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古老工艺展现时代风采:“京城非遗会客厅”第二期活动在京举行

3月27日下午,由北京京城非遗人才创新发展联盟主办的第二期“京城非遗会客厅”活动在京举行。本次活动以“聚焦非遗传承,体验文化魅力”为主题,邀请了“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佩卿,“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利平,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标题:传承古老工艺展现时代风采:“京城非遗会客厅”第二期活动在京举行3月27日下午,由北京京城非遗人才创新发展联盟主办的第二期“京城非遗会客厅”活动在京举行。本次活动以“聚焦非遗传承,体验文化魅力”为主题,邀请了“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佩卿,“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利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猴”第五代传承人肖静三位大师分享了自己与非遗结缘的故事,展示了非遗作品的制作工艺,并与现场的非遗爱好者进行了互动交流。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据现有的史料记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李佩卿介绍,景泰蓝的主要材料为紫铜、珐琅釉料,制作步骤繁复,有制胎、掐丝、焊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七道大工序,每道大工序再细分成十几道小工序。李佩卿1972年入行学习景泰蓝技艺,2012年开始以宫廷艺术为底蕴,不断创新景泰蓝加工工艺,在沿用传统纹样的同时加入具有现代感的元素,融入了当代时尚美学,使得景泰蓝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李佩卿与景泰蓝爱好者面对面交流北京历来是风筝与风筝艺人荟萃的地方,参加本次互动的杨利平便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费保龄,从事风筝制作已有二十年的时间。据杨利平介绍,北京扎燕风筝凸显了北京特色,不仅精致,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通过一代代的传承,北京扎燕风筝的样式逐渐变得拟人化,不同类型的风筝表现手法各有特色。保存下来的21首扎制口诀歌诀也很有特点,其详尽地描述出了北京扎燕风筝的制作手法,尺寸比例,图案着色等细节工艺。杨利平为学生记者讲解扎燕风筝的艺术特点毛猴是老北京来自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品,又叫“中国蝉蜕”、“半寸猢狲”,起源于晚清,是一项老北京的民间绝活儿。据肖静介绍,毛猴的制作原材料为蝉蜕、辛夷、白芨、木通。毛猴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主题风格来源生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能够根据作品题材内容的需要,配置相关的道具和景观,惟妙惟肖地展现出市井民俗生活的立体画面,使人产生出方寸之间、大千世界的奇妙遐想,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肖静在活动现场与非遗爱好者共同制作毛猴在分享最后,非遗大师们都谈到了非遗传统工艺的发展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李佩卿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需要靠有志于此的人才去完成,需要一辈又一辈人的接力,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艺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经济日报记者:康琼艳见习编辑:覃皓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2q4Dw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