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不死心,再次怂恿朱元璋亲征,结果却尴尬了!

刘伯温想再次跟随朱元璋出征,朱元璋却让他留守,尴尬了! 文学漫谈第一百八十七期,点评的是徐渭(或无名氏)的小说《英烈传》。不是历史人物,不是影视剧人物,不是其他文学小说,请大家予以区别!欢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请先看下徐渭(或无名氏)的
原标题:刘伯温不死心,再次怂恿朱元璋亲征,结果却尴尬了!刘伯温想再次跟随朱元璋出征,朱元璋却让他留守,尴尬了!文学漫谈第一百八十七期,点评的是徐渭(或无名氏)的小说《英烈传》。不是历史人物,不是影视剧人物,不是其他文学小说,请大家予以区别!欢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请先看下徐渭(或无名氏)的原著好吗?上回咱们说到,虽然刘伯温给朱元璋出了一个好主意,能瓦解敌对势力对金陵的包围,但是李善长却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且完善了刘伯温计策的漏洞。可以说,在这一回合的交锋当中,李善长和刘伯温各胜一筹,好在朱元璋很善于处理这样的关系,李善长和刘伯温还不至于公开对抗。但是,在上一次刘伯温怂恿朱元璋亲征之后,刘伯温尝到了甜头,那就是朱元璋终于注意到自己的作用,封了刘伯温为军师。但是,很显然,刘伯温的目的,不只是军师而已,他想拥有更大的地位和权力。于是,在战事稍微平和之后,刘伯温再次怂恿朱元璋亲征,期望在这一次的亲征当中,再次提高自己的地位。但是呢,貌似朱元璋看出了一些苗头,虽然同意了刘伯温希望自己亲征的念头,却没有再次带着刘伯温亲征。这一次,刘伯温真的尴尬了,自己的想法,被顶头上次这么轻易的就察觉出来了。对此,在书中第三十一回《不惹庵太祖留句》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却有刘基上一通表章,道:……望统熊虎之师,扫清妖孽之寇,先侵左患,后劫右殃;况观天时,有全胜之机。惟赖宸衷,奋神威之用。冒赎严威,不胜惶恐。谨拜表以闻。太祖看了表章,对刘基说:“所言正合吾意。”因命徐达掌中军为大元帅,常遇春左副元帅,邓愈右副元帅,……止留丞相李善长、军师刘基、学士宋濂等,率领后军,镇守金陵。看到没,刘伯温尝到甜头之后并没有死心,为了让朱元璋再次亲征而上了一道奏章。本来,刘伯温还以为,朱元璋会再次带着自己出征,结果呢,朱元璋此次出征,除了带武将之外,一个谋臣都没带。“止留丞相李善长、军师刘基、学士宋濂等,率领后军,镇守金陵”。但是,不死心的刘伯温,为了凸显自己的才能,从而让朱元璋再次对自己刮目相看,在朱元璋即将出征之际,再次对朱元璋献上了自己的计策。对此,同样是在书中,还有这样一段描写:刘基等率群臣饯送,随对太祖说:“此行径逆大江而上,从安庆水道,越小孤山直抵江州,以袭友谅之不备。彼着迎战,我当即发陆兵围之;彼若败走,弃江西而奔,主公不必追袭,惟尽收江西诸郡,然后取之未迟。”太祖说:“军师所谕最是,孤不敢忘。”这一段对话,本来是刘伯温想随着朱元璋一起出征时的策略,但是由于朱元璋没有带着刘伯温一起行动,导致刘伯温的如意算盘落空,只能尴尬的直接向朱元璋亮出自己的底牌,那就是希望朱元璋按照自己的计策行事。而朱元璋也表示,“孤不敢忘”。本身就很尴尬的刘伯温,为什么要在此时,告诉朱元璋自己的计策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自己作为军师,有必要提醒朱元璋,要时刻保持警惕。其次,刘伯温如此交代,就是想要告诉朱元璋,在朱元璋出征之前,自己就已经预料到战局的走向了,此次出征,朱元璋是有惊无险。最后,刘伯温的这番话,也给自己留下了后路。大家都知道,战场上的局面,那都是瞬息万变的,虽然刘伯温预料到了战局的走向,但是万一敌人并没有朝着自己预料的方向进攻呢?于是,刘伯温的这番话,也是告诉朱元璋,如果胜利了,是自己有远见,如果失败了,是朱元璋没有带着自己一起出征的缘故。也就是说,本来只是刘伯温自己一个人尴尬的局面,却被刘伯温轻易的将这个尴尬的局面,转给了朱元璋。而朱元璋的一句“孤不敢忘”,实际上已经知悉了刘伯温的意图,实际上也就是把“尴尬”这个球,又踢给了刘伯温。不得不说,在刘伯温与朱元璋之间,莫名的形成了一种互相尴尬的局面。那么接下来,在《英烈传》当中,还有哪些你没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下回再说!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虫子天下,看更多有态度的原创文学点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j36EBnqW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