呈现出一些东西,这和传统的音乐家不太一样。他更喜欢通过自由的方式表达概念。02-由小说引发的“养狗争议”-很难说现在留给文艺作品的讨论空间究竟是越来越大还是逐渐缩小,有时人们会用十分现代化的社会观点来判断一本书,由于社交网络的存在,这些其实很私人化的观点能迅速超越时空,在网络空间里找到大量拥有同样观点的契合者,于是,私人评论就变成了一个小群体的共同观点。如何保留个人评论那所剩无几的私人性,也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个问题。最近有一篇发表在《卫报》上的文章收获了上百条讨论,而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小说家是否没有正确对待一只狗”。这篇文章完全算不上一篇书评,它更像是一条几百字的社交动态。它所指责的书是挪威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的小说《我的奋斗》。这是一位挪威作家的自传体6卷本小说,目前在国内已经被翻译了前两卷,其中第二卷在上个月刚刚出版。这部小说讲述了作家本人的大量沮丧感受,包括情感方面的失意,以及事业上的阻碍,他想成为一个作家,却坐在打字机前什么都写不出来——对此,在《我的奋斗》中有着专门的描写。在书中,克瑙斯高直言不讳地声称自己那毫无创作成果的两年和家里的那条狗有直接联系,它打扰了自己的工作,让自己什么都写不出来,“有任何成功作家是养狗的吗?”他在书中不屑地问道,最后,忍无可忍的克瑙斯高把宠物狗送给了其他家庭。在狄更斯的创作中,狗也会成为一个角色。比如《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巴哥犬吉普,与它的主人朵拉一样被人呵护着宠爱着度过了一生。图为《大卫·科波菲尔》中译本之一(译者:宋兆霖;版本:作家出版社2015年8月)封面。这段描写让评论者感到克瑙斯高在对狗进行歧视,明明是自己没有找到正确的饲养方法,却将工作的失败归咎在一条狗的身上,这是值得质疑的事情。在这段评论的下方,有大量的网友回复,引用了伊迪丝·华顿,福克纳,狄更斯,杜鲁门·卡波特甚至阿道夫·希特勒等大量名人的生活案例,试图论证狗与一个人工作内容的关系。有人认为狗会让人更亲近世界,也有人认为宠物本身就是奴役,真正的爱狗者永远不会养狗。03-两个古老人种的结晶-虽然肤色不同,但地球现在的统治者已经变成了唯一的现代人类。而在旧石器时代之前,地球上还存在着其他人种,尼安德特人是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一类,他们的遗迹与1895年在法国被首次发现,至于算独立人种还是智人属下的亚种则一直存在争议。8月22日,德国人类学家通过DNA测定,确定了一块属于古老人种的骨骼,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块骨骼居然属于两个不同的人种,母亲为尼安德特人,父亲则为丹尼索瓦人——一个在2008年才被发现的古老人种,生活于西伯利亚南部的亚洲大陆,极可能是藏人和汉人未分化前的祖先。由于这项结果太不可思议,研究人员进行了反复测验,最后确定这块头骨是这两个古老人种混合的产物。这表明,当时的不同人种在见面后会相互自由混合——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孤老人类的行为方式。同时,或许也能解释尼安德特人消失之谜。测试结果显示尼安德特人的DNA比较脆弱,会在混合过程中逐渐丧失自己的特征,从而被现代人类同化。根据尼安德特人DNA制作的复原图。04-野生动物摄影展:思考动物的处境-下面这张照片看上去很漂亮。作者:JustinHofman作为背景的蓝色海水,柔和的光线,飘逸的海马还有它尾巴上的那根粉色竖条——乍一看仿佛一件概念摄影的杰作。然而,这并不是艺术品,这是一张非虚构作品,镜头内的画面是海洋动物如今真实的生活状态:一根被人类随手丢弃的棉签缠住的海马。地点,印度尼西亚海岸。这张照片出现在近日由洛杉矶举行的“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展”上。摄影师贾斯汀•霍夫曼拍摄的不过是裹挟着海洋垃圾的一个小部分,据他所说,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周围漂满了海洋垃圾,除了这根棉签,还有数不胜数的塑料制品。参加展览的摄影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人们认识到野生动物目前的生存困境。在另一位摄影师彼得•德莱尼的照片中,一只乌干达雌性大猩猩头枕双手,仰望树冠之后的天空,不知在凝视何物。摄影师说,他难以想象这个大猩猩居然将这个姿势保持了整整一小时,其间它一动不动,仿佛陷入沉思。作者:PeterDelaneg这项展览已经持续了53年,今年的展览才刚刚开始。截止在9月30日之前,任何摄影师都可以提交自己的作品。“我们的目标是激发奇迹并唤醒人们的责任心”,一位名叫洛克比的摄影师说道,“你可以看看这些照片,了解人类如何影响了自然界”,“自然界是十分脆弱的”。点击标题回顾7月精彩内容:7月28日|7月14日|7月07日|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整理撰文:宫照华;编辑:西西。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vnZy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