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做到县长难吗读1本书胜过普通人读100本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可能是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不少人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谈到学习,第一感觉就是要学那些复杂的、难的,似乎搞懂那些复杂困难的知识就是学习的全部,他们过于偏重“学”,而不重视“习”。观察社会会发现,很多事业比较成功的人,不见得是读书很多的人,但这
可能是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不少人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谈到学习,第一感觉就是要学那些复杂的、难的,似乎搞懂那些复杂困难的知识就是学习的全部,他们过于偏重“学”,而不重视“习”。观察社会会发现,很多事业比较成功的人,不见得是读书很多的人,但这批人普遍具备这样一种特质:他们一旦懂得一个道理,下次见面时你就会发现,他在某些方面(谈吐、行为、决策方式、思维方式、气质等)已经朝着这个道理的方向改变或变好了一点点,虽然有时候很难定义这种改变是什么,但你却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改变确实已经发生。而很多不太容易有成就的人,他们则表现出相反的特质,一个道理很难改变他们,即使他们当时觉得这个道理醍醐灌顶,这种人非常多,他们是“懂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的完美践行者。对“学”和“习”侧重的不同,足以把人区分开。侧重点在“学”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他们以书本为中心,以把一本书读完为目的,而不是以寻找道理为目的,不是以自己的实际生活为中心,一本书不重头到尾看完对他们来说就不叫系统的学习,他们想要把一本书的所有道理无死角地全部把握住,一旦他们觉得搞懂了一个有技术含量的理论,他们就满足了,而忘了知识要用起来,才有让“改变”发生的作用,他们几乎会把十分力气都用在“学”上。侧重于“习”的人会让书本成为自己的奴隶。自己的实际疑问和需求对他们来说是第一位的,而找相关书籍去学习不过是这种需求自然推动的结果,对他们来说,不是学以致用而是以用以致学,他们不是造好产品,才去开发市场,而是让市场需求推动自己去做事,他们把书本当做一种解决内心疑问和现实需求的手段,他们读书以找到一个有用的道理为目的,读一本书、参加一个活动只要懂得一个道理就会满心欢喜,他们觉得读一本书能学到一个道理就够了,他们觉得懂得多是不够的,懂了一个道理把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成千上万次地运用,比懂得100个道理但一次都用不上要更有价值。重视“学”的人,用一个月点滴无死角地读10本书,懂了100个道理,但由于他们不用,所以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太大的改观。重视“习”的人,用一个星期读了1本书,懂了3个道理,他们会将这3个道理成千上万次、点滴无死角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对这些道理的运用如同雨水和阳光滋养这他们,于是他们的生活也因为这些雨水阳光的滋养而朝着这些道理的方向发展。后者读1本书带来的改变,胜过前者读100本书带来的改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y26Wx47ArP.html

(0)

相关推荐

  • 推荐 伞的寓意是什么意思伞

    我在云山之巅望向有你在的天边心里渴望到你的身边途中再大的风雨即使还有万重千山都挡不住我恋你的情更挡不...

    2019-01-23 10: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