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少卖12亿,“国民女神”老干妈不香了?_辣椒_陶华碧_贵州

近日,#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10#冲上微博热搜,曾经那个风靡全国的老干妈真的不香了吗? 前不久,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与贵州省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该榜单以2021年度企业营业收入为基准,其中老干妈的营收额为42

近日,#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10#冲上微博热搜,曾经那个风靡全国的老干妈真的不香了吗?

前不久,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与贵州省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该榜单以2021年度企业营业收入为基准,其中老干妈的营收额为42.01亿元,位列第11位,跌出前十名。而在去年的榜单中,老干妈还以54.03亿元的营收位列第6位,短短一年时间,营收额断崖式下滑了12亿,同比下滑约22.25%。

记忆中的老干妈在国外被奉为奢侈调味品,在国内一度是干饭神器。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一年时间就能少买12亿,“国民女神”老干妈要跌落神坛了?

#一年狂跌12亿,都是辣椒惹的祸?

都说贵州有两大品牌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茅台,另一个则是老干妈。在中国辣椒酱行业,“老干妈“是绝对的霸主,堪称辣椒酱的代名词,陶华碧也被称为辣椒酱女王。

然而事实上,近年来老干妈的业绩并不稳定。陶华碧于老干妈最辉煌的2014年卸任,并将企业交给两个儿子管理。从营收上看,在陶华碧卸任后的这几年里,老干妈一年不如一年,2016年-2018年期间,营收分别为45.5亿元、44.47亿元和43.28亿元。不可置否,这与老干妈二代们采取的经营手段有一定关联。

李妙行在2014年接手老干妈时面临着非常明显的困境,那就是原材料的成本不断上涨,而成立20多年来,老干妈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其对价格带的掌控,其终端零售价格一直是行业内没有明说的“红线”,贸然涨价怕影响老干妈的销量,于是面对日益涨价的人力物力成本,老干妈的利润被大大压缩。面对此困境,老干妈二代却玩起了“小聪明”,可以说差点毁了老干妈。

众所周知,老干妈的主要原材料就是辣椒,好辣椒是老干妈风味与口感的先决条件。然而在2019年,李妙行将老干妈辣酱的重要原料贵州辣椒替换成河南辣椒,引发轩然大波。

一直以来,老干妈采用的都是贵州辣椒,但贵州辣椒的价格基本维持在12~13元/斤,而河南辣椒基本维持在7元一斤,两者之间每斤相差5斤左右。即使河南辣椒不断涨价,也能比贵州辣椒每斤便宜2-3元,往年两地辣椒价格最多时每斤更是相差10元左右。老干妈一年要用1.3万吨辣椒,成本的差距可想而知。不过,两种辣椒口感上有明显差异,暗中更换了原料的老干妈开始失去一大批昔日的“忠实拥护者”,提起来都是“变味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

去年初,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老干妈承认“确实用了便宜的辣椒,但质量都没有问题”。用老干妈副总经理李鑫的说法,“老干妈面向全国采购辣椒,再将不同辣度、香味的辣椒进行拼配,再调制出最终的辣酱”。陶华碧十多年只用贵州辣椒入酱的老干妈,彻底成为了历史。

在#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10#冲上热搜之后,网友对此议论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中,对于“口味”的批判站上了主流。

#“国民女神”老干妈失宠的真相

在经历“换椒门”事件、企业配方失窃以及产能重地厂区发生火灾,1/3的老厂房都受到损失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后,陶华碧被迫于2019年再次执掌老干妈,并重新采购了贵州辣椒,公司也出现复苏迹象,并于2019年、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23亿元、54.03亿元。

然而在陶华碧隐退江湖的这几年,辣椒酱市场日新月异,诸多同类品牌入局、渠道分化以及消费场景多元化等等。在陶华碧复任的第三个年头,老干妈的营业收入出现了超过20%的骤降,并跌出贵州民企前10,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首先,尽管陶华碧重新采购了贵州辣椒,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偏向性意见一旦产生变难以改变,消费者对于“老干妈味道不如从前”的印象已经牢固。

