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申遗鼓浪屿申遗一周年:来看艺术名家笔下的“美术之岛”

2017年7月8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日前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 中国申遗项目——“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正式通过了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时光飞逝,转瞬又是一年。 这
原标题:鼓浪屿申遗一周年:来看艺术名家笔下的“美术之岛”2017年7月8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日前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中国申遗项目——“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正式通过了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时光飞逝,转瞬又是一年。这一年,鼓浪屿在全球的瞩目中悄然蜕变,变得更美,更宜居。这一年,更多人登上这座美丽小岛。人们赞颂她的美丽,优雅,以及背后深厚的文化历史,人们更是用尽各类文笔,来描摹这座跳跃着钢琴音符、风景如画的旅游音乐之岛。不过,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鼓浪屿除了被称作“琴岛”外,还有一个称呼:“美术之岛”。多年前,从这里,培养及走出去了许多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工艺美术家。本期,我们借着鼓浪屿申遗成功一周年的热点,来盘点那些与鼓浪屿颇有渊源的艺术名家及其笔下的鼓浪屿吧。杨夏林:第一次通过山水画把鼓浪屿介绍给世界杨夏林,别名杨嘉懋,福建仙游人。我国箸名山水画家。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师从傅抱石、李可染、黄君璧等名家。▲鷺江漁火(鼓浪嶼望鷺江及廈門)上世纪的1956年,杨夏林任“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副校长。为了展示自己美丽的“家乡”——鼓浪屿,参加全国美展时,他创作了一幅《鹭江渔火》山水画,此画在北京展出后,引起巨大的反响。在这幅作品中,杨夏林自创了独特明快的似传统宋人皴法,中西结合的画风,从特殊的角度,把鼓浪屿、鹭江、厦门、榕树、渔舟等,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多少人都因看到此画,而到风景如画的鼓浪屿去看看。这也是杨夏林第一次通过山水画,把厦门鼓浪屿介绍给中国和全世界,为宣传和推广厦门和鼓浪屿,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的1962年,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建成,福建厅的大画(屏风画)落在杨夏林身上。为此,他上山下海,走遍鼓浪屿的边边角角,画好厚厚的一本本写生,鼓浪屿的大海、榕树、岩石、洋楼等一一录入其中。▲周总理在福建厅(背后画为《厦鼓风光》)▲周总理在福建厅(2002年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重新装修后将屏风画换成“武夷之春”磨漆画)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厦鼓风光》(鼓浪屿)屏风画的落成,是杨夏林的精湛艺术再现。在这件作品中,他把一个不一样的《厦鼓风光》大画,再一次在庄严的场合,呈现在全世界的面前。彼时,周恩来总理以在福建厅接见外宾为首选,以在《鼓浪屿》画前合影为首选(另二个热门是”江山如此多娇“和”迎客松”画前)。可以说,通过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鼓浪屿》画作,杨夏林再一次把鼓浪屿介绍给了全世界。杨夏林始终挚爱这鼓浪屿。他尤其对鼓浪屿的大海、榕树、岩石、洋楼、大街小巷、一草一木情有独钟。