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吃小面,就没有一碗是好相与的_肥肠_口味_分量

在重庆吃小面,就没有一碗是好相与的 BY小企9999 重庆小面,前两年走出巴山蜀水,闯遍全国各地的码头。 几乎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能看到“重庆小面”的招牌。不过和其他餐饮门类一样,难免跟当地的原本口味“融合”,做出因地制宜的折中妥协。所以,在

在重庆吃小面,就没有一碗是好相与的

BY小企9999

重庆小面,前两年走出巴山蜀水,闯遍全国各地的码头。

几乎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能看到“重庆小面”的招牌。不过和其他餐饮门类一样,难免跟当地的原本口味“融合”,做出因地制宜的折中妥协。所以,在其他地方吃小面,跟在重庆比,还是能感受到明显的不同。

且看下面这些我在重庆市面上吃到的:

肉臊面:借用云南人“帽子”的说法,戴了一顶味道和体积都明显相当厚重的肉臊帽。

鸡杂面:鸡杂的分量似乎有点抠门,但红油的香辣底味不含糊。

牛肉豌杂面:看卖相跟台湾版的牛肉分量差不多,但口味之霸道不是“台湾牛肉面”那种温吞感可比的。

酸菜火腿面:其实不加火腿也可以,酸菜跟辣味真的很搭。

某间网评前茅的老太婆摊摊面:加料(蹄筋和肥肠)分量足大到把我吓一跳。

早知道这么狠我会提要求另外放,不然都看不出它的基础是一碗面啦!蹄筋和肥肠切得格外大块,追求的口感都是当地话中的“耙糯”,也就是软烂的意思,在我看来反而损失很多咀嚼的快感。

面汤里的红油跟重庆火锅里的老油似的,香辣浓郁回味足。

这是一碗正常版的社区小面馆吃到的肥肠面。“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两相比较,这碗一下子弱爆了。

当然,价格也有显著差异。前面那碗价格是这碗的三倍。

据我观察,好像小姐姐大姑娘们更喜欢吃粉,我瞎猜或许粉比面的热量低些,比较不容易长肉。大多数小面店除了有不同形制的面条,往往也同时提供“苕粉”,还有细粉和宽粉的区别。口味调配方面差不多,全是浓墨重彩的风格。

看看重庆市面上的小面,再比较其他地方(比如厦门)吃到的,很容易心生感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4leQw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