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必听的歌24首歌70、80后不能听这些歌,否则会流泪

在歌声中,最容易找到真挚的感情。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我们总会轻而易举地找出那些时代的背景音——歌声。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央广公益推出全新力作《岁月如歌》,让音乐带我们回忆40年来的峥嵘岁月,展望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 70年代的歌声:时代
原标题:70、80后不能听这些歌,否则会流泪在歌声中,最容易找到真挚的感情。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我们总会轻而易举地找出那些时代的背景音——歌声。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央广公益推出全新力作《岁月如歌》,让音乐带我们回忆40年来的峥嵘岁月,展望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70年代的歌声:时代列车的发车哨声1978年,在70年代的尾巴上,中国迎来了一次重大而深刻的转折——改革开放。其实,如果你翻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话,并不会找到”改革开放“这个词,但这次会议却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政策基础。历史表明,固步自封的中国不会有发展空间,只有改革和开放,才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真正的机遇。1978年,春风拂面,万物复苏。这是一个值得人们举杯相庆的时刻。1979年,听录音机的彝族妇女改革开放,除了给中国的经济活动带来了繁荣,也让文化领域的创作者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1979年的歌曲《乡恋》在面世之初曾经引发过广泛的争议。除了歌颂恋爱的内容之外,电声乐器伴奏和在中国大陆歌曲中前所未见的”气声唱法“也让它蒙受了”靡靡之音“的负面评价。然而,人们对它的喜爱和传唱很快就让争议销声匿迹。从此,中国歌曲的面貌,就如同普通中国人的面貌一样,鲜活起来,多样起来。70年代偏远地区的马驮医院改革开放之初,这些歌曲就像列车的发车哨声一样,清晰的告诉人们:一个崭新的、多彩的、极富活力的新时代,来了!80、90年代的歌声:传唱激情与梦想进入80年代,中国的歌曲除了在形式上变得更加时尚以外,内容上也变得更加富有青春朝气。《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可能是80年代的第一首”现象级“歌曲。人们不知道的是,这首歌实际上是先有词,后有曲。1980年,作曲家谷建芬发现了《词刊》上的一首小诗《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她很快为这首诗词谱了曲,这首歌也很快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在近四十年之后的今天,人们依然会被这首歌曲的乐观、昂扬的精神所感动。80年代年轻人推崇的社交方式:跳舞8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的进展,人们的音乐视野也随着宽广起来。曾经难以听到的香港、台湾甚至国外音乐纷纷涌入中国人的耳朵,聆听、传唱这些歌曲也成了80年代的时代潮流。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舞台上迎来了一位香港青年张明敏。他的一首《我的中国心》一时间鼓舞了全中国人的爱国之心。80年代的一位”潮人“,身后是全套时髦电器时光进入90年代。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中国社会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各种商品、各种生活方式、各种价值观念如同百花齐放,让整个中国成了一座喧嚣的舞台。有那么一个时期,“潇洒走一回”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而这句话正来自于1991年叶倩文的同名歌曲。虽然,那个时候的确有些人对这句话产生了误解,“潇洒”得过了头,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了这个时期的某种时代宣言:我自己的生活,我要自己来驾驭。90年代的大学宿舍在愈加开放的上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外界新鲜事物的“走进来”,许多人产生了“走出去”的想法,出国留学、创业成为了世人瞩目的潮流。1994年1月日,一部中国人主创,却全程在美国拍摄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电视台播出,“追剧”者一时间大有人在,电视剧中那首《千万次的问》也被传唱一时。追寻梦想、追寻荣耀、追寻知识、追寻改变,那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燃情岁月”。90年代,机场上的几位航空旅客90年代,有许多大事令人们记忆犹新。香港、澳门回归、亚运会的举办和随后的申奥努力......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式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与此相应的则是中国人由衷的自信和自豪。音乐人高枫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创作出一首令人心潮澎湃的歌曲《大中国》。事后他说,在经过北京火车站时,车站的大钟正好敲出了整点报时乐曲《东方红》,刹那间,“大中国”这三个字和所有需要唱出的东西都出现在他的脑海。这首兼具民谣和摇滚色彩的歌曲,将中国人火热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1997年,广州市民庆祝香港回归新世纪的歌声:寻找生命最初的感动2000年不仅仅是世纪之交,更是千年之交。据当时的新闻报道说,有的孕妇为了让宝宝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出生,不惜用医学手段拖延生产时间。人们对于新世纪的希望和向往由此可见一斑。新世纪也没有辜负满怀期盼的中国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文化艺术的百花齐放、个人生活的日新月异......音乐,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2000年,大批“千禧宝宝”出生2001年,音乐的传播第一次乘上了互联网的东风。在这一年,人们听到了一首充满幽默、戏谑的歌曲:“俺们那嘎都是东北银......翠花,上酸菜”。这首歌的迅速流行,不是因为电视或音乐专辑,而是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传播。雪村的这一套《音乐评书》很可能是中国第一批借助互联网起飞的文化作品。与此同时,一批重量级的新生代音乐人正在冉冉升起。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听歌”成为年轻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庞大的录音机成为了历史,播放光盘的“Walkman”也开始过时,一次能存储几百首歌的MP3播放器成为人们的新宠。音乐,开始和生活无缝衔接。快节奏的生活,让年轻人渴求快节奏的音乐。还记得当年第一次听《双截棍》时的激动吗?2011年的张北音乐节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列出2010年以后有代表性的音乐和音乐人已经变得无比困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业结构、人际关系、流行趋势乃至时间本身都变得前所未有的碎片化。同样的梦想,激发着不同的创造;一样的对美的追求,却展现出无数种新的可能。流行、摇滚、民谣、说唱乃至后摇、金属等等音乐形式遍地开花,全体中国人共听一首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碎片化、个性化的时代,也许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时间都去哪了?音乐是一种有魔力的艺术形式,它也许是唯一一种完全出自人类创造力的产物。绘画描摹自然、舞蹈借鉴生活,唯独音乐,歌唱着来自于智慧的欣喜与感动。我们听音乐,不仅是为了休闲,更是为了思索与感触;我们回眸四十年来的中国音乐,不仅是为了回忆、怀旧,更是为了寻找前进的动力、生命的初心。点开这一个个音乐链接,让音符飞扬,让节奏流淌,让我们乘上歌声的翅膀,去寻找生命最初的感动。来源:央广公益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网站。责任编辑: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kx8rZ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