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莉:农家乐带来的惊喜·应朋友顾甲光夫妇之邀到农家乐吃午饭_故城_天山_时期

农家乐带来的惊喜·应朋友顾甲光夫妇之邀到农家乐吃午饭 文 / 张莉莉 我们一行七人驾车从乌兰花出发,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位于吉生太镇城卜子村农家乐“归园田居”。一进院子眼前一亮,在一片片果树丛中散落着十来个蒙古包,院中有小溪潺潺流水

农家乐带来的惊喜·应朋友顾甲光夫妇之邀到农家乐吃午饭

文 / 张莉莉

我们一行七人驾车从乌兰花出发,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位于吉生太镇城卜子村农家乐“归园田居”。一进院子眼前一亮,在一片片果树丛中散落着十来个蒙古包,院中有小溪潺潺流水。既有园田风情又有民族特色。院子里还陈列着用过的碾子、磨盘、小缸,躺柜、斗等农具和家具,让人不由得回忆起逝去的旧时光。

老板热情地接待我们并介绍他们这里的招牌菜是“土豆炖本地鸡”。大家等待时间不长,菜就陆续上齐了。在欢快的气氛中,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天。招牌菜风味独特,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小顾提议吃完饭带大家去参观古城。

告别了农家乐出了院门,我们正前方矗立着一块不大的黑色牌匾。牌匾用蒙汉两种文字介绍:净州路故城 据城内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年)立的文宣王庙碑文考证,此城址为金代天山县,元代升为净州路。《金史 地理志》记载,净州路建大定十八年(1178年)。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920米,南北670米。城西南部凸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城墙夯筑,基宽8.59米,残高1-3米。墙外设有马面,四角有角台,城内西北角有高台建筑址两处。地表散落有砖、瓦、陶片、瓷片等,城址南面山坡上有墓葬群。是元代内蒙古阴山以北地区较为重要的城市之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放眼望去除去眼前零星的民居,茂盛的庄稼,远处的茫茫大草原,看不到一点儿历史的遗存。我们只好去四子王旗净州路博物馆参观了解。

来到博物馆,在工作人员于龙陪同下开始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净州路故城复原沙盘图。图上有纵横交错的街道,有栉次栉比的民居,四座城门,缓缓的塔布河由南流经故城向北静静流淌。真正是“居民稠密,闾井殷繁”。

于龙介绍说:净州路原为天山榷场(《金史.食货志》记载: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为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榷场内贸易由宦史主持,除宦营贸易外,榷场的商人须纳税、交手铢(古代重量单位),领到证明文件,诸如关子、标子、关引等,才可以进场交易。这也是获得巨额税收的重要途径。1178年天山县升为净州路。(元朝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路设总管府。此故城设总管府,为中书省辖地。)净州路故城是金元时期连通大漠南北的道路枢纽,是元代以北地区重要的城市。

展牌是这样概述的:净州路故城,位于乌兰花镇西北25公里,吉生太镇糖坊卜子村委会城卜子村东500米处。城址坐落在一个冲击平原的台地上。东侧为塔布河,西侧为城卜子村民住房。故城主城大致呈长方形……该城金代为天山县,大定十六年(公元1178年)升为净州路,同时在军事上也是西南路的丰州支郡。毁于1420年。据出土的碑文和标本认定故城的时代为金、元时期。它不仅是元代漠北通往内地最为最为畅通和最为捷径的交通主干道之一。也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以后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之一。对研究金元时期这里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商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于净州路有位作家是这样描写的:

塞北边城净州路,曾经繁华几万户。

风云变幻沧桑岁,狂风吹到前朝树。

江山易改看风流,一段历史成千古。

大漠长河深流远,开辟旧址新人住。

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故城海市蜃楼的传说。

有一年的夏天城卜子村接连下来好几天的雨,有的房屋倒塌,在人们企盼天晴的时候,在西山放羊的人发现眼前的村庄变了模样:在云雾缭绕的朦胧中出现了一座古城,到处都是古香古色的房屋,有客店、货栈、酒楼、茶肆,街道上穿着各种服装的人络绎不绝,有的人牵着骆驼并且传来嘈杂的叫卖声……正当他们想仔细看个究竟,听个明白的时候,太阳出来了。眼前的情景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自然的无穷奥秘给这座消失了700多年的故城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博物馆内我们看到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做的一首诗:

周敬之修夫子庙

作于公元1233——1236年间

天皇有意用吾儒,四海钦风尽读书。

可爱风流贤太守,天山创起仲尼居。

注:金元时期,阴山称天山,并且设有净州天山县。周敬之是净州路故城的太守。孔庙位于净州路城内西南角,是周敬之太守在任时所建。

据记载:1959年在呼和浩特市西五十家街小学校内发现了原净州故城文庙石碑一块(现藏内蒙古博物馆)碑高175厘米。石碑背面文字因磨损无法辨认,但从刻有净州路字样的文字来看,是确定净州路的依据。从碑文正面得知此碑为加封孔子制诏,也从中得知净州路早在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以前就设置了。这座故城至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将祭祀的孔子庙统称文庙,号召民众祭拜,倡导读书,学习儒学。各路府州县都设有学校以兴学好坏作为考察地方官员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吸收儒学的基础上进行蒙汉教学模式,体现蒙古“有庙就有学”的传统特点。

