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男神攻略日记h腐国深陷“腐国丑闻”的男神告诉你,睡到本喵是什么体验?

文|亨利周 编|Liz 今年世界杯C组最后一轮,澳大利亚对阵秘鲁,情绪激动的澳洲球迷打出标语「Fuck Paddington」,休·格兰特随后在推特转发评论:「我在《英国式丑闻》里做到了。」 图为格兰特的推特转发 《英国式丑闻》是BB
原标题:深陷“腐国丑闻”的男神告诉你,睡到本喵是什么体验?文|亨利周编|Liz今年世界杯C组最后一轮,澳大利亚对阵秘鲁,情绪激动的澳洲球迷打出标语「FuckPaddington」,休·格兰特随后在推特转发评论:「我在《英国式丑闻》里做到了。」图为格兰特的推特转发《英国式丑闻》是BBC今年五月首播的三集迷你剧,由《同志亦凡人》和《神秘博士》编剧拉塞尔·T·戴维斯改编自约翰·普雷斯顿的同名小说,也是休·格兰特继《跑调天后》后与导演史蒂芬·弗莱尔斯的再度合作。电视剧讲述了英国70年代最大的政治丑闻:自由党领袖杰瑞米·索普(休·格兰特饰)为保仕途,不惜谋杀前男友诺曼·司格特(本·卫肖饰),结果杀手误杀了司格特的狗而非司格特,索普也成为英国史上首位被控谋杀的政治人物。这可以说是一部「英国犯罪故事」,它甚至将《美国犯罪故事》第一季「辛普森案」的举国公审和第二季「刺杀范思哲」的恐同时代合二为一,却又不同于瑞恩·墨菲在特朗普时代赋予现实题材的沉重基调,而是以轻快的节奏呈现了一出名副其实的「英国式丑闻」。格兰特在《英式丑闻》中饰演的索普当索普脱口而出,杀人灭口“不过是杀死一只病狗”,结果真的只杀死了一只狗,这个故事也映照出属于英国文化脉络中源远流长的讽刺,闹剧,黑色幽默。一如本·卫肖说到,这个故事“并不会让人醍醐灌顶地学到什么”,而是饶有趣味地展示了\"生活可以莫名其妙地倾覆,变得荒诞又恐怖。这些人物不仅与自己交战,也与世界交战。\"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独到的选角在播出前就引发了全网空前的伦理危机:试问,人们今后还能够以同样的眼光看待休·格兰特和本·卫肖合作的《帕丁顿熊2》吗?答案是:还能哈。因为《英国式丑闻》中两人的亲密桥段迅速粗暴如《公民凯恩》的婚后蒙太奇,实在不太可能催生出英伦版的「锤子X甜茶」组合扰乱人心。《英式丑闻》剧照况且,剧中休·格兰特对本·卫肖的所作所为不算强奸也算诱奸,这在当前环境下不仅难言浪漫,甚至叫人警惕,以至于当两人关系急转直下,濒临破灭时,歇斯底里的小男生对着始乱终弃的政治家控诉道:\"是你把同性恋病毒传染给了我!\"因此,本剧才开始短短半集,就已无缝衔接似曾相识的天真正太大战酷儿大叔的套路,几乎叫人领略了一遍真实事件版的《帕丁顿熊2》。这种似曾相识也透露出休·格兰特年届六旬之际愈发明显的转型企图:他不再是浪漫喜剧里那个风华正茂,期期艾艾的英伦情人,而开始变得阴险,风骚,神经质,老来俏。格兰特饰演的索普***休·格兰特的漫长告别和许多学院派出身的英国演员一样,休·格兰特最早以严肃作品起家。在凭借《莫里斯》成名后,尝到成功滋味的他开始大量接演良莠不齐的浪漫喜剧,风评急转直下几乎令他放弃演艺事业。然后他遇到了《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因为剧本太好,专演烂片的他一开始还以为是经纪人送错了剧本。尽管试镜顺利,他在电影开拍后很快和编剧理查德·柯蒂斯就角色塑造问题发生分歧,两人关系并不融洽。电影拍摄途中的内部试映反响低迷,因为剧中支吾其词,故作啰嗦的对白,呈现效果不如预期,大家并不清楚这种矫揉造作的语言设计是否会让观众接受。1994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一炮而红,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英国电影之一。制片人邓肯·肯沃西后来试图解释:\"非常走运的是,休在宣传途中变得非常幽默。\"理查德·柯蒂斯补充:\"变得很像查尔斯这个角色。