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禅林大理有一宝地,被称为皇家禅林,千百年来享誉世界,名人云集膜拜!

这里是皇家禅林之地, 近十位大理国国主在水目寺受戒出家; 这里是名山佛法之地, 高僧辈出,相承不绝,悠悠佛音延绵不断; 这里是文化旅游胜地, 群峰叠翠,古树参天,佛塔成林,名人云集; ...... 千百年来, 究竟是什么?!
原标题:大理有一宝地,被称为皇家禅林,千百年来享誉世界,名人云集膜拜!这里是皇家禅林之地,近十位大理国国主在水目寺受戒出家;这里是名山佛法之地,高僧辈出,相承不绝,悠悠佛音延绵不断;这里是文化旅游胜地,群峰叠翠,古树参天,佛塔成林,名人云集;......千百年来,究竟是什么?!让世人不由自主地踏上这块通灵宝地!妙香佛国皇家禅林自南诏开始,佛教便成了南诏国的国教。彼时,寺庙、佛塔林立,僧侣云集,人们纷纷烧香礼佛,俨然一片妙香佛国之景。在南诏国王劝龙晟下旨委派下,普济禅师在原宝华山用锡杖在地上戳出清泉开山建寺的传说,这便是“水目山”的由来。水目风光(王建新摄)▲水目美景(张美华摄)▲水目山群峰叠翠,连绵百里,古树参天,古刹巍峨,佛塔成林,名碑矗立。对山遥睹,巍然弥勒跏趺;近瞻原野,宛若宝莲千叶。水目诸景中,有远近闻名的唐代大山茶花树“九蕊十八瓣”、明朝“月季王”、宝华寺的“铁树开花”、规模宏大的塔林、独具特色的木犬殿、寺抱塔奇观等。寺内的山茶花树(李世忠摄)▲水目山,曾一度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佛教文化第一山。一直崇尚佛教的大理国,相继有段氏国公仁懿太后之父、天子之外祖高氏净妙澄禅师与侄子皎渊智玄禅师和近十位大理国王相继禅位为僧,皆到水目山参禅受戒,使水目山佛教盛极一时,一度成为川滇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呈现出“万众皈依,千衲绕围,从者如云”的空前盛况,水目山由此成为声名远播、高僧云集的名山法地。庙塔林立名人云集水目山上的传奇高僧大德,先后创立了水目寺、宝华寺、普贤寺、塔盘寺、倒影寺、地藏寺、金龙寺、大觉寺、玉皇阁、金榜阁、观音阁、前塔、中塔、后塔和北岗墓塔组成的塔林,塑造了诸多泥的、铜的佛像,铜钟;创作了众多弘扬佛法的楹联、匾额和经典论著,留下了依然漾溢古色古香的茶花、刺柏、月季和众生百听不厌的传奇事迹;有关“木狗守场”、“风洞购物”、“枯井取木”、“铁树开花”的传说,折射着早期禅宗带着密宗色彩的佛教文化特点。水目山山门(李世忠摄)▲院内寺庙▲水目山因寺院塔林壮观、高僧传奇、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有历代名人与之结缘。唐宋时期,有南诏大理国的帝王和达宫贵人;元代有段功;明代有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文学家杨升庵;明末清初有吴三桂;清代有林则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佛教文化相互交融。“真如沙门”世代传颂在“五祖坟”院内保存着一块完整的《真如沙门之碑》,碑高190厘米、宽96厘米,于清代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乙酉仲冬立。碑阳额面自左至右刻“真如沙门之碑”6个篆体字,为林则徐亲笔题写。碑上有“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制滇黔使者闽中少穆林则徐顿首篆额”落款,并有“翰墨之林”“少穆则徐”小篆阴刻印两方。碑文中详细记叙了水目山容光祖真禅师出家和修行的经历,并把他作为万众皈依、远近闻名的高僧大德,以画龙点睛之笔,高度颂扬了他的光辉事迹。塔林(杨爱华摄)▲地藏王菩萨像(杨爱华摄)▲尤其珍贵的是,《真如沙门之碑》中,还记载了云贵总督林则徐前往滇西途中寻访容光祖真大师并篆额“真如沙门之碑”的经过。从碑文中可以看出,容光早在公元1846年就已经圆寂了,因此,林则徐不可能见到容光。虽然林公内心深感遗憾,但由此看到容光祖真一代大师的风范,看到水目名山如此兴盛,影响如此之大。高僧辈出相承不绝水目山历代高僧辈出,相承不绝,最为突出的有开创之初的南诏至大理国时期和明末清初两个时期。自普济庆光禅师建寺开山后,悠悠佛音延绵不断。