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编外老记”王金科:用镜头见证宁夏变迁

用镜头见证宁夏变迁 如果不是把一腔热血投入到了宁夏这片热土上,王金科或许会成为四川财经学院的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另一种快乐。 1929年出生于陕西榆林的王金科,从延安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四川财经学院工作,闲暇时间喜
原标题:“编外老记”王金科:用镜头见证宁夏变迁用镜头见证宁夏变迁如果不是把一腔热血投入到了宁夏这片热土上,王金科或许会成为四川财经学院的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另一种快乐。1929年出生于陕西榆林的王金科,从延安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四川财经学院工作,闲暇时间喜欢新闻写作。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王金科由四川财经学院调入宁夏财经学校任教,一如既往对新闻充满了热情。年少时代的王金科。与新闻结缘的60多年里,王金科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着宁夏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1963年,当时全国人均工资只有15元钱的时代,他却花了48元钱购买了一台海鸥相机,开始学习摄影。只要是和新闻沾边的事,他都舍得投资。”妻子县恩惠说起王金科对新闻的执着,语气中透理解、支持和钦佩:“当初决定嫁给他,就是看重他勤学、踏实,愿把所干的事做好的韧劲。”1963年4月17日,王金科拍摄的新闻照片首次刊登在《宁夏日报》上。也是从那时起,王金科“编外采访人员”生涯正式开启。从只写文字到文图并重,他循序渐进,把门道摸了个清清楚楚。1963年4月17日,《宁夏日报》首次刊登了王金科拍摄的新闻照片。1970年,王金科被分配到宁夏轻纺工业局工作,并被推选为局通讯组成员,这给了王金科发挥一技之长的机会。1978年10月,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王金科拍摄的照片入选自治区二十大庆摄影作品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金科将镜头对准银川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为那一时期的银川市玩具厂、搪瓷厂、毛纺厂等各行各业,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载和图片资料。王金科拍摄的新闻照片。1989年,离休之后的王金科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捕捉新闻信息上。30年间,王金科以一名编外采访人员的身份参加了区内很多重要活动,在《宁夏日报》《新消息报》《银川晚报》等90多种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屡次被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新闻同仁都叫他“编外老记”。年龄从来都不是阻碍王金科执着奋斗的羁绊。2000年,为了抓拍全区大中专学生穿越腾格里沙漠的精彩瞬间,当时71岁的王金科决定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经过六个小时的艰苦跋涉,他走完了全程,留下了那些独一无二的精彩瞬间。王金科拍摄的新闻照片。也是在同一年,王金科成为宁夏秦腔剧团的一名随团采访人员,跟随着剧团踏遍宁夏山川,甚至到西安、兰州、榆林、靖边等地演出,积累了大量团队演出的资料,由他采写的《秦腔戏剧——五朵梅花映湖城》《宁夏秦腔缘何唱响陕北大地》等报道,先后在宁夏各报刊发表。如今,尽管已经90岁高龄,但王金科的身影仍然出现在许多新闻现场,受身体条件的制约,他不能像以前那样与同行抢新闻了,但仍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捧着相机继续参与拍摄。90岁高龄的王金科仍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相机。谈到过往,王金科心生感慨:“今年,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回到四川财经学院,看看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见见老同学、老同事,告诉他们,能见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夏从初建时的贫瘠到现在的美丽丰饶,是人生一大幸事。”(记者胡琴杨丽/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责编:阎梦婕、宽容)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DqzO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