\"《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的查尔斯戏中的查尔斯成为了休·格兰特的代言人。他下垂的眉眼,蓬乱的发型,慵懒的气质,斯文的举止,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击中新时期人们对于英国男性的浪漫想象:一种毫无侵略性,美而不自知,隐忍且深情,有别于上世纪末好莱坞肌肉硬汉风尚的偶像。在90年代,休·格兰特为所有无法加入橄榄球队的男生们树立了榜样,他成为每一位不再醉心于睾丸酮的中年妇女的挚爱。可遇不可求的是,《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当年还与休·格兰特的另外两部电影《苦月亮》《相约在今生》同时在美国上映,三片连发的加持,让他一时风头无两。久无欧洲小生压阵的美国市场终于迎来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很快被誉为是下一个加里·格兰特,因为多年来,再没有谁能像他一样举重若轻地在正剧和喜剧间穿梭自如。他开始正式进军好莱坞。他和女友伊丽莎白·赫莉买下了贝蒂·戴维斯故居作为他们在好莱坞的家,还在美国创立了制作公司人猿影业(SimianFilms),因为赫莉觉得男朋友很像猴子。戴维妮·布朗和休·格兰特然而就发生了著名的召妓事件。当巡警在洛杉矶的好莱坞大道发现他时,黑人妓女戴维妮·布朗正在车内帮他口交,两人因在公共场合猥亵被捕。他当时对布朗说,他一直想尝试和黑人做爱。那是他在好莱坞的首部作品《怀胎九月》上映前夕,他的宣传之旅变成道歉之旅。但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丑闻不仅对他的演艺生涯影响甚微,还让他以看似禁欲,实则种马之姿稳固了广大妇女。在比尔·克林顿独领风骚的丑闻时代,休·格兰特的「美国式丑闻」不再是丑闻。他在杰·雷诺的《今夜秀》坦白从宽,深得人心,甚至让杰·雷诺自此击败大卫·莱特曼,成为全美收视第一的脱口秀。更重要的是,风评质量欠佳,主演深陷丑闻,业内原本认定血本无归的《怀胎九月》,在美国依然大卖,票房甚至超越了一年前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怀胎九月》剧照时代对私生活的容忍与公众对异性恋的容忍,是不同乃至不公的。休·格兰特当年经历的丑闻与如今演绎的丑闻,在银幕内外形成悲喜交至的互文。休·格兰特当时需要面对的更大困难,或许在于英国作为一种银幕形象在世纪末好莱坞的自由落体——以加里·格兰特和大卫·尼文为代表的黄金时代英国演员集体谢幕后,好莱坞大片不再启用上流绅士作为主角卖点,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沉默寡言的美国本土硬汉男星。这其中缘由或许众多,包括了美国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大众媒体填补英美两国认知空白,以及20世纪末以戴安娜王妃逝世为代表的皇室公共危机,甚至以休·格兰特本人的狎妓事件为代表的英国明星八卦,都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大众对于英国一厢情愿的贵族想象。格兰特于是,到休·格兰特的时代,传统意义上西装笔挺,发型考究,出没于上流轻喜剧的英国男演员在好莱坞已无立足之地。受到好莱坞青睐的英国人多是来自中下阶层的性格演员,如丹尼尔·戴-路易斯,蒂姆·罗斯和伊万·麦格雷戈。在戏中,他们或颠覆英国人的传统银幕形象,或者更多时候干脆不再扮演英国人的角色了。休·格兰特则是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位置:他的英国光环鲜明到难以摆脱,较之前辈却又早已黯然。一方面,他无法像加里·格兰特一样在电影里横跨英美,拥有一种不辨地域,左右逢源的人物属性。