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与冯小刚刘震云看不懂刘震云,你就不会理解崔永元的愤怒和王朔的可贵

1991年,整个中国的大街小巷都在循环播放“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忘恩负义的王沪生和贤惠得令人气愤的刘慧芳成为千家万户的舌尖热议;33岁的王朔风头无人可及,正以每年N部畅销小说的绝杀之姿横扫文坛;22岁的摇滚青年窦唯作词并主唱了《无地
原标题:看不懂刘震云,你就不会理解崔永元的愤怒和王朔的可贵1991年,整个中国的大街小巷都在循环播放“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忘恩负义的王沪生和贤惠得令人气愤的刘慧芳成为千家万户的舌尖热议;33岁的王朔风头无人可及,正以每年N部畅销小说的绝杀之姿横扫文坛;22岁的摇滚青年窦唯作词并主唱了《无地自容》,才华帅呆酷毙;金庸的《雪山飞狐》拦霸着家家户户晚8点黄金档……那一年浸泡在一种意味深长的喷薄里,思如泉涌豪情满襟,大江大河不拘小节。只有刘震云反其道,带着《一地鸡毛》来了。劈头一句,“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拉开了一个貌似琐碎庸常实则深切入骨的故事序幕,也拉开了一个新写实时代。首发在1991年1月号《小说界》上的这部小说,无缝对接了池莉早在1987年面世的《烦恼人生》,成为席卷文坛浪潮的“新写实主义”绕不开的代表作。小林这个随波逐流渐渐被生活磨平了意气弄丢了抱负的小公务员,因为太写真太有你有我,当仁不让地扛起了“新写实”的旗幡!《塔铺》《新兵连》《单位》《官场》《故乡天下黄花》《温故一九四二》《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的小说,如果你一本都没读过,你不会理解崔永元的难过和愤怒。在崔永元的好作家排行榜上,刘震云位列前四,前三人是钱钟书、汪曾祺、阿城。当年小崔出书,特意请阿城和刘震云作序,可见看重在意。这位北大中文系78级才子,每一部小说都撕开现实一种,始终以零度写作的冷峻对待过眼的生活,避虚就实,不躲闪不粉饰,并把河南式幽默推向了一个新中文高度,字字平实却处处洞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油腔滑调的媚俗者,想象不出刘震云居然被这两个标签联通。崔永元说,作家应该和良知站在一起。而现在,资本面前,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清醒地知道笔墨运开之后的伤害,但虚与委蛇、声东击西,彻底激怒了当事人。钱这个试金石,实在太能异化人心了。它让人食味知髓、欲罢不能,最终成为两面人。2017年7月1日,刘震云为北大毕业生做了一场题为《我们民族最缺的是笨人》的主题演讲。演讲很精彩,在北大精神的传承上将心比心、切中肯綮。最后送了师妹师弟两句话: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工夫直腰的麦田。刘麻子和外祖母都是村子里肯下笨功夫的聪明人,刘震云对他们保持了发自内心的尊敬,但他自己,到底还是成了一个左右逢源的滑头。如果说守住良知算上限,那守住自我应该算一个作家的下限了。他的朋友,比他更早涉足影视圈、称自己为“真小人”的王朔做到了。王朔很穷,穷到需要前女友帮衬买房安居的地步,但他忠于自我,宁肯留一个落魄的背影任江湖嘲笑,也不肯交付骄傲换取富贵。王朔和别的作家不同,冯氏风格就是他当年手把手真传出来的,只要他肯,机会大把。在最容易组团发大财的时代,他却主动屏蔽了圈子,“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忠于自我是有代价的,它意味着你得耐住孤独,忍住寂寞,不怕受穷,心无旁骛。2013年,搁笔已久的王朔,替挚友梁左整理再版了《笑忘书》,这是梁左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作品集。干这活,动感情费心神,无名无利。他说,梁左本不该被遗忘啊!有媒体曾用这样的标题形容梁左的影响力:如果中国喜剧圈是一部《教父》,那么梁左就是马龙.白兰度。王朔、刘震云、冯小刚、葛优、英达、姜昆、马未都、陈佩斯、梁天、梁欢……皆为当年跟随梁左走上影视之路的获益人。只有王朔一次次出手。他把想念化作了行动:“我们都曾从他的生命中获益。现在市面上已经不见梁左的文字了,而我们还活得或兴高采烈或名利双收,想起他就坐立不安。对一个写字者最好的纪念,无非是让他在文字里永生吧。”别人忙着对赌冲高,从一个金钱高地向又一个财富巅峰跃进,王朔却远离热闹,在一个离钱大老远的角落,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儿,自在自甘。在刘震云的参照下,才读懂了王朔的可贵!人生两境界:一为知道,一为知足。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淡。放眼四野,知道的人太多,知足的人太少。那年夏天,王朔窝在他北京胡同深处的家中,写小说。他每天出门觅食儿两次,经过路口的自行车修理摊儿时,看到修车师傅浑身油腻,他打包的锅包肉就怎么也吃不下去。他想让这个人走,否则心情糟糕就动不了笔,这可是大事儿。在心里斗争了无数回,却总也开不了口:“我有什么权利和理由让人走哇,啊?”几天没写出几个字儿,他怒了,跑到银行把存折里的钱都取了出来,三万块,整包塞到那人手里:“我就一个要求,你把钱收了,到别地儿修车去。”第二天,当时还在出版社工作的马未都上门催稿,王朔特别紧张地问他:“我们家胡同口,是不是有个修车的在那儿摆摊儿?