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吗英文数码作品纳入常规展览,版画家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吗?日前,国际学院版画联盟通过充分协商做出了一系列针对版画的决定:数码版画可被常规展览纳入;独幅版画是版画;基于原作进行再创作也被界定为原创版画;摄影版画作品可被纳入版画展览。这是进入21世纪后,在信息科技和传媒空前发达的前提下,国
原标题:数码作品纳入常规展览,版画家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日前,国际学院版画联盟通过充分协商做出了一系列针对版画的决定:数码版画可被常规展览纳入;独幅版画是版画;基于原作进行再创作也被界定为原创版画;摄影版画作品可被纳入版画展览。这是进入21世纪后,在信息科技和传媒空前发达的前提下,国际版画艺术界做出的历史性选择,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制定的一个关于版画的国际规则。李康平塘大射电望远镜180×300cm版画版画艺术从来都是一部人类科技文明史,它每一新的迈步,就预示着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到来。当下中国的艺术加快了更新的步伐,一代新人的作品似长江后浪推前浪,滚滚而来,这是时代的潮流,如果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话,退出、让位或被洪流倾覆和吞噬掉成为自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版画要努力”的意思。中国现代版画近百年来虽在发展中不断变化进取,但内容、形式手法及观念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跳跃和颠覆性,呈一条清晰、纯正的脉络。但21世纪的中国版画已经受到外界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是自身发展规律的瓶颈,另一个是面对世界文化交流与冲击,我们应该釆取怎么样的策略和姿态。中国版画是顺应时代,站在风口浪尖上引领潮流,还是我行我素,自娱自乐,被动地坚持所谓自成体系的圈子地域艺术?近年来相关版画界内容的研讨、边界的判定、以及相关展览与活动已经争论不休,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内外大的趋势如山雨欲来,势头凶猛。我以为在多元化的世界里,你研究也罢,搞不懂也罢,其实并不那么可怕。把自己多年努力研究的版画领域做到位。那种专业的、交叉的、传统的、无边界的、前沿的,其实都是平起平坐。做好、做到没有更好,一样有一席之地。一代的人做一代的事。既然达成了协议,制定了规则,就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去搭建好新的制高点,实施和实现它的使命。一个全新的前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与探索。准备好了吗?版画家和新的朋友们,相信你们的判断力,期待你们的创造力!——戴政生(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椰韵(绝版)(1993)60×50cm吴地林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艺术需要放大尺度、升级认知文/左赛男(西南大学教师)当今的世界正处在一个非凡的转变期,从互联网的普及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所有的认知在人类面前是以分钟、以小时的频率在刷新着纪录,30年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在今天一一变为现实。所以狄更斯写下:“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样的相对论似乎显得极其契合当代现实。技术的发展让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的变革,大多数传统的行业都在逐渐转型、革新以求生存与发展而不会被淘汰。且观艺术领域,各类绘图辅助软件、人工智能AI艺术产品层出不穷、创新不断,艺术界近几年也开始在探讨科技的介入会不会在将来取代艺术家的存在,艺术市场又将会受到怎样的冲击与影响,给予艺术家们的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时代?艺术家们应该坚守传统还是更新升级认知?如果艺术需要认知升级,那么怎样升级,如何把握尺度的范围?比如在天文学科里说到一个超新星即将爆发,而什么是宇宙学上的“即将爆发”?就是从此刻到未来的一千年这个区间内都有可能爆发,可是对于地球这一千年在发生着什么?一千年前的欧洲正在经历黑暗的中世纪,一千年前中国北宋时期的杭州正被威尼斯人感叹为天上的城市,一千年在人类文化中已经是沧海桑田,但在宇宙的尺度里,只是“即将”,只是一个小小的计算误差而已。天文学并不只是让人类去识别天上的星辰,探索无极的宇宙,而是教会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应该变大。近两百年来的现代化进程基本奠定了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但是,如果思考问题的尺度放到两千年甚至两万年?恐怕很多结论都要开放得多,所以怎样做到认知升级,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人们放大看问题的尺度。由此笔者联想到日前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研讨会,这正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在随着技术发展而升级的版画艺术领域认知与界定的新鲜例子。此次研讨会议题围绕“数码版画是否可以纳入常规展览的行列、独幅版画的界定、基于原作再创作是否也被界定为原创版画、摄影版画作品是否纳入版画展览”四个议题进行自由讨论。黎家春(1982)54×42cm吴地林中国美术馆收藏版画界对此的争议此议题在网络上出文之后仅仅几天时间,版画界一片哗然,各大版画群体在网络上开展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探讨与争议,有的版画家非常理性地提出一系列疑问:对版画新的界定是官方准则吗?中国美协及其举办的展览认可并承认吗?数码版画和摄影的边界在哪里?新技术和新材料应该是新的艺术形式,比如影像、装置等等,为什么一定要纳入版画?而部分版画家们态度坚决且愤怒地控诉这次的研讨会界定。