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多少画大宋画品×名流集藻册

此《宋名流集藻册》为“蝴蝶装”形制,共十二帧。每帧有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与画意相对应,抒其感悟和评论,画页裱边的上端附有题签。依照《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的顺序是,一开“燕文贵,纳凉观瀑”;二开“赵伯骕,碧山绀宇”;三开“萧照,丹林诗思”;四
原标题:大宋画品×名流集藻册此《宋名流集藻册》为“蝴蝶装”形制,共十二帧。每帧有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与画意相对应,抒其感悟和评论,画页裱边的上端附有题签。依照《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的顺序是,一开“燕文贵,纳凉观瀑”;二开“赵伯骕,碧山绀宇”;三开“萧照,丹林诗思”;四开“李迪,鸡雏待饲”;五开“苏汉臣,蕉阴击球”;六开“李迪,无花果图”;七开“刘松年,山馆读书”;八开“梁楷,三高游赏”;九开“梁楷,秋柳双鸦”,十开“陈宗训,秋庭戏婴”;十一开“鲁宗贵,玲峰鹁鸽”;十二开“陈可久,春溪水族”。“蝴蝶装”书籍装帧形式之一。始于唐末,盛行于北宋。其装订方法是将每页从中缝把有文字的两个半页对折,背面空白处在外,然后把这样对折的一叠散页用一张纸从前包到后面,并将各页折口处牢牢地粘连在这张纸上,以免脱落,这样就形成了蝴蝶装的书。其所以得名,是因为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犹如蝴蝶展开双翅,因而称为“蝴蝶装”,或“蝶装”。燕文贵纳凉观瀑画面无款印,对幅清朝乾隆皇帝题七言律诗一首。钤乾隆内府诸收藏印。画面钤有石渠宝笈、宝笈重编等印四方,对开钤有太上皇帝之宝等印玺。全画用笔粗豪,画风近李唐一派而有创新。曾经清内府收藏。两边石山挟泉水奔腾,重击大石,水花飞溅。阁后老树、丛竹葱郁。瀑布高悬直下,平中寓险。意境恬静清幽。对开有清高宗弘历题诗。裱边旧题签为燕文贵纳凉观瀑七字,观其画风,与燕氏无涉,显系后人误题。此页绘清溪一湾,溪畔水阁掩映在蓊郁的翠树秀竹之中,背景峭壁坚崚,飞瀑如练,溪流急湍击石,清波拂岸,充满着夏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水阁之中一高士白衣袒胸踞席而坐,凝视潺湲,若有所思。整幅不用界尺,粗笔徒手绘水榭,人物、树石、建筑颇有生拙之趣,极具文人画气息,是“意笔楼阁”的早期作品。赵伯骕碧山绀宇赵伯骕,(一一二四至一一八二)字希远。伯驹弟。和州防御使。少从高宗于康邸,以文艺侍左右。善山水、人物,尤长于花鸟,傅染轻盈,颇有生意。界画亦精,尝绘姑苏天庆观样进呈,考宗书其上令依原样建造,即今之玄妙观。兄弟博涉书史,皆妙于丹青,以萧散高迈之气,见于毫素。尝论画以为写人物、动、植,画家颇能具其相貌,但吾辈胸次,自应有一种风规,神气悠然,韵味清远,不为物态所拘,便有佳处。况吾所存,无媚於世,而能合於丛情者,要在悟此。故二人以一圆墨,舒卷万象,俱受圣知。凡所落墨,皆缥囊玉轴为上方珍玩。卒年五十九。《宋史·赵师幸传、画继、画评、图绘宝鉴、清河书画舫、松隐集》萧照丹林诗思萧照,拜李唐为师,公元(1131-1162)年间,补入南宋画院为待招,又补迪功郎,赐金带,作品有《山腰楼观图》、《秋山红树图》、《岳祠汉柏图》、《光武渡河图》、《竹林七贤图》等,杭州显庄观、西太已宫等处有他的壁画。夏文彦《图绘宝鉴》:“画山水人物,异松怪石,苍凉古野,惜用墨太多”,有记载说:“萧照尤喜为奇峰怪石,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李迪鸡雏待饲李迪,鸡雏待饲图款识:“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庆元丁巳”即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鉴藏印钤宋代“张则印”,明代“项元汴印”、“墨林秘玩”、“项墨林鉴赏章”、“神”、“品”等,又一朱文印模糊不辨。裱边钤清乾隆皇帝“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之宝”玺印2方。图绘两只雏鸡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屏气凝神,仿佛听见母亲觅食的召唤,正欲奔去。画面描绘传神,将雏鸡嗷嗷待哺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反映了温馨的农家情调。画家用黑、白、黄等细线密实地描绘出雏鸡毛绒的质感,生动地绘出鸡雏幼小可人的生动神态,体现了深厚的绘画功力。此图为李迪晚年所画,构图极其简洁,无任何背景相衬,却捕捉住了鸡雏回眸的刹那间神情,动人心弦。按所见李迪绘画真迹,有自题年款作于南宋庆元十四年丁未的,如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也需要七十三年,那么,李氏在世之年也该在九十以上了。据此,有人对此画是否为李迪所作,提出质疑。此幅与画家在前一年创作的《枫鹰雉鸡图》相比,在审美意趣上全然不同,前者展示的是和风细雨的婉约情调,后者则是张扬自然界生命相残的严酷氛围,由此可见李迪表现各种题材的能力。此图自民间入藏清内府后,雅好书画的乾隆皇帝除赏识其艺术造诣外,还从帝王角度联想到勤政爱民的治国之策。他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临摹此件作品,并且喻令摹刻多份,颁赐给各省督抚,希望这些地方父母官将所辖地区的百姓视为图中的鸡雏,在处理政务时要“实心经理,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对幅有清乾隆御题五言诗一首:“双雏如仰望,其母竟何之。