另一方面,他赖以成名的角色光环让他的形象和戏路都相当受限,他裹足于银幕情人,止步于性感偶像。这让他和同期作为性感偶像的美国男星相比,显得后继乏力,难以抗衡。马修·麦康纳诚然,人们常常忽视了浪漫喜剧的难度——当马修·麦康纳被问及人生最艰难的角色时,他的答案并不是《真探》或者《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而是“麦康纳复兴”之前,他在浪漫喜剧中的偶像派男主角。他说,浪漫喜剧并不简单,“把它们演得看起来简单才难。”休·格兰特感同身受。他深谙扮演反派是每位演员的梦想,但梦想不见得有挑战:“在莎士比亚的时代,我肯定人人都想演提伯尔特而不是罗密欧。我不是在说自己的浪漫喜剧不好。我以它们为荣,几乎每一部,但扮演一个讨喜的主角其实比奸角更难,因为得努力不让观众觉得厌倦跟恶心。”尽管如此,评论界对他长期单薄而狭隘的定位逐渐失去好感,即便是对他最寄予厚望的罗杰·埃伯特,也不禁感慨其在90年代的转型失败:“他的问题在于,他并不是天生稳重的人。当人们看到施瓦辛格,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之类的动作巨星,会注意到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稳。他们稳如磐石,电影围绕他们而展开,而格兰特是围绕着电影而展开。”格兰特和前女友赫利甚至在银幕之外,他也同样如此。数十年来,他宁愿有风驶尽艃,也不愿再做突破。1996年,他和赫利的好莱坞夫妻店人猿影业推出了首部作品,医学惊悚片《非常手段》,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惨遭失败。此后,他开始流水复制《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已受市场检验,近乎刻板印象的英国男人形象,成功打造了后来的《米奇蓝眼睛》,《诺丁山》,以及《真爱至上》。他成为浪漫喜剧的末代明星,然后被彻底定型。很多年后,他坦言对当时职业规划的后悔:他不仅没有担心定型,甚至是在怂恿定型。一如向来口无遮拦的雷克斯·里德在评价《真爱至上》时,形容休·格兰特塑造的是「性欲过盛版的托尼·布莱尔」,「在已成为其表演风格的自恋不已中,同自己调情。」这也成为他最后一部获得成功的浪漫喜剧。《真爱至上》剧照《真爱至上》之后的十年,也是休·格兰特痛苦而荒废的十年。从《K歌情人》到《编剧情缘》,色衰而爱弛的昔日偶像在与自己年龄不符的剧情中显得尴尬,只能收获嘲讽一片。当作为类型的浪漫喜剧式微,他的戏路走到了尽头。他的获奖记录停留在初到好莱坞的1994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后的作品再无认可,他甚至从未被奥斯卡提名过一次。他选择在《云图》里一人分饰六角,包括饰演面目全非的末日食人族,只无奈踌躇满志的翻盘企图,遭遇了当时仍是兄妹的沃卓斯基姐妹从影以来最大的滑铁卢。他再一次重回大众视野并受到广泛肯定,是在2012年与梅丽尔·斯特里普合作的《跑调天后》,他饰演一位贵族而肤浅,外遇却深情,热爱表演的蹩脚演员。他的角色乍一看依然逃不出他多年来饱受诟病,一尘不变的「本色出演」,但不同的是,他终于不再依赖那套精心设计,横扫师奶的肢体语言与喜剧口癖了,就连演员扮演员的自我指涉,也真实过他多年来以假乱真的银幕形象。《帕丁顿熊2》剧照“有趣的是,那个角色的关键也是我接下来一部电影《帕丁顿熊2》的关键:自恋。我也不懂为什么我总是接到这些自恋的角色,但他们彰显了人性:人们总是迷恋自己。”他在回顾自己的角色时说到。事实上,在《帕丁顿熊2》的剧本创作之初,角色名称尚未确定时,编剧们就干脆将戏中自以为是的过气演员直接命名为“休·格兰特”,因为贴切。直到他真的接演这个反派角色,才最终换成了“菲尼克斯·布坎南”的名字。在合家欢的热闹温情下,这也是一次他的卡通解剖。他被豆瓣热评称之为「英伦蔡国庆」的惊人表演,可能是他职业生涯第一次热情洋溢,极力表现的尝试。他以一种极尽笑闹的方式,终于与自己漫长的银幕情人形象告别。