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诗为什么陆游诗令人着迷,却不适合初学诗的人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黛玉之口,指摘了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那么初学者为何会心水于陆游的诗而往往不喜欢李杜呢?在顾随先生看来,
原标题:为什么陆游诗令人着迷,却不适合初学诗的人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黛玉之口,指摘了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那么初学者为何会心水于陆游的诗而往往不喜欢李杜呢?在顾随先生看来,诗中有李杜,如世上有仙佛,仙佛虽然好但是离我们太远,而陆游诗则如老朋友辈谈心,平易近人得仿佛是“我们一伙儿”。究其原因,在于陆游的真实,他始终忠于自己的感情,因此诗中有激昂的、有颓废的、有忙迫的、也有缓弛的。但也正因为这份真实,影响了他诗歌的品格,缺少了唐人的浑厚之味。01诗中有奇气放翁诗中找不到奇情壮采。太白诗中奇情多,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奇情;老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壮采。放翁诗有奇气,如“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放翁活的年岁大,到死气不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放翁好使气而有时断气,老杜诗气不断。太白飞而能沉,飞而能镇纸,如《蜀道难》;老杜沉而能飞,如“天地为之久低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即此皆中气足;放翁飞不起来,沉不下去,有时气一提要断。今天要说放翁是有希望、有理想的,但他的理想未能实现,希望也成水月镜花。如此,则弱者每流于伤感、悲哀,强者则成为愤慨、激昂。放翁偏于后者,且由愤慨走向自暴自弃。拂剑当年气吐虹,喑呜坐觉朔庭空。早知壮士成痴绝,悔不藏名万衲中。(《观华严阁僧斋》)此是放翁自暴自弃。前二句是自暴,后二句是自弃:早知如此还不如做个出家人!《杂感》中“故旧书来”一首亦然。但一个人老在愤慨心情下,且抱有自暴自弃心理,这样人便不能活了。所以一个人要健康,健康指灵、肉两方面(或曰心、物),有此健康才能生出和谐(调和),不矛盾,由此才能生出力量(集中)来。此点与宗教之修养同。此种力量才是真正力量。如放翁之愤慨、自暴自弃,是不健康、不调和,但他也有力量,而他的力量不是矛盾的,便是分裂的。没有一个矛盾不是分裂的,分裂的力量较集中的力量为小。特别是一个诗人,必要得到心的和谐,即使所写是矛盾、是分裂,而心境也须保持和谐。02老年仍念唐婉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少日曾题菊枕诗,蠹篇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周密《齐东野语》卷一:“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实绍兴乙亥岁也。……未久,唐氏死。”词并不好,事是悲剧。八十余岁时作诗提到沈园还难过,此二首乃六十余岁作。有时有沉痛情感而不能诗化、升华为诗,而陆放翁成功了。“七阳”韵是响韵,而陆此诗不响。四十三年前事同谁说?后妻、儿女皆不可与言,限于礼教、名誉、感情。不能说而说出一点,真好。“灯暗无人说断肠”,泪向内流。打掉门牙向肚里咽,尚不令人难过;唯此诗不逞英雄,更令人难过。次首句子更平常而更动人。二十岁时旧稿,今则蛛丝皆满,况枕乃唐氏所缝,唯清香似四十三年前情味。第二首结句,“只有清香似旧时”,“支”韵是哑韵,句中用“香”字,“香”字响;第一首结句“灯暗无人说断肠”,“阳”韵是响韵,句中用“暗”“无”。此乃调和之美。放翁此二诗真,平易近人,人情味重。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此二首较前所举“菊枕”二首露骨。此二首比前二首差三年,六十岁作,不如“菊枕”二首。第一首次句“沈园非复旧池台”,是说什么都完了。