蒙古族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自己的文字,忽必烈即位后又创造了八思巴蒙古字。

元朝时期,对教育特别重视。乌兰察布地区教育比较发达,特别是境内汪古部落兴办各类学校,而且独具特色。因地理位置的特殊,在教学中使用蒙、汉、维吾尔、藏等多种语言,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净州、集宁等诸路成为元朝的教育中心。

在博物馆内我们看到展柜里展出许多瓷器(宋、金、元时期),于龙指着展品告诉我们:别看这些瓷器有破损却都是真正从遗址挖掘出来的真品。其中有钧窑、龙泉窑瓷器,龙泉窑青釉瓷碗,磁州窑里花白釉瓷碗。1995年,净州路故城发掘金元时期墓葬32座,出土古钱币10余种151公斤,部分为宋钱。展柜中有宋铜钱五枚,其中一枚最大的钱币依稀可以辨认出“崇宁通宝”字样。由此可见当时净州故城交易量之大,贸易之繁华。

据考古资料介绍:净州路曾经出土“行军副统露字号之印”一方,经考证为金代宦印。出土铜权(秤砣)两件,一件为圆形底座,矮身,高15厘米,重10斤,上铸“南京皇苑”字样;一件圆形底座,长身,高10厘米,重3斤。上铸“公元九年(1272年)留守司发”。度量衡的发现再一次证明这里当时已经有很先进的商业行为了。

净州路是元代木怜道上的重要驿站。由此运到中原的物资有皮毛、牲畜、肉类及土特产。中原运来的物资以茶、瓷器、丝绸、盐为主。商品在这里交易,又由这里运输出去。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富商大贾络绎不绝。市场因需要而产生的,除互通贸易外,还有控制边境贸易,增加经济利益以及安边绥远的作用。

净州路不仅是蒙元时期的国家教育基地,金元时期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还是金元时期的军事重镇。

净州路是分谴龙节虎符通报边境军情警报的必经之路,还是诏使往返、官吏迁调、军队调动、粮驿运送的中转站。

因为历史原因铁木真(成吉思汗,元太祖,蒙古族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与净州路结下不解之缘,为灭金建元留下重重的一笔。

12世纪末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举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

1198年成吉思汗亲自到金朝纳贡,金章宗耶律璟没有让他到中都,只派卫王允济在净州路接受纳贡。由于金朝的无礼举动为其后灭金战争埋下了伏笔。1208年金章宗去世卫王允济即位,铁木真更加轻视金朝。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问金使:“新君为谁?”金使回答:“卫王也。”成吉思汗于是向南面唾曰:“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止耶,何以拜为!”成吉思汗“即乘马北去,金使还言,允济益怒,欲候帝再入贡,就进伤害之,帝(指成吉思汗)知之,遂于金绝,益严兵为备”,下决心攻金。

1210年成吉思汗与金朝断交,隔年便发动蒙金战争。强大的蒙古族金戈铁马,烈火狼烟中传来鼙鼓声声。有诗为证:“旌旗猎猎,沙尘漫天,蒙古十万出阴山,跨壕堑下漠南;战鼓阵阵,号角悠远,獾儿嘴上弓射天,苏鲁锭长枪刺中原;马嘶声沸,洋河血染,黑风口刀光剑影,巴图蒙勇猛善战;”,经过24年的浴血奋战,金国彻底灭亡。成吉思汗攻金战争中以汪古部落为向导首先袭取净州,净州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参观完博物馆来到院子,于龙领我们看陈列在院子里的石像生(石像生是帝王陵墓道旁安置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翁仲)。他告诉我们在故城西北角共有7个:石人一对(文武将各一),石羊一对,石狮(也叫瑞兽)一对,石龟(也叫赑屃又称霸下)一个。赑屃驮的石碑没有找到,据说被日本人拉走了。我们眼前的石像生也是残缺不全。如果没人告诉我们,我们还真是辨认不出来。

告别了博物馆,打道回府。历经宋、辽、金、元四个朝代的净州路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净州路的曾经告诉了我们:它也辉煌过。

这就是农家乐带来的惊喜和失望。这时我想起了令人耳熟能详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释然了。

作者简介: 张莉莉,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东方散文》杂志编委,《海河文学》杂志总编, 《文学与艺术》微刊签约作家。由天津社科院出版的《耕耘问集》一书被首都图书馆收藏。作品在梅娘文学奖中荣获特别奖,被《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北方微电影产业协会》《通榆县作家协会》聘为特约作家。在2020年度《全球华语文坛经典原创作者名人榜》文学大赛中位列第一名,获得一等奖,授予《华语文坛原创文学名家》称号。作品散见《南开文艺》《娄山关》《木兰文学》《中国乡村》《河南科技报》《肇州文学》等报刊杂志。

主编:安娟英

编辑:意不尽网编辑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XELmd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