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之歌 | 寒露节到天气凉,养阴润燥补肝肾_养生_运动_体质

#二十四节气系列歌曲# 《寒露——广东省中医院二十四节气专辑特别策划》。 开栏语 : “天人合一”作为中医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健康观的重要内容,包括人体自身的形神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内外环境统一。 对于如何促进形神统一和谐,最早、最朴素实用、最富含

#二十四节气系列歌曲# 《寒露——广东省中医院二十四节气专辑特别策划》。

开栏语 :

“天人合一”作为中医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健康观的重要内容,包括人体自身的形神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内外环境统一。

对于如何促进形神统一和谐,最早、最朴素实用、最富含中医哲学内涵的技术乃出自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五形人体质判别。它通过对人的个体特征按五行属性分类进行论述,包含了人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季节的适应性、疾病的易感性以及预防保健等相关内容,其内容详尽,被称为《黄帝内经》中最为完备的体质分类。

而对于“人与自然的统一”,最具有现实实践意义的二十四节气。它是对农业、天文、地理、气候、生物等运行规律的凝结,也为人类养生保健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印证了《灵枢·本神》论养生时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本栏目将顺着节气推送省名中医池晓玲教授“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二十四节气养生系列”内容,从大家最为关注的中医养生为切入点,以中国农历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为分界点,以五形人体质为分类法,指导大家通过“五形人”体质辨识,在不同节气里通过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管理自己,以起到改善体质,防病祛疾的作用。

寒露

Cold Dew

10月8日是寒露节气, 跟白露节气一样,寒露也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寒露节到天气凉”,寒露表征天气进一步转凉,露气寒冷,即将凝结。 在自然界中,随着寒气的增长,万物逐渐萧落,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此时,木、火、土、金、水五形人的寒露节气如何养生呢?

01

五形人体质判别

02

寒露养生大则

精神调养:深秋时节容易出现悲伤情绪,此时宜情绪乐观,不要时喜时悲,以免影响肺的清肃功能。

起居调养:天气转凉,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老人及小孩,以防受凉后引发哮喘、咳嗽等疾病的发作。同时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保养阴津。

运动调养:秋高气爽,可选择一些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如足球、网球等球类运动,还可结伴登高、秋游,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饮食调养:养阴润燥、补肝益肾。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鸡、鸭、牛肉、鱼、虾、蟹、泥鳅、大枣、山药等食物;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葡萄等水果;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养。

03

五形人寒露养生要点

木形人:保养阴液

精神调养:木形人在此时容易出现悲忧伤感的情绪,因此要保持情绪乐观。因此时正值秋菊正艳之际,通过登高望远、桑菊观叶、琴棋书画等主动排解不良情绪,保持乐观阔达的心态。

起居调养: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木形人体质者起居稍有不慎则易患感冒,所以“切忌贼邪之风以伤空隙,勿冒风邪”。除了日常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抵抗力外,换季穿衣也要厚薄搭配。体力劳动者注意不要赤膊露身工作,女士们也当注意不要穿无袖、露背、露脐或短裙热裤等凉爽夏装以防受凉感冒。

运动调养:宜多参加登山、秋游等活动怡情养性,还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羽毛球、足球等运动。

饮食调养:宜多进食具有养阴生津、健脾养肝功效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枸杞、党参、白术、山药、猪肉、鸡肉、鸡肝、女贞子、桑椹等。

药膳可选择 枸杞太子参粥:枸杞子10克,太子参15克,粳米75克。上3味洗净,加适量水,先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成粥即成。有补肝健脾的功效。

火形人:静心养阴

精神调养:宜宁心静气,保持平和的心境,切莫大喜大悲,情绪激动。

起居调养:祖国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露气候变冷,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火形人体质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随着秋分节气过后,自然界阳消阴长的趋势更加明显,暮秋之凉燥气候越加显著,火形人体质者日常起居切勿太过劳累辛苦,避免大汗淋漓,或者熬夜通宵,饮食调养应当注重选择温和或温暖柔润之品以防凉燥之邪损阳伤阴。另外,平时睡好子午觉,有助于促进阴阳气机的平衡。

运动调养:秋风送爽,火形人体质者此时适宜出游赏秋、登高远眺。登高活动能增加人体的肺活量,有助于增强心脏等内脏器官功能,并使肢体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且在感受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达到放松身心、调畅情志、强健体魄的目的。另外也推荐如太极拳、八锻锦等运动,调节气机。

饮食调养:宜多进食具有养阴生津,调补肝肾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山药、山萸肉、猪肉、鲫鱼、生地、酸枣仁、葡萄、柿子等。

药膳可选择 地黄枣仁粥:生地30克,酸枣仁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把生地、酸枣仁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成粥即成。有养肝益肾的功效。

土形人:健脾补中

精神调养:宜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态,使气血和调。

起居调养:寒露后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土形人体质者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胃肠型感冒。为了提高土形人的御寒能力、胃肠道抵抗力,日常因避免进食生冷,夜间避免使用冷气,特别劳作和休息应该平衡,使身体气机和畅,以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除了宜早睡早起,同时要注意保暖,以防外邪侵袭而犯病。

