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扇贝”近百亿级规模产业蓄势崛起_品牌_地域_海螺

“长海扇贝”“长海海螺”一直是当地渔民们眼里的“金宝贝”、食客们口中的珍味海鲜。早春时节,大连长海县率先报出春之喜讯——“今年,长海扇贝、长海海螺长势喜人”。再过一个多月,“长海扇贝”陆续进入采收季,随着预制菜产业迎来万亿级风口,一个规模达

“长海扇贝”“长海海螺”一直是当地渔民们眼里的“金宝贝”、食客们口中的珍味海鲜。早春时节,大连长海县率先报出春之喜讯——“今年,长海扇贝、长海海螺长势喜人”。再过一个多月,“长海扇贝”陆续进入采收季,随着预制菜产业迎来万亿级风口,一个规模达近百亿且极具成长性的产业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扇贝加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一度遇冷,急需地域品牌“加持” “长海扇贝”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在上世纪80年代,长海县率先引进虾夷扇贝,并建成了中国首个虾夷扇贝生产示范区,虾夷扇贝总产量占全国90%以上。而“长海海螺”在近年来迅猛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2017年,“长海虾夷扇贝”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地域品牌可以获得相应保护及权益。而“长海扇贝”却因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地域品牌,因此很难得到充分保护,更难以获得品牌溢价红利。

长海县海洋发展局渔业养殖加工办负责人迟庆宏告诉记者,“长海扇贝”,此前只能作为低附加值产品,以原料交易为主,给外地深加工企业及品牌深加工产品做嫁衣,确实令人扼腕叹息。从这个角度来说,“长海扇贝”这个方兴未艾的产业迫切呼唤一个统一强势的地域品牌,赋能产业发展。

抢抓风口,“预制菜”迎来新机遇 对于“一贝一螺”而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眼前。如今,国内预制菜产业迎来万亿级风口,大连抓住良机,正在积极创建“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而作为大连海鲜主力产品之一,“一贝一螺”将大有作为。

据长海县海洋发展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蔡明诚介绍,在“一贝一螺”加工品中,蒜蓉粉丝贝、红烧海螺罐头等预制类产品市场占有率与消费者接受度较高,市场潜力巨大。作为辽宁省海洋牧场示范县,目前长海县海螺和扇贝精深加工企业有29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大连壮元海公司和獐子岛集团更是在沪深上市,并且,獐子岛贝类加工中心已建成投产。当前,长海县正全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贝一螺”被确定为产业园主导产业。

据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海县正在为“一贝一螺”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力打造地域品牌。据介绍,长海县2021年,“一贝一螺”养殖面积达101.4万亩,总产量24.4万吨。其中,扇贝产量高达22.4万吨。

截至目前,“一贝一螺”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已突破80亿元。预计到2024年,以“一贝一螺”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将达118万亩,总产量50万吨,主导产业产值将达120亿元,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

刘霖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G4Xj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