其次,“老干妈”在辣椒酱市场虽断崖式领先,但架不住“群起而攻之”。据天眼查显示,如今我国从事辣椒酱的企业超过5000家,在陶华碧隐退江湖期间,新锐品牌层出不穷,如今辣椒酱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大量新品类和新品牌蚕食。比如,老牌歌星林依轮的“饭爷”辣酱,上线2天就卖出3万瓶;相声演员岳云鹏的网红新店上线之后,首月就卖出了约1.8万瓶辣酱;虎邦在2021年双十一期间,创造了690万罐的销量神话;而李子柒的辣酱,因其特色口味被消费者接纳,虽然价格比老干妈高出几倍,但也曾在线上热销。此外,还有倪老腌、川妹子、老郭家铺子辣椒酱等互联网品牌,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迅速通过线上渠道抢占了一部分传统辣椒酱市场。

此外,在老干妈王牌产品增速放缓的同时,新产品表现平平,这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老干妈的市场竞争力。尽管这几年除了辣椒酱类的产品之外,老干妈也积极拓展了香辣菜、豆腐乳甚至火锅底料等20余个品种,但“基本没有掀起什么水花”。究其根本,老干妈的多元化“缺乏清晰的战略”,细分赛道早已是巨头扎堆: 消费者要吃香辣菜,可以选择涪陵榨菜、吉香居、饭扫光等品牌,这些品牌产品种类丰富,价格层次也多样化;如果要吃火锅底料,则可以选择海底捞、大红袍、呷哺呷哺等已经具备了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者基础的品牌。反观老干妈,在这些细分赛道上不具备专业度、口味乃至品牌知名度等任一优势,想要破局,并不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经销商的运营成本一直在增加,包括人力、物流、仓储以及管理成本,而老干妈的渠道利润空间却基本没有变化。于消费者而言,老干妈“物美价廉”自然受追捧。但是从渠道商的角度来看,利润稀薄以及成本增加等因素势必影响到商家的售卖意愿。

#拒绝上市导致被资本围剿?

近年来,辣椒酱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末,饭爷获C轮融资,最新估值已破5亿元;2019年,成立不到两年的佐大狮,获得1.5亿元融资;2019年,虎邦辣酱完成A轮融资,同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2020年11月,吉香居公布启动IPO,剑指创业板;2020年12月底,饭扫光斩获来自深创投和地方产业基金的亿元B轮融资;2021年,川娃子食品完成3亿元A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虎邦辣酱着力打造“网红”产品,包括与线上网红KOC联合宣发、与知名食品餐饮品牌、主流明星合作,积极探索外卖场景渠道,让虎邦辣酱得以快速扩张。和虎邦辣酱类似,为了避免与老干妈在线下渠道正面交锋,辣酱新品牌往往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并在营销上发力。

在众多资本助力的新锐品牌围剿下,不打广告的老干妈也开启了一系列营销,如推出老干妈口红、老干妈牌卫衣、“教你谈恋爱”情人节限定款,还发布了魔性视频广告《拧开干妈》。10月以来,辛吉飞揭秘“科技与狠活”爆火网络,在“海克斯科技”几成全民公敌之际,老干妈也趁势多次开播,称自己的所有产品都没有“科技与狠活”,狠狠地刺激了一波销量,但好景不长,“海克斯科技”热度过后,老干妈直播间很快恢复到最高仅5万元GMV的水平。

早年陶华碧曾高调表态不贷款、拒绝上市,奉行“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的“四不原则”,让资本敬而远之。因此,在与那些争相拥抱资本的辣酱新秀们持续PK的历史进程中,渠道、品牌方面的优势不复以往,不可避免地被冷落了。

另一方面,在资本眼里,辣椒酱行业其实并不性感。从市场规模来看,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辣椒酱市场规模为455.5亿元,同比增速仅3.03%,同年,中国辣椒酱产量约157.4万吨,需求量为125.3万吨,供需失衡。

从生产成本角度来看,这几年辣椒酱原材料干辣椒批发价格一直上涨。在疫情、人工、物流等各种成本影响之下,未来辣椒酱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在这个规模有限的行业里,很难产生一个巨头。资本对于辣椒酱企业的也相当谨慎,多只在新兴品牌上试探。

如今在内卷的辣酱行业,老干妈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从存量规模来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有“科技与狠活”的老干妈仍然具备优势。

现在质疑“老干妈跌落神坛”,未免过于草率,也并不科学。但无论是老干妈还是其他网红品牌,任谁想一家独大,都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有效应对市场的变化,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并打动消费者,已经成为辣酱企业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vazL67.html

(0)

相关推荐