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规定中秋过三天,还认为“月饼”叫法不雅,改名“月菜糕”_一行_北京_李连英

中秋节始于唐初,盛行于北宋,至明清时,它成为与春节、清明、端午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当天,家家户户欢聚团圆,各种精美佳肴摆上饭桌,大快朵颐、好不热闹。 除寻常菜肴之外,月饼应该就是中秋节的必备食物。月饼起源自先秦时

中秋节始于唐初,盛行于北宋,至明清时,它成为与春节、清明、端午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当天,家家户户欢聚团圆,各种精美佳肴摆上饭桌,大快朵颐、好不热闹。

除寻常菜肴之外,月饼应该就是中秋节的必备食物。月饼起源自先秦时期的“太师饼”,又称“月团”、“团圆饼”,形状多为圆形,馅料每家各异。

封建时期的中秋节还会细分“等级”,当然,一般的人家按传统的八月十五这一天过中秋节。富贵人家如果想热热闹闹几天,就按照八月十三到八月十五这三天来过中秋节,这也是慈禧在咸丰去世后定下的规矩。

晚清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为了彰显自己“高人一等”,于是她给自己定的中秋节,总共有五天(八月十三到八月十七)。

宫里的月饼也是极尽奢华,但因为月饼这个叫法不雅,所以慈禧还给月饼换了个名字。

1900年5月底,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个国家联合起来入侵清朝,此乃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岁月,即为八国联军侵华。

两个月后,1900年8月13日,侵华联军攻破北京城门,慈禧老佛爷化装成农妇,带着小皇帝光绪和一帮大臣,于八月十五日凌晨趁着夜色,一路向西逃出北京。

至于目的地,当时的慈禧并没有明确的打算,只觉得要先跑出北京,保住这条命再说。

民间有句俗语,在家事事好,出门样样难。慈禧与光绪贵为当朝太后和皇帝,地位极其崇高。若平时二人外出视察,各地官员必定想方设法搜集珍奇异兽、绫罗绸缎,讨二人欢心。

但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慈禧等人仓皇逃出北京,身上只带了少量的粮食、衣服和一些金银细软。

离开北京进入河北境内,慈禧一行又累又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随身携带的干粮都已经吃完,想找个地方采买,却没处花钱。

无奈之下,慈禧打发身边太监、宫女去四周找找有没有县衙门,或类似的官府机构。慈禧运气不错,一个小宫女在向西五里处找了一个县衙门,她赶忙回去向老佛爷报告这一情况。

慈禧一行朝着县衙们走去,准备找点食物果腹,顺便问问当地官员北京城的情况。

但到了县衙一看,原本当差的官员早就溜之大吉,只剩下两个看门的守卫。李连英颐指气使对两个守卫说道:“赶紧恭迎老佛爷和皇上,顺便再去找些吃的来。”

那两个守卫没见过世面,天高皇帝远,根本不清楚眼前的人竟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加上当时兵荒马乱,慈禧一行突然冒出来,着实把他们吓了一跳,还以为来了一伙贼人。

他们朝天上打了两枪,呵斥慈禧一行赶紧离开。向来锦衣玉食,眼高于顶的老佛爷哪里受过这种待遇?可是没办法,有枪才是硬道理,慈禧一行只得先离开县衙门,继续往西行。

路上突然天降大雨,这行人缺少雨具,被淋成“落汤鸡”。天亮之后,经太阳暴晒,慈禧等人身上的服装变得皱皱巴巴、脸色蜡黄,远远看上去,这行人就像是逃难的乞丐。

不跑还不行,因为慈禧根本不清楚身后有没有追兵,只得没日没夜地向西逃窜。终有一日离开河北,到了山西境内。

山西距离北京有着好一段距离,没有受到战乱影响,这才让慈禧和光绪的心稍稍安定下来。

如同经典电视剧《乔家大院》里演的那样,慈禧太后到了山西后,马上向当地官员亮明身份。地方官吏听说太后老佛爷和光绪皇帝都来了,吓得屁滚尿流,卯足了劲地对他俩溜须拍马。

诸如乔致庸这些山西本地富户,也争先恐后为慈禧和光绪捐款。有钱好办事,慈禧太后仿佛找回了昔日的荣光,摆脱沿途上的落魄。

转眼来到农历八月十五,按照惯例,山西地方官员给慈禧一行送上茶叶、丝绸、金银财宝,与琳琅满目的各类月饼。慈禧想趁此机会好好过一回中秋,洗洗身上的晦气。

有位姓王的官员品级不高,此人极其擅长见风使舵,他花重金贿赂李连英,向他询问慈禧老佛爷日常过中秋节时,都有哪些忌讳和喜好?

李连英对这个小官吏说:“老佛爷近段时间心情不太好,就想着热热闹闹过一场个中秋节,诸如月饼等一些吃食不一定要多,但必须精美。”

得到李连英的指点后,这个官员马上去太原城内几家享有盛誉的糕饼店定制月饼。由于是献给慈禧老佛爷的,饼皮上面刻有“福寿康宁”等吉祥字样,造型既有传统的圆形,还有小娃娃和各种动物的形状。

终于在农历八月十五之前,这批定制月饼新鲜出炉。中秋节当夜,各地官员轮流向慈禧敬献宝物,这位王姓官员品级不高,顺序自然就落在了后面。

他发现,前面几位顶头上司送给老佛爷的礼物都是毫无新意的金器、宝石。太后虽然看起来心情不错,但明显兴致不高。

很快到了这位王姓官员,他立马磕头下拜,将自己定制的月饼呈了上去。

慈禧太后打开食盒,发现了许多新创的月饼样式,赶忙让人拿出来两块,自己要好好品尝。

吃了一块,慈禧询问这个官员:“你们山西这里,管它(月饼)叫什么名字?”

“回老佛爷,我们管它叫月饼。”

慈禧太后听完脸色突然一沉,因为紫禁城里的月饼不叫“月饼”,而是叫月菜糕。慈禧明白,民间百姓多称之这种食物为月饼,但因为“月饼”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认为不雅,于是改名为“月菜糕”。

若放在平常,这个官员不知好歹,说错了话顶撞慈禧,下场将会特别凄惨。

但今时非同往日,慈禧一行毕竟是“客场作战”,尽量不与山西当地官员发生矛盾。再加上慈禧一路吃野菜、喝井水,到了山西后一扫连日来的阴霾,她觉得自己与月饼还是比较有缘分的。

思忖一会儿,慈禧对着在场官员说道:我给你们的月饼改了个新名字,怎么样?

地方官吏喜出望外,纷纷迎合说道:好啊,好啊,就等着老佛爷赐名了。

“要不然,就改叫月菜糕吧。”于是,山西境内的月饼就被称之为月菜糕。

其实无论是月饼还是中秋,皆隶属于全体中国人的节日与岁时食物。

然而,即使是落难之际的慈禧,依旧没有忘记摆谱。她用个人喜好,取代民间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传统岁俗,这是何等的不讲道理,不通人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nRep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