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豆腐下酒,不如喂狗”啥意思,吃豆腐不能喝酒么?_酒精_笔者_客人

这句俗语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老人们在酒桌上提起,笔者也是很好奇为什么白嫩的豆腐不能下酒,而作为过去”穷人的肉食“,豆腐在农村人对抗饥饿的那个艰难时期真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笔者也是带着好奇心,经常会在晚上做一顿豆腐,配上2两小烧,经过长达一星

这句俗语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老人们在酒桌上提起,笔者也是很好奇为什么白嫩的豆腐不能下酒,而作为过去”穷人的肉食“,豆腐在农村人对抗饥饿的那个艰难时期真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笔者也是带着好奇心,经常会在晚上做一顿豆腐,配上2两小烧,经过长达一星期的尝试,确实没有感觉到什么异常,豆腐就这么几种做法,烧豆腐、炖豆腐、炒豆腐,基本都尝过,确实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心里还暗自的嘲讽那个发明这句俗语的行家,可后来经过做豆腐几十年的老李头深深教导,笔者认为原来自己理解的俗语全都错了,下面咱们就听听老李头的讲述。

老李头说:“豆腐说起源于哪?老李我实在不敢肯定,有的说是汉朝的一个王子叫做刘安自己发明的豆腐,还有的说豆腐是蒙古人和印度人发明的,但具体怎么来的,现在也没有个定论,所以咱们也不讨论豆腐的来源。但豆腐在过去的时候你知道在哪种场合用的最多么?那就是咱们农村的葬礼上,因为逝者离去后,下巴磕会变软,而有些老人说有可能下巴磕还会消失,所以就会用豆腐来做这个“送礼”,因为豆腐软,他们都能吃。但豆腐真正能被大众认知主要还是,豆腐便宜,一年四季的便宜,过去人们吃不起肉,就喜欢用豆腐来弥补肉食的''口感'',所以豆腐就成为了穷人的盛宴,一直到今天,豆腐宴、“八仙豆腐”、豆腐汤一直都是大众喜欢的美食“。那么为什么豆腐这么好吃,却说它和酒相节后不如喂狗呢?老李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一,豆腐和酒”相爱相恨“

豆腐和酒的相爱是因为,豆腐是很好的下酒菜,不管是热食还是凉拌都是各位酒友的“真爱”,尤其在北方,豆腐基本成为了宴请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但为什么豆腐和酒又“相恨”呢?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豆腐能够化解酒中的酒精成分,豆腐大家都知道是大豆为原料,研磨而成的都将经过卤水或者石膏点制而成的结晶品,而酒精确实经过粮食蒸馏发酵后的产物,工艺不同也就代表了他们产生的产物不同。

之所以说豆腐能够化解酒中的酒精成分,主要是因为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而想要化解乙醇就需要一种脱氢酶的物质,这种物质哪里有?那就是豆腐和酒产生结合后,豆腐中的蛋白肽和乙醇产生反应产生了脱氢酶,豆腐化解了酒精成分,人失去了喝酒的乐趣肯定认为豆腐和酒是不相配的,所以老人们还有一句老话就是“豆配酒,无久久”,说的就是豆腐和酒相配势必不会长长久久的。

二,豆腐的“廉价”有考究

豆腐既然被称为“穷人的肉食”必定代表着它的价值相对较低,在古时,人们对于礼仪的重视非常认真,在宴请宾客时,从茶水到饭食都是有考究的,八碟八碗、菜不上单等等讲究都是代表主人对于客人的尊敬,而豆腐在古时候的农村作为丧事上的主食,一旦出现在了宴请的餐桌上,客人就会感觉到不好,毕竟豆腐即低廉又不和谐,所以在主人招待客人的时候,是很少让豆腐上桌的。这样也就导致豆腐没有机会和酒相会了,所以才有了这句“豆腐下酒,难上席面”也有通俗语言描述曰:“豆腐下酒,不如喂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xJVG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