《帕丁顿熊2》剧照《英国式丑闻》中的政客索普可以说是《帕丁顿熊2》中演员布坎南的延续,用格兰特自己的话来说,因为政界就是「长得丑的演艺界」。索普对外标榜进步开明,私下杀人灭口,就是过气演员气急败坏的两面三刀投射在不是戏剧,胜似戏剧的真实世界里。这是休格兰特第一次主演电视剧,他的小荧幕处女作来得比想象的晚。事实上,早在2004年,拉塞尔·T·戴维斯负责重启BBC的长寿剧《神秘博士》时,第一个就向休格兰特递出了橄榄枝。他们的合作本可以提前十余年,但休格兰特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老剧新拍难以成功,而且他也从未主演过电视剧。他因此错过了一个转型的良机。新版《神秘博士》在英国大获成功,这让他不禁坦承后悔当时的决定。格兰特他和小荧幕的接触十分有限,除了早年参演过在BBC的电视版舞台剧,就是近年来在BBC播出的《真爱至上》续集短片《红鼻子日特别集》和喜剧《W1A》中客串。事实上,从1993年起,在被电视电影《骑师》拒演后,他就单方面封杀了电视。《骑师》改编自吉利·库珀畅销的同名成人小说,在20世纪下半叶的文坛地位堪比《五十度灰》。二十多年过去了,电视迎来了黄金时代,质量已经今非昔比,他终于不用再去竞演吉利·库珀的剧本了,于是他点头接下《英国式丑闻》。从这个角度讲,《英国式丑闻》是属于休·格兰特的《真探》。这是他极少数扮演真实人物的作品。他曾在1988年的《风中划船》中饰演诗人拜伦,但相较于不少英国民众仍然记忆犹新的索普,饰演后者显然更具挑战。格兰特他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尽管这是他从浪漫喜剧时代起就一如既往的习惯。他参考了大量影像资料,和索普的旧识们流水聚餐,并做了上百页的笔记。他在讲到自己一贯的剧本理解时,说道:“我看着每一句台词,都问自己,为什么要说这句?如果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角色要说剧本里的某句话,我就会打电话给编剧。”他说:“就算是《帕丁顿熊2》里那个可笑的演员,我也花了很大力气去构建一套完整的背景,涵盖我角色出生后的每一年,上至角色的上一代,上上一代。但我一般不会跟其他演员分享这些背景,除非他们想知道”。“我永远都有一种自卑心理:我可能只不过是个从浪漫喜剧出来的人,而他们才是演什么像什么?”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他在标准化的模仿练习后,最终放弃了加里·奥德曼演绎丘吉尔,或丹尼尔·戴-路易斯演绎林肯一般的复刻。他希望在惟妙惟肖之余,还能加入自我的色调。格兰特如今看来,这是成功的,这或许是因为他们都曾一晌偷欢,一步踏错;都饱尝见猎心喜的侵犯与践踏;以及最重要的,都在骄纵虚妄下自我厌恶,在自以为是中付出代价。从他出道的第一天起,他就喋喋不休地谈论对表演的恐惧,对媒体的憎恨,对隐退的渴望。他肆无忌惮地行走江湖,仿佛准备好随时不再回来:他因为不小心看到经纪人的屁眼就炒了他;他五百次地放话退出娱乐圈却从未坚持哪怕一年;以及他在2007年低潮期的「烘豆门」中攻击狗仔,以涉嫌故意伤害被捕,而那位被他殴打后又被整罐烘豆浇头的狗仔说到,休·格兰特当时在他耳边问他是否有孩子,然后诅咒他的两个小孩都死于癌症。他的乖张和傲慢一直以来臭名昭著,包括小罗伯特·唐尼,朱利安·摩尔,蕾切尔·薇姿,德鲁·巴里摩尔等众多搭档都对他深恶痛绝,「囧司徒」乔恩·斯图尔特更直言,休·格兰特是他有史以来最讨厌的嘉宾,没有之一。《英式丑闻》剧照在《英国式丑闻》里,索普和休·格兰特一样,是一个富有迷惑性的案例。他是威斯敏斯特的克里斯马,可不论穿着多么精致的三件套,喷了多少发胶和香水,用今天的话,具体而言是《失恋三十三天》中黄小仙的话来说,就「还是能隐约闻到一股人渣味儿」。虽然令中国留学生和瑞典制作人分别替他未婚生子后,他似乎因为当了父亲正在变成更好的人,但不得不说,休·格兰特太习惯做一个低调的混蛋了。在这出戏里,他有意识地宣泄其作为银幕标本的英伦范儿,任之成为洪水猛兽。