纵观各大版画讨论群里,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坚守”,从这个词语里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的版画家始终坚定地维护着传统技术下的版画立场,对于新技术、新科技、新材料所产生的版画种类持有拒绝的态度,认为辛劳手作和仰仗机械是不对等、不公平的。而站在赞成方的版画家认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真的有必要去坚守基于1960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造型美术协会所定下的所有条陈吗?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必定会介入新事物、新技术,版种的增加与界定是根本无可阻挡的顺应时代,为何要作茧自缚?事实上版画种类的认知与界定早已不是现今才出现的急于解决的新问题。上一次的版画界定是58年前,在这漫长的58年期间版画界一直不乏界定争议,我们先撇开官方准则、美协认定这些前提,就单纯的在版画具有“复数性”、“传播性”、“间接性”、“承印性”、“材料性”等传统版画定义标签之外的既定特征来讲,半个世纪的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已经让当代语境下版画的界定拥有更大的升级空间。版画这一艺术门类在最初被发明的时候是作为社会文化的必需品,随着历史的更替发展,版画从单一的木质媒介逐渐在15世纪开始了金属版发展、18世纪末出现了石版、20世纪发明丝网版,还有泥版、纸版等各式版画材料与转印介质不断地在壮大升级版画的体系。由此看来版画一直都在某一种技术和新材料发明之后就会采纳并加以有效利用的具有强大开放性、接纳性的艺术门类,这是历史可以印证的,所以我们现今不能忽略数字媒介技术在版画上的运用与发展,也不可能强制地把版画与技术分离开来。如果转换思路来看待这些界定版画的概念,我们可以把新的版画技术手段、人工智能辅助方法等列入版画的界定,让其成为在当代语境中构成版画独特性、有效性以及延展性的可能。笔者亦是站在支持版画认知升级的一方,当今天我们还在争论版画的边界在哪里的时候,其实更加需要艺术家们去了解,去认识当代势不可挡的人工智能技术对艺术领域的介入与影响。这个话题似乎比版画界的世界性商榷更为残酷,技术的发展不得不迫使艺术家们在坚守原有的思想阵地上,开始新一轮的与机械的厮杀。左赛男1939.5.4中国陪都重庆120×80cm丝网版画艺术同样需要跨学科运用笔者询问过周围所有认识的艺术家,查询过众多艺术资讯及文章,几乎所有艺术家都认为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取代人的意志,是不可能替代艺术家的职能,只是作为艺术家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已,只是运用深度学习方法从大量绘画数据中分析而产生的案例性图像,如果没有所能遵循的人类艺术家的绘画案例,人工智能是不能够取代艺术家的意志而成功的。但笔者家中有一位从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运算等多个领域的丈夫,他就一直坚信AI有一天能够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作为从事艺术工作的笔者自是不甘饭碗被一个电脑抢走,每每与之辩论艺术家的思想边界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并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的,而AI只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机器性重复而已,而这位丈夫会用谷歌的“DeepDream”与“AutoDraw”,俄罗斯的“Prisma”,战胜人类棋手的“AlphaGo”等诸多实例与不可辩驳的理科逻辑思维来反证:AI不再只是对人类思维方式学习与机械重复,在不久的将来它会在不断学习中形成独立思维,将可能成为一种匹敌人类智慧的新的“自我”。他经常会带着挑衅的嘴脸询问笔者是否需要为其设计一款适合版画艺术家的AI辅助程序,不但可以减轻艺术家劳动力这一方面,甚至在思想创作上亦是可以取而代之。那我反问道,艺术家该如何自处?他说要么成为“文物”,要么被淘汰被遗忘。非常尖刻的言论,极其残酷的现实。物理泰斗霍金先生曾评论道:“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糕的……人工智能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规避危险。”正如中国古代庄子齐物论里有一句来形容:“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任何事件的产生都存在两面性的相对论,客观条件的变化是与非也是随之变化的,换言之,一个工具总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外达成目标,二是对内驯化自身,艺术家不仅要学会驾驭工具,还要看反过来对自己的影响,要在当前艺术环境下视野融合、思想融合,要迫使艺术家们走出自己思想的“安全范围”,打破桎梏,不要给版画创作思维设置边界,不应该聚焦在运用技术对错与否,应该让科技促使艺术家成长而不是取代,让艺术的新理念、新媒介、新经验成为每个艺术家不断追求的新方向。再者,笔者认为社会需求才是版画这个艺术门类无法违背的最高意志,艺术家需要用心体察的只有一样,就是社会的演进方向和需求,当今的科技发展在艺术领域也需要跨学科或者交叉学科的运用。例如在美国被称为“迈向顶峰计划”的STEM项目(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目标旨在培养具有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人,由此项目的学习和应用强调了不同学科间的互动,让艺术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一种“整合”的思维模式去进行新的体验和思考,通过改革艺术教育模式、建构新型艺术的体验空间、有效融合并利用艺术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优势及成果,进而真正实现与这个智能驱动的时代并肩而行。有STEM项目这样的实例在前,中国的版画艺术家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转折的节点之上,不管未来版画会发展至何种程度,构成版画的基本概念也许并不会消亡,有的版画技术也终将成为历史,只有版画人无限的扩展思想深度与多领域跨学科的融合才会在未来人类艺术文化的系统中走下去。崛起(1989)50×75cm吴地林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V6M1vMj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