东观日出(李世忠摄)▲净妙禅师,水目二祖。原大理国国公高顺贞,做了“群贤慕其德,生民赖其惠”的十年台辅后,隐居水目山,成为身如枯木、心若澄潭的净妙禅师,严守戒律,精修华严经,以“目击则道存……视荣辱为空花”的双眼,照亮过众多佛家弟子的心灵。祈祷(杨爱华摄)▲皎渊禅师,水目三祖。护法公高量成之子高成宗,从小视富贵如浮云,二十岁慨然出家,出家时引起朝野震动,在《华严》经典中痴迷沉醉,立足佛境水目山,一心修无上菩提,甘心寂静,年复一年地把皈依的日子坐成永远光彩的禅意。古钟(杨爱华摄)▲阿标头陀,水目四祖。来自大理国的工匠都养,在相国重臣权高震主之时,上山为段氏国王营造脱离困境的出路。他“日则奔走劳苦,夜则系髻寺梁”打坐练功,竟然获取神通,在水目寺留下了一个“风洞购物”的传说。风洞购物(杨爱华摄)▲彻庸,水目五祖。云南县人,姓杜名周理,出家参谒姚安密藏和尚时,抓住禅机返照心灵,贯通了一派法脉,让密藏和尚发出了“滇中执佛法幢将是此人”的赞叹,去南京请藏,路过浙江与密云和尚结下了友谊,并共研佛法。在大姚妙峰山,名士在德云寺写下“……滇南自古庭后二百年,祖灯再焰,实从师起”的赞扬,杨士宗(系进士崖川智菴居士)撰《水目山诸祖缘起碑》评价“学佛知儒之有禅者也”。在水目山的岁月,洒《曹溪一滴》,滋润了万众皈依之心。原寺抱塔(李雪摄)▲修复的寺抱塔(张美华摄)▲无住,水目六祖。俗姓邓,铁匠出身,追随彻庸,心灵道响,携徒普登、普睿、普举、普愚到水目山,建立宝华禅林,打造“铁树开花”,默示恒心意志,开设戒坛,广收门徒,创造了宗风大振的盛况,留下了“铁树开花水目山”的意境。一生著作的《空明集》《苍山集》《室中问答》《拈颂举古》《鸡山语录》,不同凡响,誉满古滇佛门。非相,普行禅师,俗姓孙,景东人,师从无住赐名普行,有所到之处“如风回草偃,万指倾心”的佛法,有剃度弟子万人的记载。担当(普荷),俗名唐泰,晋宁人,以诗、书、画名扬古滇,慕名而来参拜无住,僧名普荷,有“担当”之号,受戒后潜心修行三十二年,被誉为“诗书画滇中第一人”,著有《橛庵草》、《罔措斋联语》、《杂偈》等。容光祖真,俗姓尹,赵州弥阳人,在水目山开舍卫宗风,说戒律梵纲,演元机妙理,传法道心印,续拈花意旨,有“定则槃舟自度,慧则法海度人”的如意诸法,在圆寂后的道光二十八年,一生清高达道,博得了云贵总督林则徐的“真如沙门”盛赞。禅是一种“静”的行为。古刹里悠扬的钟声,婆娑的树影,清新的花香,总能让人心情舒畅,消去内心的那一份呱噪,从而心如止水。而佛教中的“禅定”也是古人们向内探寻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如今,置身水目山上,嵯峨绵亘,林木幽秀,气象万千;其寺庙建筑,参差错落,巍峨壮观,雕梁画栋,转阁回廊,独具匠心;散步庭院,花开四季,暗香浮动,更倍增景致,为难得的一块灵山福地,不由得遐思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什么选胜登临此地了。大理州档案局联合大理人民广播电台999微大理主办了《档案·大理记忆》。通过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对大众进行档案科普宣传,通过历史文化报道来挖掘大理珍贵记忆,宣传大理历史文化,这是《档案·大理记忆》第四十六期的内容,接下来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哦!主办单位:大理州档案局、大理人民广播电台协办单位:大理州档案学会承办单位:大理人民广播电台999微大理999微大理杨兴聪罗东健(实习记者)资料来源:祥云县档案局祥云县文联排版:李钦艺艺墅花乡Loft公寓,55.69㎡,21/22层,1室2厅1厨1卫1储物间,西向,中等装修,报价:87万;玉海豪庭,104.11㎡,9/9层,4室2厅1厨1卫,南北向,中等装修,报价:200万;龙瑞一期,122.28㎡,2/9层,3室2厅1厨2卫,东西向,中等装修,报价:156万;河畔金色(可看西洱河),132.24㎡,8/32层,4室2厅1厨2卫,东北向,中等装修,报价:155万;张女士求购新世纪中学附近180万左右的三室,楼梯房周女士求购金海岸别墅;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zzZK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