第二首较第一首好,亦因次句好,“沈园柳老不吹绵”,真令人销魂、断肠,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放翁八十岁后,梦过沈园,又有《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前首“绿蘸寺桥春水生”,“蘸”,好在此,亦坏在此。次首较前首好,尤好在次句,“只见梅花不见人”!“沈园”之四绝即放翁了不起处,虽无奇情壮采而真,乃江西诗派所无。江西诗派但为理智,无感情。而诗究为抒情的,太理智了不是诗。西洋有哲学思想诗人,中国理学家诗好的少,即因无感情。放翁有真感情,对江西派革命,虽佩服而不走其路子。03由天真走向圆熟放翁虽志在恢复、有意功名,而有时也颇似小孩子可爱。蓍囊药笈每随身,问病求占日日新。向道不能渠岂信,随宜酬答免违人。(《甲子秋八月偶思出游,往往累日不能归,或远至傍县。凡得绝句十有二首,杂录入稿中,亦不复诠次也》其五)人有时真要脸皮厚一点儿,心未免歪一点儿。这是平常人。一个非常人心永远正,平常人到某种场合,脸不免老,心不免歪,而吃亏在有感觉。自此首观之,这老人很随和,并非那样倔老头子。在我们看来,天真是很可爱的。但处世还不可太天真了。一个诗人要天真,你想做什么做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但若如此,便不免碰钉子、吃苦。放翁天真、诚实(没有天真不诚实的),但就因此吃苦、碰钉子。志士山栖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先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杂感》其一)劝君莫识一丁字,此事从来误几人。输与茅檐负暄叟,时时睡觉一频伸。(《杂感》其二)一个小孩子在家庭中总受虐待,若软弱者则不免消极颓丧;其强者虽也不言不语,但长大了可做一番事业。动心忍性,此非身体不健,乃心理不健,甚至会由愤慨变为左性。若由左性而为变态,更了不得。(如张献忠之好杀人,盖亦心理变态。)“志士”一首诗,简直有点左性了。至若“劝君”一首品格虽不高,但不能说不真。像这样的诗,放翁写得不是不天真、不诚实,但少诗味。“劝君”一首情感仍是此情感,而作风变了。“巢由”,巢父、许由,尧时人。“尧让天下于许由。”(《庄子·逍遥游》)“频伸”,动作不好看。有许多自己舒服的事不好看,好看的事并不舒服。诗本是抒情的,但近来余觉得诗与情是不两立的。小诗本是抒情的,但情太真了往往破坏诗之美,反之,诗太美了也往往遮掩住诗情之真,故情真与辞美几不两立,必求情真与辞美之调和。古今诗人中很少有人能做到此点之完全成功。余赞美“三百篇”,并非开倒车,实在是它情既真而写得也美。至于《离骚》,虽千古佳作,而到情感真实热烈时,写的不是诗;到写的是诗的时候,又往往被诗之美遮掩了情之真。如放翁之诗,虽不限制你有此感情,但不能老写这样诗,这样使你诗没有长进。黍醅新压野鸡肥,茆店酣歌送落晖。人道山僧最无事,怜渠犹趁暮钟归。(《杂题》其四)放翁诗到晚年有一特殊境界,即意境圆熟、音节调和。若前所举“志士”“劝君”二首则不免锋芒毕露,是矛盾抵触的,又可谓之为“撑拒”,意境撑拒,不圆熟。放翁晚年圆熟,但诗品仍不高。此诗“黍醅”“茆店”二句是说,日尽管落,我喝我的、吃我的;“人道”“怜渠”二句是说,你出家人还是免不了烦恼,还不如我,比闲人还闲。一个人老在愤慨情形(矛盾、撑拒)之下,往往成为左性,成为变态。此种人至社会,往往生出一种不良影响。先不用说张献忠,即如尼采(Nietzsche),有思想、有诗情,而他也有点心理不健康。这种人先不用说他给世人不良影响,他自己便活不了;先不用说活着苦,压根儿就不能活长。一个人性情不平和与吃东西不消化一样。放翁活那么大年纪,可见其心情不老是愤慨矛盾,也有调和之时。作者:顾随著叶嘉莹记录的顾随讲解中国古诗文的点击图片一键购书-版权信息-编辑:黄泓部分观点资料来自★有奖投票啦★推荐活动开始投票啦!发至“北京大学出版社”微信公号后台,每天抽取2名,截止到7.9日,第二天发文时公布前一天的中奖名单,大家加油鸭~第三期7.3日中奖的小伙伴是:NTAC、May.hou第四期7.4日中奖的小伙伴是:白白、柏窊山第五期7.5日中奖的小伙伴是:dubblehny、三人行第六期7.6日中奖的小伙伴是:Lucky欣、立东第七期7.7日中奖的小伙伴是:孙静、我爱吃鲅鱼。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j1wRMjJ2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