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给你一个打卡的理由_中国_发展_啤酒花

如今啤酒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发酵饮料 它也是一种文化符号 相互碰上一杯啤酒 成为了当下一种流行的社交方式 但啤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酒 大抵没有人可以准确地形容 有的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而多数人所追求的 也许并非只是那说不清、多样复杂的口感 而

如今啤酒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发酵饮料

它也是一种文化符号

相互碰上一杯啤酒

成为了当下一种流行的社交方式

但啤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酒

大抵没有人可以准确地形容

有的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而多数人所追求的

也许并非只是那说不清、多样复杂的口感

而是一种让所有积攒的情绪

都酝酿在那橙黄色的液体中

伴随着弥漫的香气,极致释放的愉悦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这种仅次于水和茶的人类第三饮料

“啤酒”的故事

01

为什么啤酒没有在中国古代发展起来?

众多历史学家目前公认

啤酒是诞生于苏美尔文明时期

是由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

用大麦芽酿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现在的啤酒是以大麦、纯净水

和啤酒花为主要原料

经过发芽、糖化、发酵而酿成的

一种酒精含量低,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酒

当时水随处可得

酵母是存在空气当中

啤酒花的加入则是在几千年以后

因此当时人们对啤酒酿造出来的认知

主要是大麦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

中国也有大麦

而且中国有着悠久的酒文化

为什么啤酒却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呢?

王佳静研究的陕西米家崖地点

根据斯坦福大学中国博士王佳静的考古成果

她对陕西米家崖文化的描述:

在大约5400年前的陶罐表面

检测出了大麦和其他谷物发酵的痕迹

极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发酵记录

而且到了4000~5000年前的商周时期

中国就有了以谷物发芽酿酒的记载

古人称之为“醴”

这与现在啤酒使用的原料及制作工艺

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所以相关专家认为在5000年前的中国

就有啤酒兴起

但可惜在汉代

我国先民发明了酒曲

能够酿造出更高酒精浓度的酒

至元代蒸馏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

使得酒的口感更加醇香浓厚

口感寡淡的啤酒并不能满足

当时人们对口味的追求

因此逐渐被黄酒所替代

中国啤酒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就没有像在中东地区那样得到进一步发展

02

古代啤酒是怎样变成现代啤酒的?

在中东地区

啤酒迅速地在埃及、阿兹特克

和印加地区流行

而当时生产条件有限,所有的啤酒

都是手工自酿,可以无限的添加作物

这使得当时啤酒种类非常繁多,百家齐放

古埃及人对于古代啤酒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真正把古代啤酒推向高峰的正是古埃及人

在古埃及时期,因为生产力的落后

能够解决温饱是一件幸福的事

而啤酒是能提供营养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古埃及在征用无数的劳工为法老建造金字塔时

其报酬就是面包与啤酒

这在当时社会就吸引了许多人

国家会写啤酒欠条给劳工

于是在啤酒的激励下,一座座金字塔拔地而起

可以说没有啤酒,就可能没有金字塔

古代埃及人酿造啤酒的泥塑

当时酿酒业已经非常发达

古巴比伦、叙利亚(公元前2500年左右)

都出现了酿酒作坊,还出现了酿酒师的职业

不过当时从事酿酒的都是女性,甚至是女祭司

并且酿酒师非常受人尊敬

因为这是主管酿酒的女神宁卡西

唯一庇护的行业

很快,啤酒经过希腊传到欧洲

也正是受到原料产地、气候

以及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

欧洲主流的啤酒产地变成了

英国、荷比卢、德国等地区

啤酒种类也变得非常丰富

其中英国用蜂蜜和水混合酿造制成的蜂蜜酒

以及和现代很接近的黑啤酒比较著名

1516年 巴伐利亚公国大公威廉四世发布了

《德国啤酒纯酒法》规定啤酒只可以

用啤酒花、麦子、酵母和水作原料

出现了啤酒的食品法律

啤酒花

这里需要提到啤酒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

啤酒花的使用

啤酒花不是酒杯上部的啤酒泡沫

而是一种啤酒增味的植物

它的另一个名称叫做“蛇麻草”

起初人们往啤酒中增加啤酒花

是为了中和大麦芽的甜腻

但后面发现啤酒花

含有的树脂和其他成分还起到了

稳定泡沫和防止细菌滋生的作用

这使得啤酒变得更易于贮存

在没有灭菌技术与密封包装的年代

啤酒和淡水一样,成了远洋货轮的必需品

到了19世纪,有了冷冻机

人们开始对啤酒进行低温后熟的处理

使得啤酒出现了泡沫

自此古代啤酒就逐渐接近了

现代啤酒的风格特色

03

中国有哪些特色的地方啤酒?

别看啤酒诞生时间长

传到中国才100多年

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

1900年俄国侵占东北

俄国士兵非常想念家乡的啤酒味道

一个名叫乌卢布列夫斯基的俄国人嗅到商机

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

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

随后,其他欧洲国家也有人效仿

在北京、上海和山东等地开了酒厂

不过由于啤酒度数低

与当时中国的烈酒文化格格不入

加上需要耗费大量粮食生产

所以在中国人吃不饱饭的年代

啤酒当时没有成为一个接地气的饮料

直到1985年“啤酒专项工程”的实施以后

中国的地方啤酒如雨后春笋

发展迅速

出现了许多以结合地方历史文化

地理建筑、名山大川等元素的特色品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PqGV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