他收敛讨喜的,强化讨厌的,他不再掩饰皱纹与白发,甚至用深色瞳片盖住了他标志性的湛蓝双眸。他的肢体前所未有地克制,细微,内敛,气质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迎合人们对于英国上层的阴暗期许。许多年过去,他再一次叫人意识到,他依然是加里·格兰特后,最能够在正剧和喜剧,严肃和幽默间穿梭自如的演员之一。他与史蒂芬·弗莱尔斯的两度合作,一如加里·格兰特在希区柯克调教下的转变:依稀是同样的人格,却着力不同的面向。透过浪漫喜剧和政治阴谋的两种滤镜,观众看到的是休·格兰特银幕形象的一体两面。《英式丑闻》剧照***时代的耻辱和耻辱的时代拜《神探夏洛克》所赐,中国网络对于英国有一种「腐国」印象,而这部电视剧一开始便向我们展示了,在这个历来保守冷漠,阶级森严,以「坚毅嘴唇」压抑情感的社会,在两位主角相遇的几年前才将图灵迫害致死的国家,纵使是身处特权阶级的性少数者也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英式丑闻》剧照当索普和自由党同僚彼得·贝塞尔在议员餐厅用餐时,他们的对话夹杂着各种充满历史感的委婉称谓:“onthespearside”,“musical”,就像提及伏地魔一般提及讳莫如深的“同性恋”,而“gay”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还只是“快乐”的意思。索普不禁感叹:“我确实很想快乐——我的一生都在不断尝试。”索普出生保守党世家,毕业于伊顿和剑桥,却因为仰慕曾有过数面之缘的大卫·劳合·乔治而加入了自由党。他在阶级的铁笼里掩人耳目,也极力推动反建制议案。事实上,他一生致力于废除南非种族隔离,推动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协助建立大赦国际,以及支持同性恋除罪化等事业。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项,剧中描述了工党议员李欧·亚邑斯和保守党党鞭阿伦勋爵,在60年代如何推动英国同性恋除罪化:前者在朝野饱受奚落和羞辱,后者的哥哥当初因性向而自杀,让继承爵位的弟弟成为了保守派中罕见的平权支持者。《英式丑闻》剧照在西方世界身份政治蔚为风潮的今天,似乎很容易叫人忘记,当年高压下的柜中政客是需要何等勇气来公开支持同性恋权益。索普一面唯恐他人得知自己的性向,甚至扬言:“如果我的事被曝光……我会一枪崩了自己的脑袋。”以至于他拒绝为情人司格特缴纳社保,以免留下和他的相关凭证,这最终成为了一切的导火索。但另一方面,他也在渴望平权并为之努力。在戏剧塑造之外,真实的索普又何尝不是大时代中身不由己,勉力抗争的人。他需要禁受的自我矛盾与怀疑,甚至远超过了常人。事实上,索普一度号称「英国肯尼迪」,因为他无所顾忌,在令人窒息的英国政坛独树一帜。他曾说:“我喜欢美国政治。我觉得他们粗鲁,所以好玩。”这不禁让人想到,如果他生在美国,或者就算他最初不以第三党参政,而是遵循家族安排,加入了保守党,他还会在两党倾轧的政坛处处掣肘,在夹缝中求生存,最终落得满盘皆输吗?《英式丑闻》剧照他的一生都不畏尝试,乃至冒进,最终可谓折戟于此。这部剧集对索普的人格刻画相当负面,但对他的政治生涯似乎抱以惋惜之情。在剧集的最后,我们得以目睹索普运筹帷幄的表面下,不为人知的记忆深处,是一如时代中无数被压抑的性少数者,只能在深夜的暗巷里抱团取暖,却又不断试探,不断遇险,不断受伤,因为再特权的阶级也无力对抗系统的迫害,再无畏的思想也深种着自我厌恶的时代种子。编剧认为,这是他选择司格特的根本原因。相较于佯装猎艳的抢劫犯,不由分说的施虐狂,以及所有来历不明,无法控制的危险对象,一位懵懂温驯,无依无靠的孩子是最安全的选择,尽管这个曾经以为的慰藉,发展出了最坚定的意志,最终被他视为致命的威胁。《英式丑闻》剧照剧中,尽管无人相信同性之间会产生爱,司格特却坚信他爱过索普,只是索普一直否认自己爱上了司格特。现实中,索普1979年后退出政坛,80年代确诊患有帕金森综合症,从此鲜少曝光。