他把深根苍虬榕树,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赋予鼓浪屿的榕树新的生命;把大海描绘得别具一格,满纸涛声,时而浪涛汹涌,时而波光粼粼;而一石撑天的日光岩、鸡母山、复鼎岩(英雄山)、笔架山、印斗石等鼓浪屿山石,嶙峋奇特的岩石特点,更是给他无穷的创作灵感。于是,一座座直立山峰载体越然纸面,成为立体般美妙的画面。人们都说,看杨夏林老师的画,是一种最高的艺术享受,就像读一本中国山水画的小说,内容丰富而源远流长;就像听一首交响乐,各种乐器的组合和跳越音符的高低快慢顿挫,犹如天籁之音。吴冠中:《鼓浪屿》拍出621万港元高价(吴冠中)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吴冠中《鼓浪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吴冠中曾多次到鼓浪屿写生,并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写生作品。他尤其喜欢鼓浪屿的榕树。那些树到处长。或挺立,或斜倾,或虬曲,或伏卧,或如巨伞撑天。让人难忘。吴冠中喜欢榕树。在他看来,榕树那虬曲的躯干、层层垂挂的气根,可以让写实的画家无穷无尽地探索,可以予抽象派绘画以不尽的启发。1978年的一天,吴冠中找到杨夏林时,杨夏林正完成《古榕》的创作。那幅《古榕》,苍劲奇拙、枝根盘绕、变化多端。吴冠中看了,深受吸引,便问:“这画中的古榕在哪里?”杨夏林告诉他,这是鼓浪屿笔架山上的一棵大古榕。第二天早上,在杨夏林之子杨维杰的陪伴下,吴冠中来到笔架山上。见到这棵巨大沧桑的古榕,众多根须悬在空中飘荡。吴冠中不断赞叹:“奇树,树中之奇!”他很快便开始画。吴冠中作画,是非常专心和投入的。执起笔来,可以几个小时不休息,不到完稿不收笔。当时,太阳曝晒,还有蚊虫叮咬,但他仍旁若无人地继续创作。那幅作品叫《鼓浪屿》。整个画面的近景处,一棵巨榕矗立正中。其枝干向四周伸展。藤蔓缠绕于穿梭于树干之间。树影藤蔓间,透出远方波光粼粼的大海。以及鼓浪屿上星罗密布的渔家村落。吴冠中来过鼓浪屿很多次。其中有许多次,都是来画榕树的。在吴冠中笔下,鼓浪屿上的榕树,被更多人认识。他的几幅关于鼓浪屿的油画作品,曾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其中一幅,是在中国嘉德(香港)2013秋季拍卖会上。在那场名为“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一)”的拍卖会上,吴冠中的《鼓浪屿》,以621万港元成交。高出估价6倍。这也是该场拍卖会上的最高价作品。(中国嘉德(香港)2013秋季拍卖会上,吴冠中的《鼓浪屿》以621万港元成交)洪瑞生:鼓浪屿是“内心深处的实景”洪瑞生(1940.2—),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已退休),资深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我的根啊,在鼓浪屿,过去的那一汪安静的小岛上。”洪瑞生1940年生于厦门市鼓浪屿,195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虽然他只在岛上生活了五年的时间,不过鼓浪屿的影子却在他人生创作整整陪伴了了五十年。他说,儿时的鼓浪屿,是一段难过又快乐的复杂生活。“碧蓝蓝的大海与蓝天,邻里之间淳朴的友谊,当然也伴随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抗战岁月。但那片窄小空间中透过的一丝蓝天,却给我多年的创作思路带来了深深的灵感。”洪瑞生曾画过一幅著名的《冬日鼓浪屿》。(《冬日鼓浪屿》)“这里面的带着小提琴的女孩和这位照顾婴儿的母亲,其实并不是实景,只是我当初脑中底层的记忆。”他说,“远处的日光岩倒是真的,但近处貌似哥特风的建筑风格却又不是鼓浪屿的实景。”对于洪瑞生而言,他的作品其实是一种写意的创作,记录的是他“内心深处的实景”,就如同他在鼓浪屿的那栋青砖灰墙的小屋一样,“是一种永恒的记忆”。邱祥锐:他把鼓浪屿的月亮带到米兰世博会邱祥锐,1938年12月出生于福建永春,先后师从张晓寒、黎雄才等著名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厦门张晓寒美术研究会荣誉会长。他擅长中国山水画和磨漆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全国工艺美展并多次获奖。邱祥锐说,在创作中,他一直对明月情有独钟。近年来,他尤喜以水映月,以月写水,吸收磨漆画和西洋画的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轮明月”。