“马未都:“净胡说,没人影儿。“王朔:“好,明天交稿。“那年月,马未都在出版社,一个月挣几百块。这就是王朔,只向强者亮拳头,不对弱者吹胡子。以下是王朔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嬉笑怒骂,这才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这一两年,电视台热播各种真人秀节目,不像前几年唱歌节目扎堆儿了,我想可能是因为说“梦想”说累了,开始玩点儿“真实”的。我决不是想吐槽什么,相反,我很羡慕他们,玩玩闹闹就把钱赚了。当然,我也并不是眼红他们赚钱,我不是那么肤浅的人,嗯,我是吗?我主要想说的是:那谁谁和那谁谁的身材明显看起来没有图片里的好,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图片里都是骗人的。”我很忧伤。看着节目,我经常不由自主地冒出这样的想法:太做作了吧!但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扪心自问:如果让我去做,我就能表现得很真实吗?我很善于自省,所以活得比较辛苦。我不像刘震云老师,他总是让别人辛苦。有次冯小刚和他约我吃饭,酒喝到正好时候,刘老师开始和我辩论,但是他每次反驳或者赞成我之前,开头那句话必说:“王老师,您别生气!”我是个从小就懂得礼貌的人,我也每句回应的开头必说:“您放心,我没生气!”大概这样来来回回五十个回合,我发现,其实,我早就怒了。酒没喝晕,气昏了头。从这件事儿上,我得出一个结论:刘老师比冯小师狡猾十万倍。对不住,我扯远了。话题再㩐回来。于是我有些疑惑了:是演员不够真实,还是我身在戏中而不自知?最后我想明白了:其实,我们都是演员,扮演着各种相似的角色,可能差别在于演技好不好以及观众是谁。最近几年,在中文伴随着网络以两位数的速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热门“角色”,已渐渐成为社会主流,比如“屌丝”、“女汉子”、“吃货”、“二货”、“逗比”、“二逼青年”、“文艺青年”、“公知”、“五毛”、“教授”、“专家”、“大师”等等。虽然有些角色的地位有点尴尬,但没有角色好像更尴尬,仿佛被这个时代抛弃了。于是我们都迫不及待地给自己或他人贴上各类标签。这样的好处是大家可以快速地进入角色,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有太多时间浪费在展示或了解各自的真实属性。很多姑娘都喜欢骄傲地宣称自己是“女汉子”,每次听到这话,我都想对她说:“我可不可以摸一下你的胸肌?”“女汉子”一词绝对是中文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比“男人婆”好听多了,虽然字面意思差不多,但“女汉子”比“男人婆”具有更多褒义性质。还有个近义词——“女强人”,但“女强人”需要一定事业基础,而“女汉子”则简单得多,头发短点、声音粗点就可以了,有时候甚至这两点都不需要,小于30岁女性就行。是不是真的“汉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一个女人说自己很爷们的时候,得到的是一片赞许的掌声,但当一个男人说自己很娘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潮水般的唾弃。还有很多姑娘喜欢扮演吃货,大多数自称“吃货”的男人基本是胖子,但自称“吃货”的女人身材都还不错,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她们所谓的“吃”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来拍照;二是作为减肥的理由。有两类女人经常把“减肥”挂在嘴边,一类是真胖,一类是真不胖,前一类基本减不下来,因为动嘴皮子消耗的卡路里太少了;后一类主要是想听别人说“你一点也不胖啊”聊以自慰,或者是想展示自己除了上淘宝以外也想干点正事。二十五岁以前的姑娘都是文艺青年,最喜欢说的话是“时间似流水,一不小心就老了”;二十六岁至三十岁的姑娘是二逼青年,最喜欢说的话是“再不疯狂就老了”;三十岁以后的姑娘大部分成了心灵导师,最喜欢说的话是“只要心保持年轻,就永远不会老”,哦不对!这句是三十岁以后的男人喜欢说的,三十岁以后的姑娘最见不得“老”字。不过不管多大年纪的女人都不喜欢男人“以貌取人”,所以她们用化妆、整容来掩饰自己的真面貌,当然,她们自己也绝对不会“以貌取人”,只要长得像金秀贤、李敏镐就可以了。男人喜欢扮演的角色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公知”类,指点江山,纵谈国内外大事小事,一种是“梦想”类,常常把马云、乔布斯、巴菲特挂嘴上;还有一种“大师”类,各种特异功能,各种思想主义。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评论男人就这么几句?因为男人作为演员大多是实力派,演技基本比较到位,没什么好说的,女人则多属于偶像派,演技比较呵呵,不得不让人吐槽几句。举个简单的例子,男人扮演球迷至少要知道欧洲五大联赛有哪些主要俱乐部,而女人扮演球迷只要说一句“梅西长得好帅啊”就可以了。不过不管演技好不好,只要演得开心就好,就像这些真人秀节目,他演得开心你看得开心就好。我想说的是:别太纠结了,其实,你只是个跑龙套的。·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WZ6PPLO68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