他甚至从未正式出柜,和妻子相伴到老——他的故事版本,他的内心与真情,痛苦与挣扎,都随时代的耻辱,一并带进了坟墓。《英国式丑闻》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当代映射,比如对英国著名的小报文化多有批判。当媒体不择手段地争夺嗜赌酗酒,荒唐无稽的索普杀手安德鲁·纽顿独家爆料时,是否叫人想起媒体当年对与休·格兰特露水情缘的戴维妮·布朗趋之若鹜的盛况?她上遍各大通告,一生只凭一单,成了百万富翁,业务包括飞赴英国推广当地成人频道。《英式丑闻》剧照事实上,休·格兰特多年来一直担任英国反媒体运动的先锋,其推特名就是取自反默多克集团的「反窃听运动」(HackedOffCampaign)。甚至,他很多年后坦承后悔拍摄《怀胎九月》,原因不是因为期间发生的召妓事件或与女主角朱丽安·摩尔的矛盾,而是因为那部电影由默多克旗下的福克斯出品。《英国式丑闻》也有一些意料之中,但较突兀的修正主义,例如在60年代的英国议会赫然出现了黑人高官,以及结尾部分的平权号召。在最后一集中,索普和司格特对簿公堂。当索普律师在首轮庭审中被司格特驳得哑口无言,只得悻悻然下庭后,愤而质问索普为何不警告他对手如此聪明。我也一头雾水:司格特是索普在朋友的乡村别墅度假时相中的马童,长期患有精神疾病,他甚至在开庭前还在绝望,不知如何能与出身精英公学的人对薄公堂。结果,转眼就成了口若悬河,超越时代的平权斗士。《英式丑闻》剧照他对陪审团侃侃而谈历史书写的异性恋霸权视角,在只把丑闻当作膻色腥狂欢的70年代英国媒体面前,上演同性恋骄傲游行,并大声喊出口号:“Iwasrude.Iwasvile.Iwasqueer.Iwasmyself!”。这哪里还有前两集为自我认同苦苦挣扎的无助模样?俨然一副在《欢乐合唱团》,《鲁保罗变装秀》,《粉雄救兵》陪伴下茁壮成长,穿越回去的同性恋风貌。在现实中倒有可能,在戏剧中却不连贯的是,当司格特在庭上对答如流,头头是道后,法官对他不仅没有好感,还变得深恶痛绝。庭审最后,法官通过一段荒谬,恶毒,恐同,误导的总结陈词,让陪审团作出了有利于索普的判决。剧集最终以彼得·库克嘲讽法官的小品片段结束,表明他将永远成为人民的笑柄。可是,这部剧的笑柄不只在法官。《英式丑闻》剧照事实上,真实的司格特对该剧颇有微词。他认为剧集将悲剧变为喜剧,是在弱化他的经历:「整出戏里,我都被描绘成一个可怜,做作,娇小的同性恋。这太荒谬了。我感觉像是很懦弱,可我从来都不懦弱。我的朋友们看这出戏肯定非常震惊。可惜的是,他们还拍得有点喜剧。真实发生的事,比这沉重多了。他们选了一帮评论家看第一集,制作方很高兴,因为大家笑个不停。但我的故事不是喜剧——我的故事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彻底毁灭的。」如果说戏中司格特在庭上陈述自己与索普的初夜细节时,看客对于同性接触的哄笑不禁叫人感谢20世纪已过,那么戏外司格特的抗议,足以叫人意识到,那个性别特质沦为笑柄的时代还远并没有结束。这其实是超越了一部电视剧的问题:刻板印象之外的性别特质,何以成为喜剧的固定主题?《英式丑闻》剧照娱人娱己的反串表演是一回事,在他人的性别气质中发掘娱乐的可能,则是另一回事。一笑而过的姿态,或许是在轻视生而为人的存在意义,因为对许多人而言,逃离性别的框架不是为了博人一笑,而是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常,是痛苦和迫害的根源,是难以割舍,必须拥抱的生命本身。当然,在一个主流言论仍在鞭挞「娘炮」的国家,追问喜剧的性别正义无异于杞人忧天。只是如果幸运的话,希望这可以成为下一个世代思考的问题,或者至少希望有一天,我们再看国营通讯社评论员批判「娘炮」的视频,也能像今天的英国人看嘲讽法官的小品一样,笑得出声来。-FIN-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1R4Br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