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消暑品西瓜_中国_我国_夏日里

炎炎盛夏,赤日当空,高温难耐,如烤如蒸。此时,若有一只绿意盈盈、在凉水中浸透了的西瓜,切而食之,一口入内,凉透心田,酣畅何及!那清爽的滋味,那适意的口感,是每个人皆曾有过的体验。 西瓜是夏果之王。夏日里,西瓜是最好的消暑食品,是最无法抗拒

炎炎盛夏,赤日当空,高温难耐,如烤如蒸。此时,若有一只绿意盈盈、在凉水中浸透了的西瓜,切而食之,一口入内,凉透心田,酣畅何及!那清爽的滋味,那适意的口感,是每个人皆曾有过的体验。

西瓜是夏果之王。夏日里,西瓜是最好的消暑食品,是最无法抗拒的诱惑。吃瓜固然是伏天里的绝佳享受,而拔刀剖瓜,如破玉瓶,又是何等豪迈潇洒的感觉!金圣叹将其列为平生快事之一,他的《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其十七就赞曰:“夏日於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瓜。不亦快哉!”南宋末年的一个酷暑之日,文天祥“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之后,但见切开的西瓜正如“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遂大快朵颐,霎时清凉之气袭来;他情不自禁,提笔赋诗:“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痛快淋漓,暑气尽消之意尽显字里行间。

西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其名称里的一个“西”字,透露出它的故乡并不在中国。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说:“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目前普遍认为西瓜原产地在非洲,后来自西域传入中国,可什么时候传入的,却众说纷纭。有说四五世纪传入的,证据就是南北朝的沈约有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诗中提到的“寒瓜”应为今之西瓜。也有说九世纪传入的,因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等语。还有说汉代就有西瓜的,因为我国考古工作者曾经从汉代墓葬中发现过疑似西瓜的种籽。所以,西瓜到底何时传入中国依然是个谜。

西瓜清爽解渴,甘甜多汁,有消解暑热烦躁之功效,民间素有“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之说。西瓜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更是一边享受着天然的“冰浆仙液”,一边写下甘美解渴的诗行。今人一边吃瓜,一边品读这些诗句,便多了几分清凉。

元末明初瞿佑写有《红瓢瓜》一诗,读来沁透凉心:“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曦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练药旧传方。宾筵满把瑛盘饫,雪藕调冰信有光。”后来,西瓜又被称为“青门绿玉房”,流出的瓜汁则为“流霞九酿浆”,鲜艳如“新花染色”,口感如“雪藕调冰”,读来顿感清甜入口,不由唾液漫溢。

清初陈维崧写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云:“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读后让人舌底生津,齿颊溢香。同样是吃瓜,南宋的范成大却品出了不同的味道。1170年,他奉旨出使金国,路过开封时,恰逢西瓜成熟,当地瓜农邀其品尝。他吃了两块,留下了那首著名的《西瓜园》:“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战乱不已,故都荒废,再清甜润肺的西瓜也寡淡如水,甚至不如葡萄和苜蓿。范成大的故国家园情,直接影响了西瓜的味道。

“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这是元人方夔《西瓜行》里的名句,西瓜清热生津,解渴除烦,给人丝丝凉意,作者因此恨不得“醉嚼寒瓜一百筒”!金人王予可将西瓜比喻成夏日里的深潭冷月,而清代才子纪晓岚则把西瓜比作冰雪、蜂蜜,把吃瓜后神清气爽的感觉比作饮茶。宋人顾逢形容西瓜如天然绿玉,他写道:“多自淮乡得,天然碧玉团。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晶莹剔透的西瓜果肉,汁多如泉,味甜如蜜,真是沁人心脾的妙品呀!

关于“吃瓜”的一副著名对联,有说是苏轼也有说是纪晓岚出的上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此联嵌入了东西南北等四个方向,要对出实属不易。下联则是:“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用“前后左右”对“东南西北”,其中以“左传”对“西瓜”,奇思妙想,幽默轻松,可谓天衣无缝,自然天成。

在蝉鸣如嘶、热浪排空的夏日里,全家围坐,分食清凉解暑的西瓜,家庭和谐的气氛油然而生。西瓜多籽,有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之寓意;西瓜象征心胸宽广,包容大度,还隐喻着硕果累累的丰收憧憬。当荷风吹过,蛙声传来,人们一边吃瓜,一边回味与西瓜相关的妙语佳句,该是多么惬意爽快!(西安日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WpJ9w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