他当然也喜欢画鼓浪屿。以及鼓浪屿的月亮。2015年6月17日至29日,邱祥锐的专题画展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举办。这是厦门画家在米兰世博会的首展。该画展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从颂咏明月的唐诗佳句汲取灵感,将别具中华韵味的明月清辉播撒至地中海畔。(《鼓浪听涛》)其中的一幅画作,名为《鼓浪听涛》。在该画中,邱祥锐描绘了夜色中的鼓浪屿——明月的映照下,显得安静而苍凉,甚至连周遭的海水,都仿佛睡过去了一般——就是这样一轮来自鼓浪屿上空的月亮,被邱祥锐带到了米兰世博会的展览现场,引发当地观众的关注。林良丰:鼓浪屿承载了美好的青春岁月林良丰,厦门著名画家。擅长中国山水画、道释人物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会长、厦门美协中国山水画专业委员会会长。厦门知名艺术家林良丰对鼓浪屿一直情有独钟。他的少年时代,就在鼓浪屿上的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求学,师从张晓寒等名家。毕业后,他曾长期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执教。2003年,他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辞去教职,搬离这生息了26年的美丽小岛。或许是为了更好地纪念那段在鼓浪屿上生活、教学的时光,他后来选择将住址安定在鼓浪屿的对面。“在她的对岸,从我画室的阳台,可以日夜远望着她的身影,听潮汐带来她那如鼓的涛声,时刻依恋着这岛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仄路,以及风格迥异的幢幢小楼,爬过围墙的花树和从格子窗里飘出的悠扬琴声,日光岩、鸡母山、笔架山、八卦楼······还有那参天的榕树,四季盛开的三角梅。这里,承载着我的青春的岁月和美好的回忆。”林良丰说。他也曾创作过不少关于鼓浪屿的作品。其中一幅为《海上花园》。在他笔下,日光岩、八卦楼、龙头路、码头、小白楼、金瓜楼、郑成功塑像、天主堂、鸡山草堂;绿树、红瓦、白墙;古城、仄巷、沙滩;三角梅、凤凰木……鼓浪屿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一一入画。(《海上花园》)陈杰民:热爱鼓浪屿的“情种”陈杰民,1964年毕业于建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是省水彩画会理事、厦门美协理事、市水彩画会秘书长、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理事、工艺美术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美展.并有选送国外展出。年届七旬的厦门水彩画家陈杰民,是鼓浪屿的“老资格”岛民。12岁那年,他跟随父亲从福建石狮永宁来到鼓浪屿,并开始在此长期居住,后又在福建工艺美术学院就读,一直到32岁那年才离开。他在鼓浪屿住了20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在鼓浪屿度过。刚来鼓浪屿时,陈杰民在日光岩下的西林住了3年,后来又搬到龙头路上住。为纪念那段日子,他特意画了一幅《西林》——阳光照耀下,日光岩下的西林,安静而美好。陈杰民说,鼓浪屿的风土人情很特别,很能激起他的创作欲望。为了画鼓浪屿,他走遍了岛上每个角落。他的好友、厦门画家何丙仲说,鼓浪屿可以入画的地方处处皆是,但四时八节,不同的光影就会折射出不同的景色,如果不是因为对鼓浪屿爱得痴迷,便无法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体会捕捉并描绘鼓浪屿那细微而奇妙的变化。在他看来,陈杰民恰恰是个“情种”,他对鼓浪屿这个“万人迷”早已“别有用心”———多年来,陈杰民创作了上百幅有关鼓浪屿的水彩画,几乎将鼓浪屿的各种姿态都描绘出来了。陈杰民有一幅作品《一生一世跨年画作》,在这幅作品中,陈杰民画出了记忆中的鼓浪屿———安静的小岛上,微风轻抚,人们在悄然等待新年的到来;石板路上,有父母推着童车,慢悠悠地走。(陈杰民水彩画)·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ZewbGb4dgY.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