未解率场啄,谁怜空腹饥。展图一絜矩,触目切深思。灾壤民待哺,慎哉群有司。”钤“含英咀华”、“即事多所欣”2印。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苏汉臣蕉阴击球《蕉阴击球图》无作者款印。对幅清高宗弘历御题诗一首。本幅、对幅及裱边钤高宗弘历“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鉴藏印,共6方。此外,湖石拉开了前景人物与背景芭蕉间的距离,增强了画面的纵向层次感。在笔法上,作者注重物象间的对比互衬关系。人物与芭蕉为中锋运笔,线条工整细匀,如行云流水;着色渲染浓淡相宜,清新明洁的色调有助于表达轻松活泼的主题。湖石则以粗笔重墨表现,线条劲练,转折顿挫中见洒脱。湖石所呈现出的坚硬质地成功地衬托出人物纤秀婉约的形象及芭蕉飘逸润泽的自然美。在宋代类似于《蕉阴击球图》的作品很多。以写实的笔法描绘民间生活、反映“市井细民”的审美趣味是宋代绘画的一大特色。当时涌现出众多绘风俗画的著名画家,如王居正、张择端、李嵩、苏汉臣等人,他们的作品以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原题签作者为苏汉臣。此幅虽在题材、笔法上与苏汉臣的画风较为接近,但在艺术表现的造诣上却远不及苏汉臣,因此,此图当是与苏汉臣同时代的佚名画家之作。此图原载《宋人名流集藻册》。图绘一仕女童于桌旁观看一老一小两人作击球行了游戏。庭院中绿草如茵,湖石矗立,芭蕉成荫。仕女认真观球的神态和儿童击球的细小动作刻画得自然生动。全图用工笔重彩法,衣纹勾线简练细劲,设色艳而不火,工而不板,为南宋小幅人物画精作。此图蕉题签为苏汉臣作,但究其画风,与苏汉臣有别。在古代,见婴戏必题苏汉臣作,见牛必题戴嵩,见马即题韩干之类,实属偏见,故今改为无名氏作。画中钤有「东莱」印一方,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李迪无花果图图中无花果已然成熟,撑开绿萼露出了果实。此图以中锋行笔,淡墨勾勒,线条细劲流畅,显现出画家以线塑形的娴熟功底。叶片色彩的渲染则是先在叶尾部着以墨绿,再用清水将绿色向叶尖晕开,不仅呈现出浓淡有致的色泽变化,且枝叶的鲜活姿态也得以表现。含苞者敷以石绿色,绽开者用白粉染出,清浅的绿色构成画面的主调,体现出宋人花鸟画淡雅清逸的美学品格。本幅无款识。钤印半方,印文模糊不辨。裱边钤乾隆皇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古稀天子”等玺印3方。对幅有清乾隆皇帝御题五言诗一首:“果结必资花,却有无花者。别名木馒头,或因形弗雅。缀子于叶间,累累复若若。七利名徒传,几团见实寡。钱塘特写斯,应寓别意也。庶子与家丞,个中两弗假。”钤印“用笔在心”。刘松年山馆读书《山馆读书图》描绘的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闲适生活。长松掩映之下,长案临窗,清风徐来,窗外传来书童打扫落叶的声音,间或闻得几声鸟鸣,宁静悠闲,倚案展卷,何等惬意。对幅乾隆皇帝题诗:“竹篱权闭户,松舍乃开窗,却寓暗门意。不同画院腔,诗书趣有永,风月浄无双,童子劳扫径,足音早断跫。”骑缝钤有乾隆皇帝“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鉴藏印。梁楷三高游赏画上题云:御前图画梁楷笔。这幅画可以代表他的人物画的风格。人物面部表情很细致,而衣履则以寥寥数笔成之,更显得迅捷有力。后来的许多画家都从他这里得到了启发。梁楷秋柳双鸦此图前人定名《秋柳双鸦》,实则写唐代诗人王维五言绝句《鸟鸣涧》诗意。王维的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鸟鸣涧春山月出的夜景,既幽静,又有生气。梁楷的画,以渴笔焦墨绘一节断裂的枯柳,三两根枝条昂扬向上又飘拂而下,突兀地将整幅扇页中分为二,构图大胆,以奇制胜。大片空白处淡墨晕染出的薄云满月,给空谷春山平添了几分神秘。初升的月亮惊起的两只山鸟奋飞呼鸣,打破了夜空的静寂,老柳虽然细弱,枝条却仍坚韧,使观者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搏动。梁楷作画,以“减笔”闻名,此幅亦不例外,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勾画出所表现物象的主要特征,描绘出花鸟的内在神韵。大片的空白使画面显得空蒙含蓄,给人以笔墨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空间,达到了“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陈宗训秋庭戏婴签题陈宗训作。图中三个儿童玩耍,两个在争夺一支红缨枪,一个回首凝视。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十分可爱。身后假山一座,石后绿页扶疏,地上小草聚散,画面具有自然真实之趣。画面用笔工细,设色鲜艳而调和,构图新颖别致,为难得的儿童题材画佳作。有别于苏汉臣《秋庭戏婴图》。鲁宗贵玲峰鹁鸽鲁宗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画家。工花竹、禽鸟、窠石,用笔意趣有余,描染佳妙,尤长于写生,鸡雏乳鸭,颇有生意。传世作品有《春韵鸣喜图》。但梁楷洒脱自如的率真性格,全照着自己的感觉走,似乎没人能够限制他。陈可久春溪水族陈可久,善画鱼,理宗宝佑时与范安仁同为画院待诏。师法徐熙,多小品画。传世作品有《春溪水族图》册页,现藏故宫博物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YjAo6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