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跷——道家的不传秘穴_身体_人体_眼目

阴跷是掌管我们行动和眼目的要脉,阴跷不通,则下肢易出现痉挛、拘急、外侧弛缓等不适,同时眼睛也可能易出现干涩、不适等症状。调理它倒很方便,静坐呼吸法即可,专心、静心将体内气流贯注阴跷,如此它就自然因呼吸之温暖而变得通畅、谐调了。 在奇经八脉中

阴跷是掌管我们行动和眼目的要脉,阴跷不通,则下肢易出现痉挛、拘急、外侧弛缓等不适,同时眼睛也可能易出现干涩、不适等症状。调理它倒很方便,静坐呼吸法即可,专心、静心将体内气流贯注阴跷,如此它就自然因呼吸之温暖而变得通畅、谐调了。

在奇经八脉中有一个神奇的穴位,它被道家称为“不传秘穴”,这个穴位就是8条奇经中的阴跷穴。《黄帝内经灵枢》说:“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鼽,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这是阴跷脉的循行路线,它从脚跟部中间开始,经照海穴(即脚底部),然后过内踝,直接到达下肢的内侧,入于两肾中间,接着从胸部到达咽喉,交会于眼部的睛明穴。阴跷脉交会于照海穴、交信穴、睛明穴,左右共计6个穴位。

虽说阴跷脉的穴位不多,但功能却非常强大,道家称其为“生死根”“复命关”,因为我们的任脉、督脉、冲脉都是从它那里而起的,可以说此脉一动,三脉皆通。而与此同时,它又是奇经八脉的总源,联系我们的眼、脑、咽喉重要器官。《黄帝内经》这样讲述它的作用:“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此处的跷脉是指阴、阳跷脉,也就是说人体只有阴阳气相并,才能濡养眼目。可见,阴跷脉与人的眼目休戚与共,因此,阴跷脉有病症,人就会有眼目方面的障碍发生。与此同时,人体下肢还会有内侧痉挛、拘急、外侧弛缓的问题发生。如果就医,则通常可见病人眼睑下垂,舌苔白而色淡,脉象又虚弱无力。

不管身体多好的人,如果没有一双好眼睛及有力的腿脚支撑,健康就会大打折扣。阴跷脉既主眼目、腿脚,自然就是很重要的。李时珍说:“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阴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这话告诉我们作为人体重要的经络,阴跷脉在奇经八脉中是大道之根、一气之祖,只有它是通畅的,其他脉才能通畅。因而,将阴跷脉视为总经脉造化之源一点儿也不为过,它对于养生的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了。

阴跷脉作为重要的养生经脉,该如何来守护、保养呢?说起来又再简单不过,静坐呼吸法即可,这是激发阴跷脉发挥最大功效的最好方法。

首先,找一个环境好且安静的地方,双腿盘坐在垫子或其他舒适的地方,双手自然地分别搭在双膝上,注意身体要直,不能驼背弯腰,让百会穴与脖子及尾椎保持一条直线。因为我们打坐是以打通阴跷脉为主,所以只要静坐并自然呼吸就够了。所谓“无一静坐不存法”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在静坐过程中不要心存杂念,闭目以追求呼吸顺畅,身体的反应则顺其自然。如此坐15分钟,如果可以坚持,则时间可延长到20~30分钟。初坐是没有什么感受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感受到温暖的气体在腰部穿行。当我们可以感受到这股暖气流的时候,便要用意念将它直接送至阴跷穴。通常来说,这股暖气流即人体的真气运行,在它到达阴跷穴时,我们会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受,即使这种感受非常微弱,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庄子曾说:“真人呼吸以踵。”这里的“踵”其实说的就是阴跷穴,阴跷脉通畅了,身体会达到一种“真人”样健康的程度;反过来说,要想阴跷脉通畅,就得会呼吸。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能力时,阴跷脉才会被真正打通,并将温暖之气输送到全身。此时是人的精气神在体内运化的过程,全身由内而外有阳气不断升起。所以,道家又称之为“种阳法”,足见小小静坐的功效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g0K1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