运动调养:此时气候越发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这不仅是在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此外,也可选择如八锻锦、太极拳等运动,以内外兼修。

饮食调养:宜多进食具有生津润肺、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生地、枸杞子、鸡肉、梨、党参、柚子、太子参、山药、黑豆、小米等。

药膳可选择 薏苡仁玉蜀黍饭:薏苡仁100克,玉蜀黍100克。将薏苡仁、玉蜀黍洗净,烘干或晒干革命后,玉蜀黍碾成细末,与薏苡仁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煮成干饭。有补中健胃,养阴益肾的功效。

金形人:养阴润燥,调补肝肾

精神调养:伤春悲秋,秋季对应五情之悲伤。寒露节气,气候渐冷,日光减少,风起叶落,金形人体质者也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悲伤之情又会损伤了肺气,加重体质偏颇。因此,宜保持乐观的心态,心胸开阔,使气机调达,减缓秋气对肺气的损伤。

起居调养:寒露节气已是深秋,而中医认为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秋分过后,此时的燥邪多为凉燥,燥邪之气易侵袭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金形人体质者容易出现咽干、眼涩、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状。此时不宜贪食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热峻补之品,否则燥邪与热邪两阳相结,容易加重阴虚燥热症状。由于寒露后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因此金形人体质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另外,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宜早睡早起,根据日夜气温变化适时添衣。

运动调养:可多做伸展运动,如广播体操、八段锦等,也可慢跑、快步走等调理肺气。

饮食调养:可多食具有养阴生津,调补肝肾功效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鸡肉、鸭肉、鱼肉、大枣、哈蜜瓜、梨、葡萄、玉竹、山萸肉、沙参、百合等。

药膳可选择 麦冬瘦肉煮黑豆:麦冬12克,黑豆50克,猪瘦肉50克,猪腿骨200克,姜、葱、盐各5克。将麦冬洗净,黑豆发透,洗净,去杂质;猪瘦肉洗净,切4厘米见方的块;姜切片,葱切段;猪腿骨用锤子锤破。将发透的黑豆放入钝锅中,加入麦冬、猪腿骨、猪瘦肉、盐、姜、葱,加入适量清水,将钝锅置武火上烧沸,撇去浮末,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有健脾益气,养阴益肾的功效。

水形人:调养肝脾肾

精神调养:宜保持心情愉快,凡事以平常心对待,心胸开阔。

起居调养:广东流传着“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的谚语,指的是寒露时节凉气袭人,不能再像往常一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水形人体质者日常起居应尽量少穿凉鞋,尤其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由于水形人体质者肝肾在此时节相对弱势,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体极容易被风寒侵入,引起大小关节不利。所以,在寒露期间水形人体质者要注意适时添衣,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建议晚上用热水泡脚,素体怕冷之人更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却病延年的效果。另外,还宜睡好子午觉,同时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减衣被。

运动调养:除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柔和的拉伸运动最适合多风的秋季,可在室内开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或瑜伽等各种自己喜欢的运动。

饮食调养:宜多进食具有养阴生津,健脾益肾功效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猪瘦肉、鸡肉、鲤鱼、鲫鱼、猪肝、酸枣仁、生地、百合、益智仁、山药、枸杞、葡萄、哈蜜瓜等。

药膳可选择 山药枸杞蒸鸡:活母鸡1只(约1200克),鲜山药100克,枸杞30克,水发香菇、笋片各25克,清汤1500克,黄酒、盐、味精各适量。母鸡宰后去毛及内脏,净鸡去爪,剖开脊背,抽去头颈骨留皮,入沸水锅内氽一下,取出洗净血秽;山药去皮,切成长7-10厘米、厚0.5厘米的纵片;枸杞子洗净。鸡腹向上在汤碗内,诸料铺在鸡面上,加入料酒、精盐、味精、清汤1000克,上笼蒸2小时至鸡肉熟烂即成。有健脾养阴,补益肝肾的功效。

立秋节气之歌 | 立秋增咸减辛,助气补筋养脾胃 秋分节气之歌 | 秋分 日月平分,宜养阴润肺清燥 处暑节气之歌 | 夏尽有秋,处暑宜润肺养肝肾 白露节气之歌 | 高天白露秋,清肺润燥养肝脾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 池晓玲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主任中医师,教授,二级正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医哲学访问学者,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

兼任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委会副会长及方药量效研究专委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及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疾病健康促进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中医肝病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首席专家顾问、广东省保健协会健康服务示范基地首席专家等40多个学术任职。

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工作近40年,坚守中医原创灵魂,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推进中医肝病的传承发展,创立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及其创新性学术思想,建立以辨证论治为主导的“预测-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肝病防治模式,疗效显著。擅长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心理治疗、情志疗法、中医外治法、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提出并实施中医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治疗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供稿:池晓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余浩斌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WZ6PWOEN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