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长安村落】——兴隆街道张高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兴隆街道,东与张牛村接壤,南依洨河,西与枣林寨连畔。东北与张王村,正北与上四村、张王小学隔乡级公路相望。139户,580人。 据《长安县志》载,张高村建村约在明嘉靖年间,“张高、张
原标题:【长安村落】——兴隆街道张高村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位于兴隆街道,东与张牛村接壤,南依洨河,西与枣林寨连畔。东北与张王村,正北与上四村、张王小学隔乡级公路相望。139户,580人。据《长安县志》载,张高村建村约在明嘉靖年间,“张高、张王二村统一命名为张明里”。可见在嘉靖年间,张高、张王二村同为一个村级行政单位。张高村也叫张目村(张木村、张明村)、高堡子,高姓占全村90%以上。据村中“三老”回忆,他们小时候,高家族谱还在,老祖先叫作“高贵”,四个儿子,衍生为四大家族。另有张姓四家、李姓七家、郭姓一家。新中国成立初只有24户,村中小娃不多,只有几个老外甥在村中玩耍。“外甥给村中充人数”也成为人们的美谈笑谈。原村址在现村址的紧东边,南北“一”字街道,有小城墙,只有南门楼,门楼为上下两层,可以登梯攀援。村北墙内有一株三合围粗的大皂荚树。每到秋末村里人打皂荚洗衣,用不了时到附近村中叫卖。村西城壕有个古窑址,村里人笑着说:“要问咱老先人是干啥的?老先人是烧窑的。”其实这是笑谈,明代人口迁移时,村村都有窑址。村南门口有大义路,绕过东城壕通张王村,再通甘河廒、向西通枣林寨、南堰头之间的古渡口河,过渡口河通往江村五星一带。据老人回忆和20世纪80年河中取沙发现河中几排古木桩实物证明,出南门还有一条南北渡桥,为沣峪、祥峪等地过往之交通要道。村西南角有“三官庙”,“四柏有榆、一塔一钟”演化为“四百有于塔”,方圆百里人来逛庙会。铁钟约有一米多高,不算稀奇。村东南角有个“无量庙”,据说香火也很丰盛。1958年前,古城墙和城门、城楼还在。1958年大跃进“拆墙取粪”时城墙才被拆除。新中国成立前,房屋低矮破旧,经济收入少得可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开放后,村子先后办起挂面厂、木箱厂、豆腐坊。1972年,在张牛村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村东办起占地50亩左右的铸造厂,群众收入从原来的日工值4—5毛钱到1977年决分时的日工值1.62元,为兴隆地区日工值之最。1982年春至1983年秋,从原址低洼地自主迁到西边高地,只有一年半时间,就完成历史性整体迁村。铸造业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化,全村有一半劳动力都在厂子工作。由于村集体经济强,所以改革开放后,邻村都在1982年至1983年分了地,而该村直到1984年至1985年才开始分地。1996年被评为西安市文明村。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小康示范村。2012年,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看中洨河以北这块风水宝地,全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于6月19日开始拆房,7月1日全部拆迁完毕。未来,小村变小区,乡村变城市,前景将更加美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O5aD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